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研究

坚持以完善制度机制赋能“四个凝聚”

2025-08-13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协商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广东省梅州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完善制度机制为切入点,积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梅州实践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做好“四个凝聚”提供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用“十个坚持”高度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首要一条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75年来,人民政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泛团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社会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为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更需要有强大的领导核心力量来凝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这个领导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

梅州市政协党组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向市委请示报告重大协商活动、重要协商成果,确保与市委同心同向、同频共振;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举办理论宣讲会、新任委员培训班、委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政情宣讲交流会和各级政协干部读书班,覆盖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超过2万人次,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实现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上共同进步、行动上步调一致;完善党建工作架构和制度,成立市政协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结合协商计划制定党组工作要点、党建工作要点,推动党建工作深度嵌入履职活动,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政协全体会议期间和重要视察考察调研、集中学习培训等活动中设立临时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

坚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为做好“四个凝聚”搭建广阔平台

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有助于凝聚最大政治共识和全社会智慧,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其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功能建设也是应有之义。

梅州市政协始终把拓展协商方式和平台作为提高协商民主质量的重要基础,不断做好“搭台”“搭桥”的工作,形成了一批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简便易行的协商制度机制,紧扣党委中心工作做到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彰显了专门协商机构的特色优势。依托全体会议期间的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每季度举行的市委书记与界别委员早餐会,在平等协商、互动交流的氛围中,为党委政府和委员搭建起互通有无、互知冷暖的桥梁纽带;形成以全体会议协商为龙头,常委会专题议政性会议协商为重点,提案办理协商、界别协商、对口协商等为延伸的政协全方位协商体系,形成的协商成果被吸纳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实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营商环境建设等政策文件中;建立上下半年各一次的党派“同心议事会”,不定期召开企业家委员“深聊会”,打造层次分明、界别特色明显的协商平台,努力在协商中出办法、出共识、出感情、出团结;开展“跨界别协同+两级联动”联合调研工作,吸纳广东嘉应学院、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市农林科学院的专家力量,就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绿美梅州生态建设等课题开展调研协商,为党委重点工作提出了一批专业性强、精准度高的决策参考。通过一系列生动实践,梅州市政协逐步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协商矩阵,切实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梅州实践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坚持完善委员服务管理制度,为做好“四个凝聚”激发主体作用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人民政协工作的优势在委员、潜力在委员、实力在委员、活力也在委员。政协委员是做好“四个凝聚”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发挥政协委员的界别优势,做好团结引领界别群众的各项工作。

梅州市政协不断强化政协委员的使命责任担当,积极通过建章立制推进委员履职能力建设,引导委员自觉投身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社会治理第一线的具体实践。建立市政协党组成员联系党员常委、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坚持把党员委员纳入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更好发挥党员委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先后出台《政协梅州市委员会委员履职工作规则》《政协梅州市委员会履职优秀委员评选办法(试行)》《政协梅州市委员会新时代委员年度履职评价办法(试行)》,把委员履职情况作为履职优秀委员通报、换届时继续提名等的重要参考,提升委员服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做到工作有目标、履职可量化、结果能运用;建立企业家委员对口援建县镇村机制,组织76名企业家委员对口援建“百千万工程”9个典型镇、50个典型村以及梅州“6·16”特大暴雨受灾严重的20个乡镇,一批委员的意见建议和投资项目已转化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美丽圩镇“七个一”的具体成效;积极打造履职平台,深入推进26个政协委员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建设,引导委员在种猪繁殖、南药种植、民宿经营等项目投资超过7.5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约2.8万人;延伸委员履职触角,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界别群众听民声、凝民心、聚民意,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协同配合,推动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作者杨朝晖系广东省梅州市政协主席)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