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研究

探索“机制活、品牌响、效能高”的基层政协履职新路径

2025-09-10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通过有效工作,努力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江西赣州龙南市政协深学细悟这一重要论述,紧扣“党建统领、机制创新、品牌赋能”主线,以深化“222”双向工作机制(双联系、双挂钩、双推进)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心相印”委员履职品牌,探索出一条“机制活、品牌响、效能高”的基层政协履职新路径。

锚定“根与魂”,以党建统领厚植品牌建设政治底色

龙南市政协深刻把握“政协是政治组织”的根本属性,将党建作为品牌建设的“根”与“魂”,通过“组织联建、生活联过、资源联享”三联共建机制,推动党建与“222”工作机制深度融合。

一方面,构建“党组—支部—党员”三级责任体系。制定《深化“222”工作成果 提升“心相印”委员履职品牌成效实施方案》,明确“党组统筹谋划、支部落地攻坚、党员示范引领”职责清单。党组成员带头联系15个界别小组,支部每月开展“主题党日﹢界别协商”活动,党员委员亮明身份参与活动。

另一方面,打通“政治引领—凝聚共识—服务大局”转化通道。依托“界别同心汇”平台,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协商议题设置、调研课题选择、提案办理全过程。2025年上半年,开展“学讲话·谋发展”专题学习12场,推动委员在协商中精准对标党政所需,确保品牌建设始终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

聚焦“破与立”,以“222”机制激活品牌建设内生动力

“222”双向工作机制是龙南市政协的创新实践,通过“双联系”强纽带、“双挂钩”深扎根、“双推进”出精品,系统破解委员履职中的“堵点”“断点”,为“心相印”品牌注入强劲动能。

“双联系”架起“连心桥”。一方面,党组定向联系界别小组,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提升”等6类重点课题,由党组成员牵头组建“党员委员﹢专家委员”攻坚小组,2025年上半年党员委员牵头完成高质量提案30件。另一方面,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通过“龙诚协商”“茶话会”“微调研”等形式,推动界别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如科技界党员委员联合教育界委员开展“校企人才对接”活动,促成3家企业与职业院校签订合作协议。

“双挂钩”打通“最后一公里”。建立“机关干部联乡镇、党员委员联村(社区)”双下沉机制:机关15名党员骨干每月到挂钩乡镇调研,2025年上半年协调解决“农村公路亮化”“集贸市场改造”等问题28项;120名党员委员结对联系200余户群众,通过“屋场夜话”等形式收集诉求167条,推动解决民生问题43件。

“双推进”打造“精品链”。坚持“数量适度、质量优先”,建立“选题—调研—协商—转化”全流程质控体系。比如,在“扩大影响”上,开设《“心相印”履职进行时》专栏,推出“委员说政策”“民生微镜头”等短视频12期,让政协委员履职从“幕后”走到“台前”。

突出“融与合”,以品牌效应放大政协履职综合效能

“心相印”品牌不是孤立的工作标签,而是“222”机制落地见效的集中体现,通过“党建﹢平台”“党建﹢融合”双轮驱动,实现资源整合、效能倍增。

“党建﹢平台”建强服务阵地。按照“窗口化运作、功能化定位”思路,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园区企业、村(社区)打造6个“界别同心汇”,统一悬挂党旗、设置“党员先锋岗”。目前,各平台累计收集民意2300余条,转化为政策建议41条,真正成为“委员履职之家、群众连心之桥”。

“党建﹢融合”凝聚工作合力。推动“组织联建”强根基,机关党支部与15个界别联合开展“红色研学”“政策宣讲”等活动28场,党员委员与党外委员“同上一堂课、同商一件事”成为常态;推动“资源联享”惠民生,统筹“委员之家”“智库专家”等资源,组建医疗、教育、法律3支志愿服务队,年均开展送医下乡、科普讲座等活动50余场,惠及群众1.2万人次。

新征程上,龙南市政协将持续深化“222”机制与“心相印”品牌融合,推动党建更实、机制更活、品牌更响,努力打造基层政协“履职效能提升”的“龙南样板”,为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贡献更多政协智慧。

(作者江树华系江西省赣州龙南市政协主席)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