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国政协“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9-11-13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编者按: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健康状况发生历史性变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健康领域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矛盾,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激增,精神卫生、职业健康等问题凸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11月8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此进行协商议政。现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

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的主题发言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本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为议题,我根据前期材料和本次会议作一点归纳性整理。

一、现状分析与资政建言的有关考虑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五项制度建设,形成了一条新时代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参与调研的同志普遍认为,当前健康中国战略的蓝图和路径已经明确,国务院近期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并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统筹推进组织实施、监测与考核。委员们认为,下一步应在三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发展转型。卫生健康服务方式和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应紧密服务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二是协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颁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尚需全面落实,某些基础性布局应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和核心环节相关工作应更聚焦,战略实施的政策协同性和行动合力应加强。三是制度保障。卫生健康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作用应进一步充分体现。

二、有关建议

第一,加快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卫生健康服务模式转变。

从传统的过度关注疾病向前延伸到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向后拓展到疾病控制与康复,这是当前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基本工作要求。

一是让健康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需要广泛深入的健康中国行动社会实践。首先,政府应抓好规划和意见的实施,强化各部门的工作协同。其次,学会、协会及群团等社会力量要充分介入,并发挥行业科学引导、公益活动有效组织等作用。同时,完善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大力发展群众体育项目。最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关键小事,解决健康问题。

二是医疗卫生服务、药品器械供给、医保等应为推动模式转变做好有力支撑。一方面,医疗服务重点应从治病向防病前移。另一方面,由治病向康复延伸,需要强化医养结合工作,提升养老机构的康复保障能力与水平。

三是建设有利于人民健康的生态环境。采取有效措施防控环境污染相关疾病,加强重点区域、行业、人群的环境与健康调查,开展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和风险评估,为人群健康提供良好环境保障。

第二,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一是深化科技创新,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加快医药行业产业链整合,优化各类健康产品供给。三是将健康领域作为人工智能的应用重点,增强健康大数据服务能力。四是加强卫生健康交流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实施。

第三,扎实推进我国卫生健康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一是发挥好人民政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二是不断完善与强化人民健康的制度保障。三是按中共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要求,对2035年的卫生健康目标任务进行战略研究与规划安排。

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加快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

农工党中央和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共同承办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今年7月和9月,卢展工副主席率教科卫体委员会调研组就“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赴宁夏、海南开展调研,并与相关部委座谈。

从调研座谈情况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论述不断得到贯彻,各地党委、政府积极行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不断落地。

调研发现,当前还面临多重健康问题挑战。一是行为观念和生活方式不科学引起的疾病较突出。二是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不合理。三是健康保障仍有短板。四是健康环境亟待优化。五是健康产业总体层次不高,规模化程度低。亟须加快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社会合力,切实推进党中央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在全社会的落实。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要以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为抓手,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国家健康教育传播信息数据库,开发健康教育产品。

二是优化健康服务资源供给。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完善基层基础医疗服务网络,保证基层医护人员编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和辐射。大力发展“互联网+卫生健康”,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承担普通门诊、康复和护理服务。统筹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康复护理和健康管理,推进中医药与养生、养老融合发展。

三是加强健康环境建设。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和发展群众性体育项目。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完善环境与健康监测。加强职业病危害普查和源头治理,健全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对各级党政机关控烟情况进行督查。鼓励经营性体育设施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

全国政协常委,世界卫生组织原总干事陈冯富珍:落实预防为主各方齐抓共管 促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其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基层为重点,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据此,我重点谈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落实预防为主。必须加强健康教育,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从而实现全民健康。落实预防为主的关键在于协调推进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落实,建立指标体系并组织检测和考核。

第二,落实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推动个人、家庭、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机构、政府等各个主体行动并协作起来,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特别要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激发居民追求健康的热情,养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

第三,继续深化医改、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国家应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应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有效衔接。

第四,政府统筹管理健康事业,形成更加统一的健康管理机制体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医疗卫生管理职能较为集中,便于统筹。中国的医疗、医保、医药、医疗救助、医疗定价等职能由多个部门分别管理,体制协调难度大、管理成本高、效能低。

