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委员建言
“实施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累计新增残疾人就业213.5万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25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第六专题组讨论中,程凯常委列出一组数据以反映“十四五”期间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整体情况。
当日恰逢第九个全国残疾预防日。“十五五”时期如何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
程凯表示,“十五五”时期是残疾人事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与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相比,目前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制约因素。
程凯建议,着力提高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完善与残疾人相关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制度,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着力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扩大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等残疾人急需短缺服务的供给;着力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深入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切实加强对残疾人的司法保护和法律服务;推进科技助残创新应用,健全科技助残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发展残疾人文化产业和残疾人服务业。
关爱残疾人,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与温度的重要标尺,而预防残疾,则是守护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质量与尊严,是政府、社会和每位公民的共同责任。
在夏杰常委看来,出生缺陷防控是人口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闸门”。
“人口质量安全是关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夏杰表示,近年来,我国出生缺陷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出生缺陷对人口质量安全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不仅损害个体健康,更对国家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冲击。”
“精准防控出生缺陷,关键在早,核心在防,打赢这场生命起点的保卫战,必须集众智、聚众力,构建强有力的人口质量安全支撑体系。”夏杰建议,健全法治政策保障,把防控出生缺陷的重要举措明确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切实保障生育的质量和数量整体科学均衡推进;完善三级预防体系,大力普及优生知识;加大投入与科技支撑,设立国家出生缺陷防控专项基金,探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风险预测、影像诊断和随访管理等;强化组织领导与政策协同,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机制及人口安全考核指标;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依规参与救助和支持服务。(记者 孙金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