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科卫体委员会

为了活力四射奋力拼搏的青春样貌——全国政协“促进体教深度融合”专题视察团赴浙江视察综述

2024-05-31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促进体教深度融合,不仅关乎青少年身体健康,关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更关乎整个民族身心素质的提升。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关心关切及系列文件的有序推进下,我国体教融合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螺旋式上升过程中仍存在部分挑战还需直面。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的系列指示精神,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5月10日至1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率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视察团赴浙江,围绕“促进体教深度融合”开展专题视察。

在浙江台州,视察团走进鸵鸟足球俱乐部,了解社会力量参与体教融合情况。

理念融合

体育回归教育 教育反哺体育

从基于“体”“教”本质差异的“体教分离”,到基于“体”“教”功能互补的“体教结合”,再到基于蕴含“体”“教”共存意义的“体教融合”,这条属于“体”与“教”互促互通互融的历史脉络,伴随着视察的脚步,在视察团成员心中徐徐延展……

体教融合落地情况如何,当前它又肩负着怎样的新时代使命、遇到了怎样的挑战?视察团成员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寻求着答案。

“总体上看,‘体教融合’命题已经破题。”视察团团长、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陈宝生在视察途中的座谈会上曾如是总结。

他表示,做出如此判断的原因在于许多优秀的体教融合范本已经出现。“第一,体教融合已在浙江形成广泛共识,系列实践被广泛推动;第二,已培育出一批具有体教融合特色的实践排头兵;第三,已积累了一些具有浙江特色,同时又有全国推广价值的体教融合具体经验;第四,已取得了系列成效,培养出了大量竞技体育人才的同时,普通学校的学生也通过校园体育活动的高质量开展而变得更健康。”

“2016年至2021年,浙江省连续六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现场抽查复核中排在全国首位。”视察座谈会上,浙江省所呈现的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上,展示着体教融合理念的共识凝聚。

体教同向、道合志同,则筹谋并进、势如破竹。借助共识凝聚的力量,浙江省在2020年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基础上,还推出了系列政策举措以保障体教融合纵深推进。以视察团到访的台州市为例,为深入推动体教融合,台州在浙江省内率先出台《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台州市竞技体育贡献奖励办法》等文件,并将体育人才纳入台州市人才新政范围和台州市高层次人才序列。

“体育一定要回归教育的本质,而教育要反哺体育。这既是《意见》等政策所强调的,也是必然趋势,是开展体教融合工作必然要坚守的。”视察途中,了解到浙江省及各市为推进体教融合所提出的系列举措后,全国政协委员、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教育学院院长韦军感慨道。

在宁波市鄞江中学校史陈列馆,视察团详细了解学校体教融合的改革发展历程。

目标融合

以体育为基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短短四天时间,视察团成员们走进华舍中学、春晖中学、鄞江中学、新河中学、宁波市第二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台州市少体校、逸帆航海俱乐部、浙江鸵鸟足球俱乐部等数所中小学校、体育运动学校及社会体育组织。看到孩子们在训练馆、操场上活力四射、奋力拼搏的青春样貌,视察团成员们的赞叹声不绝于耳。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视察过程中,毛泽东对体育价值的这句经典论述一次次地出现,它们印刻在体育场边的围墙上、训练场的门楣上,激励着孩子们,也启迪着视察团成员们——

看着在训练场上意气勃发的少年们,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二中学艺体中心主任孟艳发出感慨,“体育是帮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渠道,我在带领孩子们参加艺体活动时也会经常和他们讲,要放下头脑中的杂念,尽情地享受体育、艺术带给我们的价值和快乐。”

“要站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中来认识体教融合的工作。”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国防大学原上将政治委员郑和的话掷地有声。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体现在青少年身上,就是综合素质的完善,而体育又是推进个体综合素质完善的关键一环,必须得到重视。”

