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自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开赛以来,网络热度居高不下。其中常州通过打造文旅爆款、主动大气玩梗等得民心、接地气的举措更是备受关注,被网友们戏称:“‘苏超’话题千千万,常州独能占一半。”
“苏超”火爆出圈,折射出文商旅体深度融合的巨大潜能。常州将体育赛事“热度”转化为城市文旅“流量”、促进消费“增量”的背后是雄厚产业基础、高效城市营销、优越营商环境等的同频共振。这其中也离不开常州市政协的智慧和力量。
夯实产业基础 推动双向赋能
“常州‘过年’了。”8月16日晚,常州队赢得本赛季首场胜利,全城欢庆。当晚,常州宣布增加一次抽奖活动,抽取新能源汽车、高端电动自行车、智能出行装备等常州智造“土特产”。
“看比赛抽新能源汽车,真是豪出天际!”此举引来网友纷纷点赞。把抽奖玩出了“新能源带货大会”的既视感,也展现出常州厚实的制造业家底。
“理想汽车与‘苏超’的携手,源于我们扎根常州、深耕新能源领域的深厚积淀。”常州市武进区政协委员,理想汽车制造副总裁、常州基地总负责人李斌说。常州基地是理想汽车发展的核心引擎,产业供应链本地化率接近60%,计划在2026年提升至70%。
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常州已构建起新能源“发储送用网联”完整产业闭环。2024年,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新能源整车产量近80万辆,约占江苏省70%,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中国新能源之都”名片。
2021年聚焦“双碳”开展深入调研,2022年提出打造新能源之都,2023年提出以资本赋能新能源产业发展,2024年围绕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助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025年持续建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市政协连续5年围绕常州新能源产业发展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组织各类协商议政活动33场,深入调研新能源企业100余家,形成相关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400余件,助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
新能源产业势如破竹,这基于常州数十载深耕制造业,夯实产业链。市政协持续助力制造业发展。今年6月10日,市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围绕“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步伐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课题开展专题协商。市委书记王剑锋与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面对面交流,提出要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创新驱动,用新技术催生新供给、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开辟空间、提供动能。
8月21日,市长周伟就其领办的市政协重点提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助力常州智能制造》召开办理座谈会,委员们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周伟提出,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深入实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明确战略目标,抓好关键环节,强化要素支撑,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焕新文旅场景 激活消费潜能
今年端午节期间,恰逢“苏超”第三轮,常州主场对阵扬州,常州宣布全市所有等级景区在端午假期对扬州市民免门票。此后,全省各市纷纷跟进。
每逢比赛日,“苏超”赛场外的文化市集也是“重头戏”。上百个摊位星罗棋布,城市文化扑面而来,特色美食、文创、非遗一一亮相,以一张票根为纽带,串联起城市的烟火气与国际范。这背后也有政协委员的担当。
“常州的市集不仅有天目湖砂锅鱼头、萝卜干炒饭等本土美味,还有白象梳篦、银丝面馆、德泰恒等老字号,都是我们常州的老味道。”市政协委员、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会长符学平介绍。
作为场地负责人,市政协委员、常州市体育场馆管理中心主任毛钧深入思考“苏超”火爆背后的原因。在市政协近期举办的“建言‘十五五’ 共谱新篇章”协商议事活动中,他以“构建文商旅体多元融合发展新格局”为题作交流发言。
作为一座工业城市,常州工业遗产资源丰富。每逢赛事,常有球迷在老厂房改造的“第二现场”观赛助威。
今年初,市政协将“加快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列入年度协商计划,组织100余名委员深入30多家工业老厂房,实地走访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积极探讨工业文旅、双创孵化的更新模式,开展主席会议专题协商,报告得到市领导批示肯定。市政协主席季培东表示,要赓续传承工业文脉,广泛凝聚多方合力,切实把工业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生态资源。
近年来,市政协持续聚焦“文化赋能经济发展”,紧扣文旅体流量向消费流量、发展增量转化的关键课题,先后围绕让民间收藏活起来、让知名楹联靓起来、让老字号热起来等开展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围绕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公共场馆运营机制改革、历史文化街区提升发展等开展对口协商和界别协商;督办弘扬实业文化基因、挖掘非遗资源等重点提案;引导政协委员走进城市“烟火气”,开展“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内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专项行动。
优化营商环境 凝聚发展共识
“苏超”八轮战罢,常州队成绩不尽如人意,但常州球迷始终不离不弃。8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常州市副市长蒋鹏举主持召开球迷座谈会,来自不同领域的十位球迷代表面对面,敞开心扉,一一发表了他们对常州足球现状的分析、对球队建设的建议以及对未来发展的热切期盼。不少关注到这场座谈会的人们表示:直面困境,共话未来,解决问题,也折射了常州良好的营商环境。
从无形的契约精神到有形的政务服务,常州不断精耕营商环境的沃土,千方百计为经营主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市委有号召、政协有行动。市政协充分发挥界别优势,围绕“加强我市民营企业法治保障”“高校推动民营经济政策落地”“优化营商环境”等主题组织专委会和界别联动,深入车间一线,扎实调查研究,开展专题研讨,为政策落地“时差”、服务需求“温差”、企业获得感“落差”献计出力。
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是政协服务中心的应有之义。今年6月,市政协聚焦“严格规范涉企执法监督检查”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就如何规范涉企执法工作,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护航民营企业发展达成共识,有效推动相关工作落实。7月,市政协就“进一步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召开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带着调研中发现的堵点难点问题与政府部门开展深度对话,围绕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前哨站”与“助推器”作用、强化资源整合实现共享共赢等提出对策建议。
2024年10月,常州市政协委员企业家协会正式揭牌成立。协会充分发挥委员企业家作用,常态化组织各行业组委员开展联系走访、培训交流、专题讲座等活动,把委员企业家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服务全市中心大局。协会成立以来,累计走访企业172家,收集问题建议326条,帮助解决和协调推进200余条,常态化联系228家委员企业,组织企业家委员联动活动80余场。今年5月,协会赴泉州开展学习“晋江经验”培训班,引导企业家汲取晋江发展的智慧和力量,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回顾百日“苏超”历程,常州的“顶流现象”看似偶然,实则是百年工商名城积厚成势的必然。由隐形冠军、高效政府、豁达市民等共同淬炼的城市品格,必将在不同赛场再铸城市的“精彩时刻”。(记者 江迪 通讯员 于超影 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