第五,加快医药领域创新,改革药品审评审批,推动中国自主创新药物惠及国民、服务人类。医药领域创新的目标不仅是与国际接轨,还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及世界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质优价廉的健康食品、药品、疫苗、医疗器械和耗材等,为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发挥中医药在推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中的重要作用

中医药作为中国特色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今年,陈竺、何维同志带队将农工党中央大调研课题与“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主题有机结合,深入开展调研。调研中,大家深刻感到中医药在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中,应当更加注重担当,为此提以下工作措施建议:

一、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作用。一是推动中医治未病独特理念与知识融入健康教育体系。让群众正确健康观,提升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素养。在国家基本卫生服务项目中丰富中医治未病的内容。二是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建立中西医协同攻关机制,建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会诊制度。三是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和康复学科,推动中医康复技术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

二、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一是建成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通过推广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二是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底,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支持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完善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价格和医保支持政策,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尤其是中医治未病的收费标准,将适宜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按规定纳入医保。四是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落实各级政府对公立中医院的投入。

三、拓展中医药文化传播影响力。建议中宣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规划,开展多样的宣介活动,讲好中医药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秘书长张广东:打通健康中国战略“最后一公里”

近期,我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如何落地的问题,调研了河南省部分县市,就如何打通健康中国战略“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两条工作措施建议:

一、倡导健康生活,唤醒农村居民健康意识。我老家在豫东南农村,每次与邻里乡亲见面,他们都会递上一根香烟,或约上三五个好友喝个闲酒,或叫去棋牌室坐一坐。我十分乐意和他们一起聊天,但每当看到他们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一杯接一杯地喝酒,白天晚上连轴转地打牌,我都会劝阻,而他们大多不以为然,对健康中国建设不了解,不关心。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农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缺乏健康知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呈现井喷趋势。建议政府部门牵头,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在乡村基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打造专业健康科普平台,创新健康教育基层网络,建立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六进”(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公共场所)活动,普及爱国卫生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营造健康美好家园。推动运动理念,促进体医结合,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二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立健康生活方式,要从青少年抓起。建议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饮食观,对高糖饮料的广告应予限制,对食物饮料中的糖分进行分级标明。同时加大青少年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加大体育课比重,树立“少年强则国强”的理念。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张光奇:完善医保综合改革举措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离不开医保资金的充足、高效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后,医保改革政策调控精准,强有力推动“三医联动”改革走向深入,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

但是,在推进医保综合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机制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医保资金监管模式不完善。医保管理机构主要关注医保资金安全,资金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无序就医、医疗资源配置浪费。医疗服务是市场失灵的领域,服务提供者和获得者信息不对称。目前的医保资金使用政策客观上导致患者随意挑选医疗机构(特别是大型医院),容易造成医疗秩序混乱。三是医保资金结余留用存在政策障碍。医保部门对“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的医保基金打包付费政策有不同看法,认为医保基金是群众的救命钱,只能用于医疗费。四是商业保险发展不充分,不能满足多层次、可持续的医保服务需求。

为此,建议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尽快修订《医保资金管理办法》,具体工作措施建议如下:

一是拓宽医保资金使用范围,加大健康促进力度。明确医保资金除了支付居民基本医疗费外,也可考虑逐步用于人群的正常体检,也可以用于支付家庭医生签约和慢性病管理服务费,调动基层卫生机构的积极性。

二是强化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以医联体、医共体为打包付费单元,实行按人头、按床日、按病种等多种付费方式,落实“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结余部分由医联体单位按照协议合理分配,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控费的积极性。

三是落实“基层首诊”就诊原则。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诊,不按规定就诊的,降低医保报销比例,甚至不报销。

四是大力推进商业保险介入医保改革。积极构建基本医保、商业医保等多层次的医保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筑牢服务网底解决好农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统计表明,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滞后,在医联体内的上级医院对基层机构起到的帮扶作用有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人员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保障不足,“留人难”问题普遍存在。

解决好广大农村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事关脱贫攻坚与健康中国建设的质量与成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其中承担着“托底”的重要作用,乡村医生更承担着基层“健康守门人”的重任。为此,提出如下工作措施建议:

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后2020”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稳定的农村卫生财政保障机制,逐步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差、医疗设备短缺的问题,从而构筑健全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网络。将“每个行政村至少建有一个村卫生室”的要求列为法定要求或纳入政府任务目标考核。