其实,诸多学校的实践,都回应着委员们的关心。“我们一直在将体育自强不息、力争上游、奋发拼搏的精神融入青少年的终身成长中。”宁波市副市长朱欢说。据介绍,有着“奥运冠军之城”美誉的宁波,曾多次邀请汪顺、王昶、石智勇、汪雨博等奥运冠军、亚运冠军走进校园,以发挥冠军精神在立德树人实践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奥运会金牌得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射击射箭运动中心主任陶璐娜直言,“体育带给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充满荣光的荣誉,而是在一次次平凡训练中对我个性的磨炼、人格的完善。因此,体育对每一名青少年来讲,都有着万分特殊的意义,它能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撑。”

机制融合

各尽其才 各用其功

举枪、瞄准、射击,“砰、砰、砰”……当视察团走进绍兴市华舍中学偌大的射击馆时,孩子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日常训练。近年来,这里走出了不少“神枪手”,而这正得益于体教融合。

据华舍中学负责人介绍,2020年8月,为了更好地依托绍兴市柯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发挥好体教融合的优势,绍兴市柯桥区少体校整体并入华舍中学,开始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新型体校管理模式。“我们将重点体育项目迁入体校本部,把重点运动员插班到华舍中学各班级,把重点教练员吸收到体校本部。目前,350名在训运动员分插在华舍中学各班级……”

在宁波,鄞江中学与宁波市第二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正在探索另一种体教融合的实践机制。

两所学校的合作源于2002年,当时宁波市体育局与鄞州区签订了宁波市第二少年儿童业余学校与鄞江中学实行体教结合的合作协议。自此,两所学校便在体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展开了密切的协作。“目前,宁波市第二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中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300多名学生都在鄞江中学进行文化课学习。”负责人细心地向视察团展示着两校联合后的种种务实协作。

其实,推进体教融合,各相关单位要各尽其才、各用其功,这恰恰是《意见》所强调的。

“一定要重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全国政协常委、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认为,机制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切实将所有适龄在训运动员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配足配强文化课教师这一政策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打通运动员的升学渠道。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方向明对此表示认同并建议,在关注运动员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对普通学生体育知识的普及,“要面向青少年做更广泛的体育价值宣传工作,从而进一步提升青少年追求健康生活的意识及能动性。”

方向既定,方能行稳致远。据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陆伟利介绍,2017年起,浙江省便开始实施县级新型体校改革,改革的核心内涵之一便是增强体校的文化教育功能,并将新型体校改革工作纳入了健康浙江的考核行列。她表示,自2018年以来,全省新增、改建新型体校55个,“县县有1个新型体校”的目标已然实现。

更让视察团感到欣慰的是,当前,浙江省已有14所体校及训练单位独立开设了文化课,有105所体校与当地中小学开展了合作办学,并会根据对应中小学的教学时间有序开展文化课学习。

资源融合

优势整合 共创特色

体育训练项目多样,对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环境资源,如何控制“成本”,实现人才培养的效率最大化?

在国家系列政策的指导及地方政策陆续出台的支持下,浙江省摸出了一条“一校一品一特色”的新路子。以临海市回浦中学为例,该学校以篮球见长,已探索形成了“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比赛有成绩、社会有影响”的体育新格局。曾两次获得全国高中篮球联赛总冠军、四次亚军及多次季军,是国家级篮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

这个看似普通的中学,何以获得如此傲人的成绩?

临海市回浦中学校长杨梦龙回应:“这得益于地方政府对各式篮球教学资源的有力整合和集中落地,保证了我校特色篮球教学活动的高质量落地。当前,我们对高一学生开展‘必修+特色’的体育教学,即篮球作为特色项目,全面普修,每一位新生都了解并初步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对高二学生推出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项目,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分项走班教学,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喜好和特长进行系统地学习。”

除教育系统内部资源的有力整合外,视察团还特别关心更广泛范畴下体教融合资源的整合情况。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进强表示,体育与教育部门合作机制的有序建设,是推动体教融合多方资源有力整合的根本保障。“特别是县级及以下行政区域,要重点思考如何打通体育、教育两部门之间的实践联系这一问题。”

