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9月5日是我国第10个“中华慈善日”。慈善事业是一项全民的事业,必须充分激发全民的爱心、调动全社会的热情,使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慈善事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多年来,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通过提案、调研、协商议事等多种形式,为推动慈善制度建设、优化慈善资源配置积极建言献策,彰显了政协的担当与温度。
——编者
江西省政协委员:办好民生实事 增添幸福成色
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提升残疾人关爱服务水平……“江西省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既有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扶持力度,给予更多“真金白银”支持的暖心政策,又有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月人均保障标准和财政补差水平的硬核举措,体现着省委、省政府着力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尽最大的努力满足人民新时期的新期盼、新憧憬,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成色更足。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江西省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靠“一头汗两腿泥”把情况摸清、建议提准,就“坐在一条板凳上”深度协商、凝聚共识,助力民生实事办好办妥,刷新江西的“惠民高度”“幸福热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为保障残疾人就业权利,促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国家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万里菲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办法》对促进省市残疾人就业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主动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仍有不少困难。”
“建议省级层面加大推动《办法》规定执行力度,督促各地市严格落实要求,确保相关规定落地见效。”万里菲建议,残工委成员单位要带头推进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率先挖掘适合残疾人的岗位,多渠道、多形式在行业系统内安排残疾人就业;各成员单位还要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加强联合会商、联合督查机制,共同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切实形成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加强政策倾斜,对重点就业人群加大政策补贴力度。”刘卫东委员建议,对于招收残疾人、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家庭人员等特殊群体的企业,给予用人单位一定就业补贴或者税收优惠。鼓励中介机构针对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困难家庭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专场招聘服务,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实行智能匹配,并给与中介机构一定的政策补贴、税收优惠等。
“由于残疾人身体功能存在障碍,往往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其中一部分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存在特殊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生活质量需进一步改善。”范军委员在调研中了解到,江西省从2016年起开始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2021年建立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但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西省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标准均偏低。
“持续落实好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范军建议,充分考虑每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物价变动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等情况,及时合理调整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王磊)
福建省政协:用爱与行动温暖八闽大地
山间、河畔、田园、村落,透过云层向下望,初春的宁夏固原举目皆是诗。
今年3月,跨越2000多公里,福建省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宁夏固原市开展“圆乡村儿童钢琴梦”捐赠钢琴和“书香政协 文脉流芳”图书捐赠等闽宁协作社会帮扶活动。其间,共捐赠钢琴10台,建成“圆乡村儿童钢琴梦”钢琴教室2间,赠送图书400余册。
“叔叔阿姨,我们也可以像电视里那样弹着钢琴,哼着最爱的曲儿了。”孩子们欣喜的话语里,是对音乐的渴望。
此后不久,迎着入夏的暑气,省政协机关联合省扶老救孤公益服务协会,深入福建省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举办“福行八闽·特殊关爱”公益活动。省政协委员、机关妇委会成员、“爱心妈妈”志愿者代表和省扶老救孤公益服务协会志愿者代表纷纷参加。
当天现场,大家参观了康复中心和福乐幼儿园,听取残疾和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和学前教育有关情况的介绍,看望慰问特殊儿童和教师、医护人员,并捐赠了儿童玩具、学习用品等,传递社会各界对特殊儿童的关心关爱。
