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基层动态
2024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确定大连城市性质为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科学编制和实施大连市‘十五五’规划,事关城市全面振兴,事关全市民生福祉。”随着大连首部陆海全要素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民革大连市委会瞄准该市“向海而兴、以海强市”发展战略,组织专家学者围绕“陆海统筹合理规划海洋空间”献策大连市“十五五”规划编制。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2月在海南考察时强调,“坚持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抓好海洋开发,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民革大连市委会常委、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鲁渤说,大连在陆海统筹方面已经采取多项举措,形成“一心、一带、两海、多组团”空间格局,推进海洋渔业、临港产业、旅游业等陆海联动,但时下仍然面临陆海功能衔接不畅、生态保护与开发需求矛盾突出、政策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挑战。“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须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和多元共治,破解资源约束与生态压力,释放海洋及低空经济新动能,实现陆海空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他表示。
“优化管理机制,构建陆海空一体规划体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吴建军建议科学划定海岸带边界,结合气候变化与灾害风险,明确生态保护范围、开发限制区及生态红线,确保开发活动不超出生态承载能力。推进“多规合一”,整合海洋生态红线、功能区划及低空经济布局至陆域规划,实现陆海一体化管理,避免空间重叠与资源浪费。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与政策协同,明确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职责分工,消除管理空白,通过统筹陆海空资源配置,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赢。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王建军希望将生态保护放在海洋空间规划首位,加快修复受损岸线和湿地生态系统,构建以河口海湾为核心的“一湾三圈”(海湾、海岸带圈、沿海城市圈、省域圈)生态安全格局。严格限制海岸带开发,加强陆源污染源头管控,落实“治海先治河”原则,控制入海污染物总量,推动陆域产业结构绿色化。完善入海污染物监测网络,强制企业披露排放数据,提升透明度并强化社会监督,确保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协同推进。
“完善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建立全域全要素陆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李永刚建议,明确陆海规划边界及分类标准,制定开发保护底线政策,严格管控破坏性开发。对生态敏感区域实施差异化财税支持,实现政策协同。同时,加强技术研发投入,重点支持环境监测、生态修复及低空监测技术,构建“水陆空”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拓宽公众参与渠道,通过听证会、在线平台吸纳居民及渔民意见,设立热线等反馈机制保障诉求可达性。
(于淼 吕东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