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政协

湖南分会场:进知识 进技术 更要进心灵

2020-11-30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文化精神传承是内核、灵魂,文化技艺传承是载体、血肉。两者合则两强,分则两弱……”11月27日,在全国政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湖南分会场,住湘全国政协委员雷鸣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动力支撑。如何通过课程教学,将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嵌入青少年的核心素养之中?

雷鸣强认为,要解决“精神传承”与“技艺传承”脱节的问题。同时,要合理安排“分段传承”与“贯通传承”,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育要求来确定教学重点和方式,形成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全程贯通的课程教学递进体系。

雷鸣强还建议,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教学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各环节,适当开设专门课程。做好“共性课程”与“特色课程”结合文章,促进以国家或地方颁布的教学计划的必修课程和传承各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精神及技艺的“特色课程”相互贯通融合。

对此,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表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进”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顶层设计着手,支持地方根据实际需求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到学校课程中去。

在委员发言与部门回应的“来去之间”,各会场协商氛围渐浓。围绕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培育、加强传统文化原典教育,组织权威专家集中研究编撰相关教材等问题,委员们“抛观点”,相关部门负责人作回应。

“我再补充分享一个湖南经验。”一轮发言完毕,雷鸣强“意犹未尽”,聊起了湖南通过融合“戏曲动漫创作演出、戏曲动漫教材编撰、戏曲动漫教学师资培训”模式,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传统戏曲进校园的经验。

而此时视频的另一端,长沙市政协委员王琳正身处湖南雨花非遗馆,准备分享关于长沙市雨花区探索社会力量助力“三进”的做法。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雨花区在全国范围内寻访、聚集了200余名非遗传承人和359个非遗传承项目,逐步搭建起湖南雨花非遗馆、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等平台。

“我们首创体验式教学培训,仅雨花非遗馆就开发了30多个非遗项目进入100余所大中小学校校本课程,开设公益课堂800余场次,每年吸引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生前来开展研学实践、春秋游、拜师学艺及大学生‘双创’等体验式活动达30万人次。”王琳介绍。

王琳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明晰政策支持和督导体系;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助力“三进”的具体服务标准及科学易操作的考核标准;遴选一批国家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共同完成优秀传统文化“三进”的标准化课程设置。

“推动社会力量的个体、载体、集体‘三体’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三进’的模式可供推广复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回应说,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贯通“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