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委员建言
民进中央:推动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
案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数字贸易已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塑造中国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强劲动力。当前,我国在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相关治理体系尚不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相关贸易规则尚不完备,不利于要素自由流动和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严重制约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
建议: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治理体系。加强统筹中央和地方数字贸易专项规划、方案、措施、意见等的制定发布,形成全方位数字贸易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数字贸易统计监测体系,形成有标准、可操作和可推广的数字贸易统计标准,确保中央和地方相关数据的统一和准确。通过数字贸易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组织对相关工作进行统筹协调,不断推动数字贸易领域标准的系统化。
二、健全法律法规,规范发展秩序。尽快制定出台数字贸易法,从法律层面对数字贸易进行清晰界定。明确个人和企业数字贸易的方式、范围、相应主体合法权益和责任。厘清数字贸易监管部门的职责边界、监管方式和执法措施,建立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体系和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协同监管机制。
三、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规则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数字贸易规则谈判和合作框架制定,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贸易规则,针对数字贸易壁垒研究制定整体性的应对策略。建立多层次数字贸易信息共享、规则解读和企业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国内企业对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的认识水平。
四、坚持制度开放,扩大数字贸易领域。对标高标准自贸协定,对跨境数据信息实行分级分类监管,调整数据传输和访问权限。采取渐进式开放策略,在市场竞争程度高的行业探索放宽数字经济领域市场准入。
农工党中央:加强预付式消费治理 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案由:近年来,预付式消费日益增多,涉及行业不断扩大,这种“先付钱后消费”的消费模式受到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青睐,对便利支付、促进消费、繁荣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预付式消费模式具有单向性风险的天然隐患,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纠纷频发,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影响到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
建议:一、强化顶层设计。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引导各地制定预付式交易管理办法,针对预付式消费法律关系主体不对等的特殊性,将预付式消费纳入地方性法规的调整范围,强化对经营者的监管。二是通过地方立法及配套政策文件,建立预付式消费的市场准入制度和预付式消费经营者变更主体后权利义务承受信息的公示和告知等制度,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及预收资金规模、涉众程度、预付时限等因素确定预付资金的监管规则。
二、加强执法监管。一是厘清各层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建立预付式交易管理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齐抓共管、联动共治的协同监管体系。完善治理链条,做到事前严格准入、事中实时预警、事后化解纠纷。二是创新监管治理模式,完善信息化监管平台,将数字治理和信用监管相结合,对违规发放商业预付卡、拒绝预付资金管控的企业要建立黑名单制度。
三、强化行业自律。一是行业组织要针对预付式消费模式制定相关的行业自律规则,协助监管部门建立以行业类别划分的市场准入制度,为预付式消费发卡经营者在经营资质、注册资金、经营规模、信用记录等方面划定门槛。二是行业组织要制定预付卡章程和购卡协议范本,详细约定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义务,明确不得记载“过期无效”“余额不退”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格式条款,保障消费者权益。
致公党中央:发挥国际消费中心引领带动作用 加快消费转型升级
案由:近年来,我国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出安排部署,一些地方也聚焦建设区域特色消费中心城市发力。进一步发挥国际消费中心引领作用,能够有效带动一批大中城市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快消费转型升级。
建议:一、以国际化为导向,加快吸引国内外消费者。拓展国际消费客群。适当扩大外国游客免签、落地签范围,努力提升国际过境游客或过夜消费者数量。建设国际消费平台,提升对世界消费产品与服务的全球配置能力和对国内外消费者的吸引力。优化消费环境。完善现代化的国际机场(港口、码头)、酒店、商场、娱乐场所、免税店等硬设施,优化国际化、规范化、全方位的消费制度、消费政策、退税、外币兑换等软设施。
二、以促消费为核心,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消费中心。丰富消费产品。积极引进全球高端消费产品和服务,加大本土品牌培育。依托本地优质消费资源,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地标。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做大做强首店经济。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放宽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消费领域的市场准入。发挥科技优势。以数字化为核心、以新兴技术为手段、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促进新型消费发展。
三、发挥中心引领作用,带动一批大中城市提升消费国际化水平。以离岛免税购物为“引爆点”,推动国产商品进入免税渠道。建议海南封关运作后继续保留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强跨地域、跨城市、跨部门协同,科学布局、培育发展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和地方特色消费中心。
台盟中央: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培育外资新动能
案由:近年来,我国吸引利用外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还面临一些困难。一是国际引资竞争加剧。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土化、短链化势头加剧,我国吸引利用外资工作面临挑战。二是传统要素成本优势相对弱化。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一些新兴经济体在土地、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上的优势凸显,加之我国吸引利用外资已从规模和效率导向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低成本引资的传统优势受到削弱。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难度加大。如有关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参加政府采购和资金跨境流动等方面的政策亟待健全。
建议:一、细化政策举措,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强吸引外资政策的系统性设计,推动吸引外资政策更优更细。系统对比各主要经济体引资政策,研究优化更具特色优势的政策举措。针对一些领域对内外资企业存在的差异性制度障碍,进一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服务保障力度。进一步清理涉及外资企业的法规文件、政策措施,加大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深度挖掘和对接重点目标企业,争取更多外资储备项目。建立健全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分行业、分主题健全高效沟通机制和平台,切实为外资企业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三、对标对表发展趋势,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加快开展内外资公平竞争审查和督察,并将外资企业知识产权纳入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利用高层次大型展会平台,拓宽外资招商来源渠道。切实加大金融、电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外资研发中心建设力度,鼓励引导外资企业优化产业结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全国工商联:尽快建立预制菜国家统一标准
案由:近几年,预制菜行业发展迅速,已广泛使用在各类餐厅、食堂、饭馆等场所。与此同时,预制菜产品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隐患、损害消费者知情权、标签瑕疵等问题,引发消费者投诉和热议。
建议:一、国家层面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拟定完善预制菜行业中长期规划并指导行业发展运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出台预制菜食品专门国家标准,完善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政策。
二、强化全过程监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建立预制菜的原材料采购供应、加工制造、储存运输、销售配送的全流程可追溯机制体系,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探索建立信息披露告知制度,对预制菜与现制菜实行差异化定价,切实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资质审核,完善行业评价机制、用户反馈机制等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诚信档案“红黑榜”及退出机制,倒逼企业自觉提升产品质量安全。
三、对预制菜进校园持慎重态度。教育部门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手,对预制菜从原材料质量、加工卫生标准、添加剂种类及剂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评估优秀方可进入校园。对已进入校园却不符合要求的预制菜予以清理,切实筑起安全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