据悉,“福行八闽”系列活动是贯彻落实省政协“为闽协商 为民服务”工作要求的具体实践,是省政协机关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公益品牌项目。近年来,省政协机关联合社会各界爱心单位和爱心团体,先后赴基层学校、社区乡村、敬老院等开展多场活动,累计筹集捐赠了价值超百万元的慰问物资,得到了各方好评。
与此同时,组织委员专家深入医院、学校、村社、产业基地、企业等地,开展送文化、卫生、科技、教育、法律、体育下乡公益活动;组织委员开展“五一”“六一”“七一”“八一”慰问活动……省政协找准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切入点、关键点、发力点,主动担当作为,扎实履职尽责,用爱与行动温暖八闽大地。
“人才深耕,善业长青;文化润泽,善源流远。公益慈善,是中华民族血脉中流淌的温情,是党领导下的崇高事业。在一次次的公益慈善活动中,我们致力于带动更多人献出一份爱心,携手让慈善之光更加温暖、更加明亮,帮助更多面临困境的人重获新生,希望形成全社会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的良好社会生态和人文风尚。”不少参与其中的省政协委员如是感慨。
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委员们期待,在新时代背景下,可以进一步推动帮扶工作从单一的物资援助向“物质保障﹢技能赋能﹢精神滋养”转变,创新运用“互联网﹢慈善”“互联网﹢公益”新模式,构建精准对接、长效运行、温暖传递的现代帮扶体系,照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让每一个帮扶对象都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记者 王惠兵)
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政协:打造特色品牌 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政府推动、社会实施、公众参与、专业运作,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重视慈善事业发展,区慈善总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慈善救助活动,在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变化,全区慈善事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助力全区慈善事业迈上新台阶,近日,藁城区政协主席张银侠带队开展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深入了解藁城慈善事业发展现状,推动慈善事业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民众。
调研组一行实地了解区慈善总会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听取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区慈善总会的“圆梦助学”活动备受关注,自2017年实施以来,已成功举办九届,针对藁城籍的本科学生进行困难救助,截至目前已发放助学金328.8万元,助力764名学生圆梦大学。区慈善总会还开展“暖冬救助”“应急救助”活动,为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家庭生活困难群体提供过冬基本生活所需、为因发生重大疾病及灾害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帮助。同时,在六一儿童节开展“助孤活动”,到福利院、贫困山区以及孤儿家中走访慰问,给孩子们带去关爱。
座谈会上,委员们围绕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具体意见建议。
委员们提出,要加强慈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学习,加大慈善文化宣传力度,广泛开展慈善奖选树活动,树立典型、扩大影响,推动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形成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
为创新慈善品牌,打造具有藁城特色的慈善项目,吸引更多爱心人士和企业参与,委员们建议,对热心慈善事业的企业家和个人进行表彰,设立“藁城慈善奖”,并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加大税收减免力度,简化减免申报流程,针对不同捐赠主体制定个性化优惠政策,以激励更多人参与慈善活动。
相关部门积极回应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表示将认真研究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落实。区慈善总会表示,将进一步拓展慈善资金募集渠道,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合作,不断扩大慈善资金池。同时,优化慈善项目运作,提高慈善救助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张银侠表示,慈善事业是政协履职为民的重要领域,区政协将发挥联系广泛优势,动员更多社会力量投身慈善事业,与区慈善总会在信息互通、项目共推、成效宣传上紧密协作,共同促进全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高新国 通讯员 郭秀丽)
浙江绍兴市政协:深耕慈善事业 共筑美好未来
慈善是一种价值观认同,是一座城市情怀的体现,也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绍兴传承的胆剑血脉里生来便传承有慈善的基因。越王勾践设立了“义田”,专门用于救助“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这也成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先河。
近年来,绍兴市秉承善政先行、善作善成的理念,打造“善行越地、大爱绍兴”的城市品牌,绍兴市政协组织委员积极弘扬公益精神,持续关注慈善事业,带头参与慈善活动,切实汇聚起发展慈善事业的强大合力。
目前,绍兴全市共有残疾人33.9万人。市政协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总工会界别组织开展“协力共富·越融越富”活动,委员们深入调研残疾人之家,了解机构运营和志愿助残服务情况,法律咨询、健康义诊、物资捐赠等主题活动的举办不仅为残疾人送去了实际帮助,也推动了助残共富机制的完善。柯桥区政协出台《关于开展“政协促共富”慈善公益行动的意见》,21名委员捐款82万元成立慈善公益基金,用于帮扶南部山区困难群众,涵盖“困难老人帮扶”“特殊儿童帮扶”等多个项目。
