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日前,浙江衢江港区码头汽笛长鸣,“皖明光货1296”号货船载着申达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达电气)生产的6台巨型变压器缓缓离港。这批重达46.5吨的“衢州智造”将沿水路直抵瑞典,标志着浙江衢州大件设备公水联运模式正式开启。当运输团队为顺利完成装船而欢呼时,他们或许不知道,这个不寻常的物流突破,正是政协协商民主与“企呼我应”碰撞出的精彩火花。
时间回溯至5月20日的衢州市政协专题协商会会场。衢州市委书记高屹与政协委员就如何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围桌而议。“我们的大型变压器出口长期受困于公路运输瓶颈!”江山市政协委员、申达电气副总经理姜菁辉发言时直抒痛点,建议加大对水陆联运等特色物流渠道的支持力度。
原来,申达电气生产的大型变压器属不可拆解的超限物品,采用传统公路运输不仅成本偏高,还受沿途桥梁、隧道净空限制,存在安全风险。仔细倾听和充分交流后,高屹现场回应:开放发展必须让企业呼声听得到、办得好、有回音。他当即要求相关部门把委员建议转化为破解难题的具体方案,并强调要充分释放衢江港口资源潜力,加快构建高效物流网络。
协商会后,市营商办“企呼我应”平台立即发出交办单,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的工作专班迅速进驻申达电气。在解剖这只“麻雀”时,他们发现大件运输存在三重枷锁:审批流程长、运输风险高、多式联运衔接不畅。这正是民营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时面临的典型障碍。
“不能只做减法,更要做乘法”。经深度商议,相关部门打出政策组合拳:一方面联动省级相关部门、高速管理中心、港区等单位,优化大件运输批量办理流程,压缩市域内审批时间;另一方面指导运输企业分析路线、船舶适配性及装卸流程,制定专项方案,最终实现从“厂门”到“舱门”的无缝衔接。这些举措背后,是多个部门打破行政壁垒的协同攻坚。 大件运输破冰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家企业的便利。据不完全统计,衢州每年大件公路运输需求约2万件,“公水联运”模式不仅为大件货物运输提供了新的运输方式,还可降低约20%的物流成本,有助于企业全球化布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姜菁辉感叹,这样既降成本又拓市场的倍增效应,是政协协商民主与“企呼我应”同频共振效能叠加的生动例证,给了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大件设备公水联运开航,成功构建了“委员建言—党政施策—部门落实—企业受益—反馈优化”的闭环,也折射出衢州市政协协商民主的深层逻辑:以“小切口”服务“大战略”。
书记、市长与企业家面对面协商,是政协助推高质量发展、帮助委员建议直通决策层的经典场景之一。为进一步助企纾困,今年市政协还同步开展助力做好“企呼我应”的立体化履职:在“企呼我应”平台开通委员通道,确保企业诉求直达政府;遴选设立10个营商环境委员企业监测点,常态化收集企业期盼;组建多领域委员专家服务队,开展组团或点单式服务。依托这一履职网络,委员们将企业一线的急难愁盼转化为靶向建言:侯军委员建议支持企业开展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毛建荣委员呼吁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火墙,徐彩虹委员提议简化报备机动车回收证明申请流程,毛进中委员希望扶持本土文化产业做精出圈……这些建议通过“企呼我应”平台实现直达快办,办结满意率达99.96%。
“企业的‘心上事’就是政协的‘上心事’”,市政协主席方健忠表示,将进一步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构建“企业有呼、政协必应、委员有为”的联动机制,助推“企呼我应”机制从“高效办成”向“增值赋能”升级,实现问题解决在一线、服务落实在基层,为持续推动衢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注入政协新动能。(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陆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