从“体教融合1.0”到“体教融合2.0”,台州市副市长李昌明说,两者之间最大的变量就在于积极引导了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当前,我们已逐步形成体育系统、教育系统与社会力量合作共赢的机制,成功打造了回浦男篮、新河中学排球、鸵鸟足球等体教社‘三位一体’的招牌项目。”李昌明列举了社会力量融入后体教融合的累累硕果。

“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好体教融合工作。”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原副局长杨小伟对部分视察地区基于当地民营经济活跃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发展体教融合的举措表达了肯定,并提出了新的期许:“在推进体教融合的资源整合过程中,还要特别关注师资资源的整合问题。要重视退役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切实将他们的优势转移到体教融合的实践中去。为退役运动员多提供一份保障的同时,也为体教的更高水平融合提供强力资源保障。”

 

记者手记

“体教融合”对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

视察结束,有几个画面始终刻在脑海,难以忘怀——

记得走进宁波市第二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的训练场时,一群举重健儿正在馆内挥洒汗水。记忆中这幅画面中的主人公精神抖擞,有的在举重台前摩拳擦掌、有的正拼尽全力向上托举……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奋勇拼搏的鼓劲声在训练场回荡。

而当视察团走进鄞江中学时,又看到了另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一群身着校服的中学生正在训练场上练习跆拳道,行如流水的动作展现着不俗的基本功,眼神里流露出的坚毅更彰显着昂扬向上的青春态度。

“真好啊,真好!”“真是能感受到朝气蓬勃的力量。”一路下来,视察团成员们不停发出感慨,“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这才是孩子们健康成长该有的状态。”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育英中学考察时曾指出,体育锻炼要从小抓起,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关于体教融合系列政策文件精神的整理学习,在一幅幅镌刻着青春昂扬印记的画面冲击下,一个问题不禁在脑中浮现:“体教融合”到底对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或主题时,不妨先粗放地基于青少年是否“以体育见长”这一特性,将其分为“普通学生”与“特长学生”,再做分析。

作为一名“普通学生”,记忆中儿时的体育课常常是被其他课程占据的,有幸上次体育课,大多也是在操场上跑两圈了事。那时,同学们对体育课大多是憧憬的,因为那意味着“难得的自由”或“可以聊会天、睡会觉”。但通过体育锻炼还可以获得其他什么价值,同学们好似一概不知。因为缺少相应的实践,似乎也没有人会去主动探求。

而今天,我们欣然看到,随着体教融合的深入推进,一切正在悄然改变——“学校体育课”的地位正在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学校有了自己的足球、篮球、排球代表队;所有孩子都可以在学校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磨炼意志,懂得合作与竞争的现实意义……

透过数据,我们更可以感受体教融合对“普通学生”的意义。以此次视察团到访的浙江省为例,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2018年以来,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习近平总书记所嘱托的“‘小胖墩’‘小眼镜’少一些”,正在一步步落地。

而对于“特长学生”而言,体教融合的意义更是非凡。视察途中,我们见到了许多热爱运动、擅长运动的孩子。在华舍中学射击馆和一位小运动员对话后,她温柔又大方的形象多次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想大概是源于她轻声细语的声音,或是她徐徐道来的说话方式吸引着我。

“不知她是因为本就沉静,所以选择了射击。还是因为她选择了射击,所以变得沉静。”无论从外在状态还是内在特质,她与射击这项运动的契合程度令人讶异。

也许这就是推进体教融合对一名“特长学生”意义非凡的生动例证。即随着体教融合的推进,及其所带动的体校改革,体校的文化教育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特长学生”也可以在充分发展个人长处的基础上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适合胜过完美——让孩子们能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忠于自己适合的。既实现个性的发展,又保证全面的发展,这是我们教育改革的不懈追求。而细心一想,这恰恰也是体教融合所着力实践的。

(记者 朱英杰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