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风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千年瑶绣”里的民族团结画卷——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李素芳的履职故事

2025-09-16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李素芳在广西贺州瑶族文化体验馆里挑花刺绣。(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李素芳: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过山瑶家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从布料反面下针,使用十字针法,可以在布料的正面显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表现出人物、动物、植物等多种具体形象……”贺州过山瑶家文化园内,李素芳正在向绣娘们讲解瑶绣制作技艺。

瑶绣是中华民族一项古老的技艺。2006年,以贺州瑶族服饰为代表的瑶族服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土生土长的贺州瑶家人,李素芳不仅是“全国乡村工匠名师”,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瑶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今年,是李素芳投身瑶绣事业的第21年。这些年来,她以针线为纽带,将这项中华民族的古老技艺,从深山村落带到国际舞台,向世界生动展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携手共创幸福美好生活的时代画卷。

薪火相传

李素芳出生于瑶绣世家,母亲李小莲同样是一位国家级非遗项目(瑶族服饰)传承人。自幼耳濡目染,看着母亲的刺绣长大,李素芳早已深深爱上这项古老的技艺。在母亲的指导下,7岁的她便娴熟地掌握了瑶族刺绣手艺。

但那时,“传承”二字对一个孩子来说,实在是太过遥远。李素芳毕业后,选择去城市打拼。随着周身的环境不断变化,她涉猎的领域更加广泛。没有停止学习的她,一直通过书籍学习不同绣法的缝纫、裁剪、设计。

在外务工期间,每次回乡,李素芳都能感受到一些变化:“当地的年轻人不会刺绣,且有些村落已经丢失了原有的瑶族服饰。”意识到这项传统的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风险,2004年,在外务工多年的她决定接棒母亲的绣花技艺,回乡开办了一家瑶族服饰工作坊。

创业伊始,诸事艰难。一套完整的瑶族服饰刺绣繁多,刺绣的用料、图案都颇有讲究。但刺绣的图案没有底稿,所有图案仅凭绣娘代代记忆传承下来。

当时,李素芳跨过重重山路,走进百家瑶寨,亲自登门拜访上年纪的绣娘们,收集传统的绣片、饰品,以丰富瑶绣的“服饰全书”。为了解更多的瑶族服饰文化,她还跟随广西民俗专家走遍广西、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地的瑶族聚居区,走访瑶绣民间艺人,不断学习和挖掘瑶族服饰的灿烂文化,并将之传承下去。

同心共绣

返乡创业后,李素芳心里始终惦念着如何通过瑶绣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一人致富不算啥,大家都富才是真的好!”

2016年起,李素芳团队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瑶绣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与生产中。从服装、小挎包到纸巾盒,她带领团队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不仅带动了瑶绣经济,还促进了瑶族服饰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李素芳的企业汇聚了汉族、壮族、瑶族等多个民族的绣娘,各民族姐妹情谊渐笃,交往、交流、交融的精彩故事不断上演。年轻的绣娘冯红妹在公司工作已有8年多,她在没来公司之前一直在广东打工,结婚之后她就留在了村里。“我在这里不仅能回家照顾父母和孩子,还可以学到很多瑶绣技艺,希望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公司成立至今,李素芳把企业资金引入瑶山村落,带领500余名农村绣娘依靠刺绣技艺在家门口实现致富,实现就业的妇女收入每人每年达4万余元。

“把初心和使命化为履职尽责的不竭动力”,这是李素芳用实际行动践行的履职承诺。她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己任,积极参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用实际行动画好同心圆:

她带领团队在村里创建八步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瑶族服饰文化传承基地、同心文化广场等,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她牵头建设贺州瑶族文化体验馆,自2020年营业以来共接待访客超过10万人次,在该文化园接受瑶绣培训的学员已有上万人;

作为贺州市八步区宣讲团成员,她用心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民族团结故事传递给更多的父老乡亲,努力为传播民族团结好声音作出自己的贡献。

走向世界

自成为政协委员以来,“如何更好地传承非遗”一直是李素芳履职的聚焦点。近年来,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学习,她的刺绣技艺不断提高。在保留传统瑶族服饰工艺的基础上,她将瑶绣作品融入现代元素,进行创意产品开发。

“瑶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其服饰上的图案藏着瑶胞的生命情感和历史密码。”李素芳在改良过程中,既保留了传统的瑶绣图案,又选用更符合当代审美的材质和配色。

在李素芳的绣坊,融入瑶绣元素的抱枕、装饰画、围巾等产品比比皆是。201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征集用于联合国商务笔记本的封面装饰物,李素芳设计制作的“瑶族盘王印章”和“年年有鱼”两种瑶绣图案作品成功入选。

“当时团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00片固定规格的绣品,但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要求绣片的规格是正方形的,但由于手工织布的经线和纬线粗细度不一样,织出来的布料一般是长方形的。”当时,李素芳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比如绣片宽幅不够的那一边,就紧贴着多绣一条线条,让绣片变成正方形。最终,她和绣娘们顺利完成任务。贺州传统瑶绣产品也由此走上世界舞台,远销海内外。

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开幕式国旗传递环节中,来自贺州的瑶族姑娘蓝越谦身着瑶族服饰,十分引人注目。这套高帽瑶服便是出自李素芳之手。

为了让蓝越谦选择一套具有贺州特色的民族服装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李素芳精心准备了10套各不相同的瑶族服饰。结合开幕式着装要求,蓝越谦选择了一套高帽子样式的瑶族服饰,这一套瑶族服装纹样图案是传统的样式,服装进行了创新改良,更舒适也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籽籽同心,团结花开。2019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的李素芳进京接受表彰。

回到村里后,李素芳第一时间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向群众宣讲。宣讲结束后,她发了这样一条微信朋友圈:“作为少数民族的一员,从瑶山一路走来,我深切感受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才有祖国的繁荣富强,才有今天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蓬勃发展,才有今天各民族群众幸福安康的生活!”留言里,朋友们纷纷点赞,以此表达认同。

从指尖到心间,从传承到创新,李素芳将瑶绣融入生命,让古老的纹样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未来,她将继续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用“千年瑶绣”描绘出一幅更加绚丽的民族团结幸福画卷。(通讯员 黄富强 潘柯君)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