二、调整完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健康乡村建设提供保障。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完善课程体系,培养适用人才。制定相对独立的基层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评价体系,完善基层医生定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的培养机制。将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从政策层面解决乡村医生的基本待遇和养老保障问题。鼓励乡村医生到没有卫生室的自然村巡回诊疗。

三、在医联体各成员协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利益共享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成员的积极性,避免双向转诊、对口帮扶、技术指导等流于形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邢念增:强化癌症防治措施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癌症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拦路虎”。为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国家卫健委等制定了《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于43.3%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以下工作措施建议:

一是加强一、二级预防,完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长效机制。建议国家卫健委认真落实《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职能,加快推动《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立法进程。推进乙肝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等一级预防措施的实施,降低肝癌、宫颈癌等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对慢性乙肝、丙肝患者进行治疗全覆盖。对筛查手段尚不成熟的肺癌、肝癌等重点癌症,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探索优化早诊早治技术方案。

二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完善中医药肿瘤诊疗技术规范、用药指南和检查标准,加快推进“单病种、多学科”诊疗模式,实施个体化治疗;加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和区域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建设,提高中医药肿瘤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加强质量控制。

三是聚焦我国高发癌种和特殊人群相关癌症开展科技攻关。围绕防控关键环节,突出基础研究,坚持防控需求导向,从癌症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防治、筛查和早诊早治、临床规范化诊疗及防治技术体系建设等方面系统谋划,集中优势资源联合攻关我国高发癌种和特殊人群相关癌症。

四是以大数据共享为基础,提升癌症防治水平。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尽快建立肿瘤登记、诊疗信息及影像学等多中心共享数据库,为储存、分析和分享癌症基因信息提供临床数据交互平台。加快基因诊断、自体免疫治疗等新技术,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手术机器人等前沿设备的审批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河北省主委王宝山:建议尽快开展大规模人群健康促进研究工作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健康的四大基石。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对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健全支撑体系等方面作出部署,但真正落地,还需要在大量基础性科研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指导。比如,许多人焦虑、心理失衡不知如何进行科学调整。又比如跑步怎么跑,不同年龄段的人每天跑多少,如何选择跑步场地,跑步动作是否科学规范等问题,作为一名医生我对这些问题有时候也很茫然。因为没有获取这些健康知识的权威渠道,加上有些说法变来变去,让人无所适从。

我想请问国家卫健委和体育总局,如何组织开展大规模的人群健康促进的公共卫生科学研究,并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及时向全社会提供权威健康知识和健康指导?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俊廷:建议在中小学开设“健康中国”教育实践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中产生的各类垃圾也不断增多,垃圾围城现象屡见不鲜。生活垃圾分类在我国已经提倡多年,但具体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上海实施的垃圾分类新政还在网上引起“小龙虾壳属于干垃圾还是湿垃圾”的热议。北京也即将出台新修订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我想如果能从学校教育做起,全面规范地教授垃圾分类知识及其意义,并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小手拉大手”带动家长和邻里一起学习实践,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时,我也了解到,北京等地不少中小学开设了普及中医药等健康通识课程,垃圾分类等内容也应纳入其中。

教育部能否出台政策鼓励引导各地在中小学组织开设一门“健康中国”教育实践课,内容涵盖健康中国行动中的重要内容,从小培养好全体国民的健康生活习惯?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建议在央视媒体开设健康频道

我来自北京基层的方庄社区,近几年在工作中发现,不少来就诊的中老年患者拿着买来的某种保健品咨询疗效,或者提到某电视栏目介绍的医院、专家效果如何。有些老年患者宁信电视上的“明星专家”,不信正规医生,因此影响治疗的情况也不鲜见。现在各类媒体上健康养生类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一些栏目营销导向和功利色彩明显,大量植入保健品甚至是伪劣药品广告,极易给广大观众特别是中老年人带来误导。同时,医疗专家不等于科普大家,部分媒体上的专家讲座或泛泛而谈、不切实际,或晦涩难懂、不接地气。整体看,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亟须建立一个覆盖全国有影响力的宣传平台,打造一支科学权威的健康宣传“国家队”。

