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基层动态
7月7日一大早,北京农学院的师生们来到张家村,用一天时间,将4幅风格各异的墙绘作品呈现在村民面前。在墙绘现场,村民们纷纷围观这些精美的作品,赞叹声不绝于耳。他们在画中找到了熟悉的大山、村里的老物件、一排排的新房……绿水青山的自然美景、大寒岭城楼的雄伟身姿、柿子树下的乡愁记忆……
走进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张家村,一幅幅妙趣横生的特色墙绘映入眼帘,原本老旧斑驳的砖墙变得色彩斑斓。近日,张家村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美丽变革,结对帮扶的致公党北京市委会联合各大高校,通过一幅幅乡村墙绘提升了张家村的颜值,助力其打造特色乡村。开篇所展示的,就是这项帮扶工作的一个代表场景。
这项工作开始于2018年。当年,致公党北京市委会与张家村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致力于整合各方资源,助力张家村发展。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张家村不仅成功“脱低”,并在建设美丽乡村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今年,致公党北京市委会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的号召,通过“8+1”行动,联合高校和门头沟区,共同开展了改善村容村貌的墙绘帮扶项目。
“在承接这次墙绘帮扶项目后,我们先去张家村进行了采风,了解到这里曾经是采煤、采矿地的地域特征,随后,创作团队又通过查找大量资料、调整版图样式与色彩,最终呈现出融入采矿工具、矿井等元素的、带有当地特色的墙绘作品。”昌平区政协委员,致公党昌平区工委副主委、北京农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副教授毕宇珠介绍,别看上墙的只有4幅作品,这是在学院经过墙绘征集活动,从60多幅作品中优中选优的“佼佼者”。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墙绘当日,村里有不少小朋友被这次活动吸引,纷纷主动拿起画笔,与我们一起,为自己的家乡增添色彩。”毕宇珠欣慰地说,通过参与墙绘活动,小朋友不仅学会了绘画技巧,更在无形中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
7月中旬,北京市通州区工委和房山区支部的党员们也加入了这场墙绘活动。通州区党员谭国强绘制的“甲骨森林”主题墙绘,用古老的甲骨文展现了乡村的自然元素,让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房山区党员田春超制作的主题墙,则以一扇古典花窗的视角,望见门头沟区的群山,将艺术与乡村的美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而此前,致公党中央美院支部主委、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强勇也带领中央美院、中央美院附中的学生来此进行墙绘创作。
“墙绘让我们的村庄变得更加有特色了。”张家村村民张广秀感慨道,“以前,我们村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小村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现在有了这些墙绘,让我们的村庄变得与众不同了。每次有游客来,他们都会对这些墙绘赞不绝口。”村民张桂玲自豪地说,这些墙绘不仅美化了环境,也让大家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了。
“这些墙绘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艺术作品,更是乡村振兴的见证。”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张家村党支部书记杨正璐告诉记者,因为去年的一场洪灾,村里很多房子都是新修的,再加上村子里的年轻人很多去城里工作,留下的老人居多,难免缺少活力。“如今在致公党北京市委会的帮扶下,一批又一批的老师带着学生来村里进行墙绘,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还在无形中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增强了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杨正璐说,很多作品不仅反映了门头沟区的自然风貌,还融入了时尚动感的元素,为村里增添了不少生机。当下,村里正在发展民宿产业,希望这些美丽的墙绘能吸引更多的人来门头沟斋堂镇游览、采风。
截至目前,致公党北京市委会对口帮扶张家村墙绘项目的第一批作品已全部绘制上墙。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北京农学院、门头沟大峪中学、门头沟首师大永定中学等学校60余名老师、学生、致公党党员参与其中,在村内13处墙面绘制画作,为完成整村搬迁改造的新村环境增添了艺术色彩,活跃了村民文化生活氛围,同时,也为张家村后续发展提供了助力。
致公党北京市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发动北京市致公党党员在教育、医疗、文旅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参与到门头沟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当中,为门头沟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融媒体记者 陈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