专业人才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绍兴市政协常委、炉峰禅寺慈善联合会会长释净芳提出,助残志愿服务缺乏专业人才,难以满足残疾人在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需求。为此,委员们积极呼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一方面,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为慈善事业输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推动建立志愿者专业培训体系,提升现有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如在一些社区服务项目中,组织志愿者参加医疗急救、心理咨询等专业培训,以便为“一老一小”等困难群体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在推进“一老一小”困难群体民生服务上,绍兴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做了诸多努力。柯桥区政协走进柯桥区中医院儿童康复中心,为孩子们送上“康复包”;深入平水、王坛、稽东三镇,为困难老人送上“温暖金”。越城区政协17位委员结对28名困难残疾人,从资金、物质及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予支持。
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也是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之一。委员们建议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形成全方位的保障网络。在养老服务方面,推动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引入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等多元化服务;在儿童保障方面,加强对困境儿童的救助保护,完善教育资助、心理辅导等帮扶措施。
委员们还呼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慈善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完善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慈善捐赠;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管,规范慈善行为,确保慈善资金使用透明、高效。
未来,绍兴市政协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公益慈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让更多困难群体受益,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更大力量。(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唐晓春)
江苏镇江市政协:助力慈善宣传效果“最大化”
“新时代的慈善宣传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掌握新媒体语言,开展立体式宣传。”近日,在江苏省镇江市政协组织召开的“持续深化慈善公益宣传、弘扬公益慈善精神”协商座谈会上,市政协委员、京江晚报特稿部主任陈声秦说。
在这场面对面的协商中,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报业集团、市文广集团等,与委员代表和市慈善总会负责同志深入交流,为“大爱之城”汇聚起共襄善举的磅礴力量。
对于陈声秦的发言,市政协委员、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主任林霞深表认同,并结合自身实践分享了慈善宣传经验:“我们组建‘向日葵’心理健康志愿者团队,吸引近200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开设的‘润心爱聆’微信平台,访问量达130.2万人次,视频直播覆盖未成年人及家庭40万余人次。”在她看来:“慈善宣传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宣传体系,善于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深入社区、走近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才能真正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对此,市委宣传部当场回应:“今年的慈善宣传工作,将在深化去年协商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新媒体宣传力度。除了在市区主要干道公交站台、手机信息平台等渠道投放慈善公益宣传内容,还将充分调动融媒体资源,抢占互联网传播高地,赢得传播优势。”
“去年协商成果”,源于2024年市政协组织的“加大慈善宣传”协商座谈会。那场协商座谈会上达成了5个共识,形成的建议报告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助推全市各街道实施“家门口慈善”项目,“加大社会面宣传力度”首次写入市“两办”关于开展“爱在镇江・慈善一日捐”的通知,并明确了具体落实要求。
2024年,全市通过主要报刊、公交站台、重点路段及商业综合体大屏幕,进行了全方位、多触点的慈善公益宣传,宣传力度创下历年之最。全市共发起网上“一起捐”小队4493个,新增142个;参与网络捐款的人数达15.88万人,新增5.74万人;全市专场网络募集善款3144万元,人均捐款全省第一。
“将善行从倡议融入日常、转化为大众的自发生活方式,是当前面临的关键课题。”因此,今年市慈善总会再次联系市政协,希望借助政协优势,推动慈善宣传再上台阶。
如何让慈善宣传效果“最大化”?市政协委员、全国优秀志愿者吴华芳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思考:“要树立‘慈善﹢服务’‘宣传﹢服务’的理念,不能只停留在宣传慈善行为本身,更要丰富慈善服务内容,找到‘义’与‘利’、‘供’与‘需’的平衡点。”在市政协的支持下,她针对心智障碍群体及其家庭需求,联动残联、特教中心等部门,发起“慈爱赋能小屋”公益项目,探索出“课内培训﹢课外实践﹢家长学校﹢家庭赋能”的融合教学模式,为智力障碍人士提供生活技能培训,深受残障家庭欢迎。
“作为全国‘慈善七星级城市’,‘大爱之城’已经成为镇江的亮丽城市名片。”市政协副主席周文娟表示,下一步,市政协将持续开展慈善领域专项调研,推动慈善宣传工作制度化、体系化建设,“让慈善的阳光温暖更多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慈善事业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多政协智慧与力量。” (通讯员 朱思丞 沈洋 记者 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