建议中宣部组织央视等媒体开设健康频道或在现有体育频道的基础上开设健康体育频道,增加一批健康类精品栏目,以解决各类媒体上健康栏目良莠不齐的问题。

中华预防医学会名誉会长,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和可及性

将“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和国家作出的英明决策。要实现这一宏伟战略目标,首先得解决影响健康服务质量和可及性提高的重大问题。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落实法律保障。建议再次审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时,更多地考虑如何依法落实中央关于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决定。

二、加强健康宣传。建议多部门共同努力,大力开展健康知识宣教,培养国民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比如,教育部门应该把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必修课,认真予以实施。

三、推行分级诊疗。当前,要实现分级诊疗,一方面得解决对基层人员的激励政策,另一方面是要解决基层健康服务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比较有效的办法是,上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到基层带教培训,帮助基层开展适宜的业务技术,这项工作应当由政府买单支付。

四、重视慢病防治。譬如在脑卒中急性期,对缺血患者及时采取溶栓、取栓治疗,可以使许多残疾病人恢复健康,大量减少以后的疾病诊治费用和社会负担。建议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把这些重大慢性病适宜诊治技术的普及推广,作为硬性任务和技术考核标准,广泛推行,限时达标。

五、加强烟草控制。领导干部带头控烟,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点要求之一。对于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的通知》,目前很多领导干部不知道,基层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吸烟危害他人健康的行为仍然十分普遍。建议对这一中央决策,进行广泛反复宣传,提高知晓程度,并定期督导,认真贯彻执行。

部委情况介绍及现场回应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于学军:

一、主要工作推进情况。一是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二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机制建设。三是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五是大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以来,我们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取得初步成效,追求健康的社会氛围初步形成,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但是总体来看,健康优先与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具体路径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健康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需要继续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大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力度,统筹解决关系国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完善健康中国战略推进机制,促进健康优先发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加强对健康中国建设的组织领导,着力完善领导责任机制。制定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监测和考核细则,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落实牵头主责部门职责,分类有序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请全国政协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

二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全方位维护人民健康。深入推进15个专项行动,切实调动各地、各部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主动性,各负其责,真正“行动”起来。进一步强化健康促进和社会健康管理;强化重点人群健康维护;强化健康环境综合治理,引导群众养成卫生习惯。

三是建立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联体、医共体改革等为抓手加强服务整合,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着力推进疾控体系改革,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医疗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对委员提出的建议做一些回应:

“十四五”卫生健康领域规划将以健康中国建设为主线,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对健康中国行动的落实,既成立了推进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又制定年度计划、考核办法,确保工作落实落地;将依托爱国卫生委员会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组织修订《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拟明确要求标识葡萄糖等糖含量总和;建立了较完善的肿瘤登记制度,绘制了癌症地图集,未来将通过实现有关信息的实时抓取和有效共享,并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推进癌症早诊早治;健康中国行动15个行动,第一个行动就是健康知识普及专项行动,其中一个重要创新点是提出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国家级专家库、资源库以及发布传播机制,即“两库一机制”,这项工作正在推进,将有利于解决虚假广告和虚假科普的问题。

中央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

委员和专家讲得非常好,也针对宣传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生动的建议。

健康中国是一个内容宽泛、涉及面很广的话题。中宣部根据中央部署,对中央方针政策、医改具体措施、健康知识科学指导等进行积极组织宣传,同时做好虚假负面信息的管控工作。

宣传中医药疗效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中央专门为此成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我也在其中,接下来将在继续加大正面宣传、发布权威信息、管控负面舆情方面做好相关工作。针对一些虚假、夸大效果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医疗广告,我们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相关部门一起加强监管力度,同时要求加强行业管理,加强职业自律。

加强健康中国、健康医疗卫生的宣传教育,要发挥好电视的影响力。根据委员们的意见建议,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央视、地方电视媒体办好相关电视频道和电视栏目。另外,也有委员和专家对做好新媒体宣传提出了具体建议,下一步将结合有关建议,会同有关部门办好、用好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创新传播方式,积极发挥正面宣传作用。

