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委员建言
民进界:推进职业本科教育健康发展
为推进职业本科教育健康发展,建议——
一、制定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法规、政策与标准,完善职业本科教育制度标准体系。
二、扩大职业本科院校、专科院校“职教高考”招录比例,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本科的衔接。打通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体系,一体化设计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等,加快建设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
三、制定职业教育本科教师准入标准,把好职业教育本科院校教师入口,引导职业教育本科院校从行业企业名师、工匠和技能大师等高技能人才中选聘兼职教师,扩大师资来源途径。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于春水:适度提高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行业待遇
当前,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待遇方面存在与住培医师同岗不同酬、行业待遇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建议——
一、建立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和培训基地专项经费,实现与住培医师同工同酬,保证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行业待遇和基地的培训经费。
二、明确经费补贴标准,建立全国统一的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经费补贴制度,明确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和附属医院共同分担机制。
三、建立沟通反馈和动态调整机制,定期收集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住培医师的反馈,促进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及时调整政策,共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戴立益:加强智能时代中小学校长数智领导力培养
在建设数智中国的大背景下,数智教育的实施势在必行。校长的数智领导力决定着学校数智教育实施的成效。建议——
一、在政策层面明确中小学校长数智领导力的实施要求,以标准研制为抓手,探索制定中小学校长数智领导力专业标准。
二、深入推进中小学校长数智领导力提升的专业培训,推动校长领导学校开展面向数智时代的课程与教学变革能力。
三、加强对中小学校长数智领导力的考核管理,将数智领导力纳入校长培养、选拔、考核的标准与流程。
四、大力宣传推广实施数智领导的典型案例,构建政府—高校(研究机构)—中小学数字化转型协作共同体,在全国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里布局改革试验点。
全国政协委员刘仲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早在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规划布局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然而基于现实需要,低龄儿童住校是很常见的现象。根据义务教育阶段人口变化新趋势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刻不容缓。建议——
一、设立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重大专项,补齐农村寄宿制学校基本生活设施配套建设短板。
二、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经费长效保障机制。
三、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尚勇:加快边疆和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从全国来看,边疆和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建议——
一、重点扶持提升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智能化缩小数字鸿沟、实现教育公平。实施边疆和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智能化提升行动,完善互联网等硬件设施,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
二、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鼓励吸引本地人才以知识和技能扎根家乡现代化事业,为加强边疆的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本土高素质人才支撑。
三、强化对边疆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支持。一是加强中央财政投入向边疆和民族地区倾斜。二是加大人才支持力度。三是鼓励沿海内陆地区对口支援边疆和民族地区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孟艳:培养中小学生正确消费观
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学生群体正确消费观念养成的问题。建议——
一、学校要开展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中小学消费教育。教导学生学会理性消费、储蓄和投资,增强他们对金钱的正确认识,让学生学习消费知识和权益保护。
二、加强中小学生在网络平台消费行为的监管,避免中小学生接触不良的消费内容,加强对未成年人消费权益的保护。
三、有关部门推出针对家长的指导手册,引导家长重视孩子正确消费观的养成。
四、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加强合作,搭建消费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与消费实践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张敏情:推动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西部高等教育是中西部发展的内生力量,影响着中西部全面振兴大局,但目前西部高等教育仍存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建议——
一、加强教育经费的倾斜投入,对西部一些省属有特色的重点院校加大投入。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西部高校教师岗位津贴,减轻教师经济和生活压力。在各类国家级人才奖励评审中单列指标,吸引优秀人才扎根西部,激发内生动力。注重从西部高校教师队伍中培养选树先进典型。
三、完善西部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创新平台布局。发挥西安交通大学等西部“双一流”高校领头雁辐射作用,布局一批国家实验室,为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
全国政协委员王定华: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能力
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标准对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议——
一、提高中小学教师入职学历门槛。原则上,新入职的义务教育教师应当具备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师资格证书;所有新入职高中教师应具备优质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师资格证书。
二、优化中小学教师培养院校层次。对优质师范大学的学科评价实施单列,鼓励其专注于教师教育。切实把“国优计划”政策落到实处。
三、安排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设立中央专项资金,制定积极的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规划。对达到基本条件要求的教师,不仅承认其学历,而且颁发相应学位证书。
四、全面提升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综合能力素质,应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施一公:推广支持国际暑期学校
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对于教育强国战略具有独特作用。建议——
一、相关部委引导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动参与,组成国际暑期学校联盟,开设前沿引领课程,形成一批在国际上叫得响的“留学中国”新品牌。
二、中央财政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国际暑期学校项目,用于师资邀请、课程安排及相关教学科研活动组织等。鼓励民营企业、风投机构等社会力量发起或参与设立“全球英才发展基金”。
三、国家层面进一步优化相关出入境管理,对于持国际暑期学校邀请的海外师资、学生提供绿色通道,方便人员进出。地方层面持续优化国际化配套保障,完善各类线上政务服务、公共应用系统的身份识别、语言提示等功能。
全国政协委员姜亚军:深化高校外语专业改革
外语类专业是我国培养国际化复合人才的重镇,而区域国别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建立在精通对象国语言文化之上。因此,应将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纳入外语专业改革之列。建议——
一、将“英语”专业更名为“英语语言文学”,聚焦英语国家和地区文学和文化。
二、单设“英语教育”专业,致力于中小学英语师资培养。
三、增设“应用英语/特殊用途英语”专业,强调英语的专门用途。
四、增设“英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专业,致力于区域国别人才培养。
五、增设“英语与国际传播”专业,聚焦国际传播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祝林芳:充分发挥军队院校教育资源 助推新时代学校国防教育工作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建议——
一、推动学校国防教育法治建设,在有关国防教育法律法规中明确军队院校在学校国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二、加强学校国防教育师资力量培训,建设专业培训基地,建立师资队伍资格认证体系。
三、组建由军队院校专家组成的专业编写团队,制定统一的编写标准,推进教材内容体系化。
四、拓展学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教育中加入符合青少年思维特点的项目,组织参加军营开放日、军事夏令营等活动。
五、构建精准科学的综合评价标准,将国防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总体规划、目标绩效考核、意识形态巡视巡察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
全国政协委员梁丽萍:高校要积极参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新时代,高校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议——
一、高校要充分发挥育人优势,着力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延续文化基因、传承中华文脉。
二、高校要充分发挥科研优势,着力打造中华文化建设新高地,持续推出有价值、有分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推动构建我国自主化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三、高校要充分发挥传播优势,着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积极融入国际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大学学术交流互动和人才培养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