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委员建言
农工党界:加强公众急救技能培训 提升急危重症现场救治成功率
目前,我国公众急救技能培训存在政策扶持不够完善、培训标准缺乏统一规范、培训质量缺乏有效监管等一系列问题。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强化部门分工联动。坚持“卫生主管部门牵头,医疗机构为主,社会力量参与”原则,强化市—区县(市)—乡镇(街道)三级政府部门主体责任。
二、规范培训标准,健全数字管理平台。统一制定培训机构或基地准入标准,统一培训大纲和考核要求,统一通过平台发放各级各类培训合格证书。
三、探索多元模式,提升公众急救能力。构建“一个中心、百家机构,千个基地”公众急救培训网络体系,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面带体”的立体急救培训架构。
全国政协委员吴楠:保障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长期可持续发展
2019年至今,我国已确定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区中项目”),覆盖所有医疗资源薄弱省份,但在决策层面、管理层面、支持层面还面临诸多挑战。建议——
一、建立完善区中项目输出医院主营责任运行机制。合理有机配置区中项目医院管理团队,支持输出医院切实履行主营责任。
二、明确输出医院与区中项目医院构建跨省多院区的实施路径。建立人财物一体化管理机制,推动实现一体化管理,构建跨省多院区的同质化均衡化发展格局。
三、建立完善输出医院人才储备支持机制。给予输出医院增加一定数量的人员编制,支持输出医院储备人才,提升输出医院可持续“造血”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吴以环:加快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共融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塑造健康湾区,密切医疗卫生合作。但由于三地法规差异、监管体系不同步等原因,大湾区医疗共融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建议——
一、完善港澳专业医师在大湾区内地执业政策体系。以深圳市为试点,简化港澳医师认定和注册程序。
二、赋予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更多审评和检查职能。一是对药品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赋予其独立完成临床申请审评、补充申请审评等职能,尽快实现全品种的独立审评工作。二是对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赋予其创新医疗器械独立审评等职能。
三、支持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加强审评检查能力。一是加强专业审评员队伍建设。二是提升技术评审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葛均波: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精神药品用药需求
现行《基药目录》中精神障碍用药在品种、剂型、数量、处方权等方面与临床实际用药需求存在一定差异,难以满足基层医患对精神障碍诊疗和康复需求,对精神心理疾病在社区管理造成一定影响。建议——
一、推动适宜的精神药品入选国家基药目录,提升常见精神药物可及性,减少三级医院的诊疗负担。
二、探索制定基层临床诊疗指南、区域指导用药目录。定期动态调整指导目录、指南更新,并对药物疗效、安全性等进行追踪研究。
三、采取“认证考核”“互联网多点执业”等方式,为全科医生增加专科药物处方权的资质。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精神心理卫生宣教培训。
九三学社界:加快调整护理服务价格 助力护理服务高质量发展
目前,护理服务价格严重偏低,不能体现护士劳务技术价值是影响护理服务发展的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服务供给的扩大以及护士队伍积极性的调动。建议——
一、加快理顺护理服务比价关系,制定更为合理的收费标准,体现护理服务的专业性。
二、建立专科护理门诊的收费制度体系,以有效调动护士积极性。
三、完善以健康产出为导向的医保支付方式,适当增加护理服务收费项目,不断优化医保支付标准,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王遵来:加大专业护士队伍建设
老有所医、医养结合的核心不是治疗,而是护理。加强老年护理建设,精准对接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的健康需求,迫切需要一支强大的护士队伍。建议——
一、在国家层面上,加快制定护士法,用法律来保障其合法权益。通过正面引导,形成全社会关爱护士的氛围。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让护士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生活环境更好。
二、持续提升护理服务能力,不断拓展护士服务领域。完善护士多点执业制度保障。
三、完善终身教育,培养更多优质专业护理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阮鸿献:有效平抑中药材价格 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一些中药材的价格涨幅明显,需有效应对中药材价格异常波动,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建议——
一、建立中药材储备制度,设立储备中药材目录和定点储备企业名单,形成“政府﹢企业”联动的中药材储备模式。
二、促进中药材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保证市场供应,提高药农药企种植积极性。
三、强化监管,重点关注收集中药材价格波动时市场异常交易信息,对囤积、炒作等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四、药企自主把控药材供应链,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自建或共建种植基地,对原材料进行自我储备。
五、建立国家级和省级中药材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种植端和需求端提供公共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田静:进一步推进儿童糖尿病诊疗服务建设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儿童罹患2型糖尿病的现象日益严重。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协同。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注重数据赋能与信息共享,构建全面的糖尿病患者健康档案体系。引导全国各地探索和推广糖尿病诊疗服务试点模式。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认知度。鼓励成立糖尿病患者互助团体和社区支持系统,搭建交流平台,医疗机构和社区组织定期开设面向家庭的健康教育课程。
三、利用兜底保障优势,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建立健全民政救助数据库。
四、整合多方资源,强化人才培养与保障,共建共享糖尿病诊疗服务资源,通过购买第三方专业服务等形式,弥补服务短板。
五、优化服务模式与质量监控,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精准的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避免信息重复或遗漏。
全国政协委员王路:提升农村婴幼儿早期养育水平
在欠发达地区实施儿童早期发展战略,是积累人力资本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建议——
一、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设立“欠发达地区农村婴幼儿早期养育项目”,扩大到整个农村地区,明确政策目标、受益人群、资金投入、实施方案等。
二、在欠发达地区农村以入户家庭照护指导为主,在适宜地区以辅助养育中心的模式开展早期养育服务。利用我国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卫生和教育体系,将早育工作列入公共服务,因地制宜选取育婴辅导员入户方式、中心型、小组型或者多种方式结合的形式开展服务。
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引导有经验、有爱心、有实力的社会力量参与,由政府主导合作或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承担质量控制并参与项目运行。
全国政协委员余艳红:在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中更好发挥中医药作用
更好发挥中医药在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县域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大投入,建强县级中医医院这个龙头。鼓励并积极推动二级及以上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二、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立覆盖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形成推广与应用长效机制。
三、夯实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才根基。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中积极招收中医药专业人员,增加基层中医药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
四、加强医保支持乡村中医药服务的政策保障。将适宜的中药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全国政协委员刘云:推进医疗服务模式迭代和数字化改革引领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高品质、多层次、便捷性的需求,不少公立医院引入了“互联网﹢医疗”云医院模式,建立互联网医院,完善延伸医疗服务触及面。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互联网医院数字化支撑体系。完善互联网医院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中心互联网服务平台功能。
二、确保医保打通,完善互联网医院的医保支付功能。设计实现线上线下医保支付政策同质化方案,对互联网医院的报销比例予以倾斜。
三、强化行业监管,形成基层互联网医院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完善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管理办法,制定互联网服务规范和行业标准、质量控制等法律法规。
全国政协委员彭军:扶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水平。建议——
一、积极贯彻分级诊疗制度,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二、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三、三级医院面向基层大力开展国家级及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加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沟通与交流。
四、鼓励知名专家团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坐诊,开展健康直通车、送医下乡、疾病防治宣讲、健康体检、常见病义诊等活动。
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全科医生及助理全科医生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