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

针对健康教育课程,做一个回应和说明。目前,中小学健康教育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主要载体,课时占九年总课时的10%—11%。同时,在道德与法治、科学、生物、化学等课程有机融入相关内容,并结合实践活动提升教育效果。下一步要重点提升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及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补充更新课程内容,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的合格教师。

针对加强青少年体育运动,教育部最近做了大量工作,聚焦“教会”“勤练”“常赛”,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评价机制,不断强化体育育人功能,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例如,根据《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全国总体近视率每年要下降0.5%以上,教育部、卫生健康委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了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将增加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作为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重要举措。教育部正在研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会后我们会认真研究并吸纳委员的意见建议,大力促进青少年体育运动。

针对垃圾分类等通识知识和内容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建议,教育部已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推动实行垃圾分类。会后,我们要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杨宁:

委员在讲到健康时,很自然就讲到健身,这说明全社会的健身意识越来越强。体质健康检测目前还在体育范围内,我们也在一些地方与卫健委合作进行探索,在体检的同时做体质健康检测,同时针对什么样的人适合从事什么样的体育运动项目,给出循序渐进的建议。下一步,体质健康检测还是要从体育系统走出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尝试。

体育总局主要解决教人怎么练的问题。所以国民体质检测的目的是教人怎么练。现在我们在做运动处方的研究,2016年开始建立了运动处方库,卫生部门大力支持,很多专家参加了运动处方库的建立,现在已经完成了实操、大纲、教材、课程、考核办法、考核标准和认证办法的制定和编写,核心还是下一步怎么推广出去,特别向社会、家庭、社区、学校怎么样推广运动处方,针对各年龄段、各种疾病以及各种身体状况怎么推广。我们和卫健委一起,在一些社区、健康管理公司以及健身房做了一些指导性培训的尝试。现在健康中国行动就是要立标准、树权威、建规范,我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努力通过一些平台发布权威信息。

旁听委员发言选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董事长兼院长董瑞:

中医药治未病推动健康中国战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康复养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全民健康应从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抓起,中医治未病之“九种体质”调整,能够直接干预健康有着独特优势,建议国家从大力推广中医膏滋、艾灸、药膳食疗、冬病夏治等特色中医药方术调理偏颇阴阳失衡体质,达到防病治病目的,促进全民健康。

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护理部名誉主任李秀华:

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十分重要,医务人员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主力军,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疼痛、协助康复等诸多方面,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及优势,贡献中国力量。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特别是卫生工作重点从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随着老龄社会的加剧,带来百姓多样化的需求及居家护理需求等诸多护理新业态的产生。护理优秀资源不断从医疗机构下沉到社区,在这样的重要时刻,加强法治建设,加快建立出台《护士法》尤为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卢江:

建议围绕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落地生根为核心,系统梳理提出如何实现制度、标准评价体系、医疗服务模式、科研技术,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如何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动机制,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如何实施食品、药品、环境等健康危害因素和健康生活行为危害因素防控等有效措施,实现绿色发展;如何坚持开放道路,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与国际合作,积极吸取借鉴国际先进的健康促进理念和模式;如何坚持人民共享健康中国建设成果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提出有效路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中心主任医师敖虎山:

健康中国战略内容广泛,涉及部门多,本次协商会议起到了协调各方凝心聚力、共同推进的效果。目前需要关注的有:一是力推健康教育,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同时培养医护人员投身健康教育;二是关爱职工健康,用好工会经费;三是促进医体融合发展,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四是做好三医联动,发挥医保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五是探索鼓励医护人员开展医疗科技研发的机制;六是加强对医疗美容行业的规范和监管,让其为美好生活添彩增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忠阳:

参加“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双周协商座谈会,感受到双周协商方式的独特魅力,也进一步学习了解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路线,以及各方专家学者对推进战略的建议。会议对“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新模式做了深入阐述,热烈讨论,意见建议得到积极回应,增进了理解和共识,有利于推动工作。从理念意识转变到因地制宜采取有效行动,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在此过程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非常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谢敏豪:

全国政协第29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主题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选题非常有意义。出席会议的委员、专家和部门领导,从政策建议措施、工作建议及意见观点交流三个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积极建言、认真协商,初步形成了一些共识。健康中国建设,每个中国人都是这项任务的主体,因此如何教育人们,不断提高健康意识,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基础和关键。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