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研究

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

2025-09-19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持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为“十个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10条,构成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这是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当前,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学习,一项重要工作是推进这一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曾说他的著作是一个艺术的整体,列宁也说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这是对体系化学理化重要意义和方法要旨的深刻阐释,由此形成思想融通、逻辑严密的整体力量,形成指导实践的规律性认识。

坚持系统观念和方法

体系化研究,就是要坚持系统观念和方法。首先是全局式研究。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置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之中进行整体化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性创新框架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人民政协,怎样建设人民政协的伟大实践中深化了规律性认识,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只有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进行研究,才能全面准确把握其理论渊源、理论脉络、本质特征、内在要求和精髓要义,避免出现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碎片化等情况。

其次是集成式研究。“十个坚持”首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深刻阐明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第二条是“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深刻阐明了人民政协“是什么”。第三至六条分别为“坚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深刻阐明了人民政协“干什么”。第七至十条分别为“坚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坚持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分别阐明了人民政协的履职原则、价值取向、实践要求,也可以看成是阐明了人民政协“怎么干”。围绕这十条,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不同语境中有大量深刻的论述,我们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着力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文章、指示以及中共中央重要文献中关于人民政协的论述等进行系统梳理和科学阐释,把握内在的联系和统一,使其更富解释力、穿透力、感染力。

第三是贯通性研究。特别是把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相互贯通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是党的统一战线百年发展史特别是新时代统战工作实践的深刻总结和智慧结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必须放在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大格局中来思考和谋划,同样需要学深悟透这一重要思想。将这两个重要思想贯通研究,才能充分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博大精深的内在逻辑、理论体系和科学构成,才能真正发挥对人民政协作为统战组织的现实指导作用。

坚持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

学理化研究,就是要在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的基础上,从学理上解释、阐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内在逻辑和科学方法;阐明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阐明其历史地位和原创性贡献,展示其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其中,深入研究这一重要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是推进学理化的主要抓手。在党的人民政协理论发展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工作的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时代性前沿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概念和论断,以原创性认识成果和真理性科学判断创造性发展了党的人民政协理论,实现了理论的新突破。比如:

首次阐明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既秉承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要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这些重要论述,把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起来,从国家政治体制层面,将协商民主由政治理念和政治实践提升为民主制度,充分阐明了人民政协作为制度化、机制化的协商平台,具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具有代表性强、包容性大、联系面广的优势,具有通过协商合作广泛凝聚各党派团体和各族人士共识的优势。这些优势,使人民政协拥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成为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优势的重要载体。

首次阐明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同国家治理的内在联系,既体现了以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的家国情怀化解内部政治诉求和利益诉求不一的传统政治文明的合理要素,又体现了注重不同利益主体和政治团体之间相互尊重包容、通过协商沟通寻求共识的独特智慧。提出人民政协搭建各族各界群众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平台,健全在民主协商中广泛凝聚共识的政治整合机制,将多元化诉求表达纳入理性化程序化轨道,引导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依靠政治体制本身的内在力量,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积极作用。

首次阐明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这一制度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人民政协就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这一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制度文明的有益成分,阐明了人民政协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体现和重要内容,揭示了人民民主的真谛在于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揭示了“中国之治”同中国政治制度的逻辑联系,充分体现了“四个自信”,凝结着坚持好、发展好人民政协制度的深邃思考,奠定了新时代人民政协担当新使命的重要理论基础。

首次阐明新型政党制度,强调人民政协要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这一重要论述,立足国情,将中国政党制度置于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广阔背景,用三个“新就新在”和三个“有效避免”,精辟阐述了新型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深刻揭示了我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治制度与西方多党制、两党制的本质区别,彰显了宽广的世界眼光、恢宏的中国气派,对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发挥好人民政协这一实行我国新型政党制度重要平台的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首次阐明新时代人民政协的职责使命,强调人民政协要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全面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着力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更好地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汇聚智慧和力量。”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就是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议政建言,着力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做好“四个凝聚”工作,核心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重点是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基本方式是协商民主。这体现了新形势对人民政协工作的新要求,有利于人民政协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首次阐明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强调建设一支“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政协委员队伍,是人民政协高质量履职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协委员作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由各方面郑重协商产生,代表各界群众参与国是、履行职责。这是荣誉、更是责任。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认真履行委员职责。”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政协委员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要按照“十八个字”的要求,熟悉政协履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履职本领,自觉投身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第一线的具体实践,把人民政协建设成为委员之家、民主之家、团结之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在若干方面对党的人民政协理论有重大原创性贡献,而且还是一个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涵盖了政协工作各个方面,囊括了政协理论各种基本问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人民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遵循。对这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论述进行学理化研究,将使我们更加深切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更加深刻把握它的科学价值,提高我们对坚持和发展党的人民政协理论的坚定信念和创新能力。

(作者刘佳义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北京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