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脱贫不返贫,找到“饭碗”才能行

2019-07-29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实现脱贫攻坚,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要脱贫不返贫,就得让贫困人口有养家糊口的长期“饭碗”。

怎样创造更多长期“饭碗”?7月26日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委员们纷纷支招,并得到了相关部委积极回应。

来自广西的陈彩虹委员讲了一个例子:“我所在的农科院帮助一个贫困镇种百香果,第一年种出果来,我们去看,农民说这个东西没有人吃,还说‘你们都带走吧,我们不要!’其实这个贫困村直线50公里的地方就是百香果最大的集散基地。我今年去的时候,有个村长说,这个村158户种百香果,不仅可以销售到邻近的县,村里外出的一些年轻人也回来做电商,专门卖百香果了。”

在陈彩虹看来,立足当地资源发展特色扶贫产业是条好路子,比如广西制定了全区有扶贫任务县特色产业的目录和认定标准,遴选出78个产业,覆盖80%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帮助深度贫困地区发展高效种养品种,由科研单位来做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陈彩虹所说的百香果就是一个例子。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对此,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表示赞同。该负责人表示,农业产业扶贫不仅要关注“怎么种”,还要关注“怎么销”,让农产品卖个好价钱,农业农村部将在这方面做更多工作。

外出务工是贫困人口最直接有效的增收方式,但那些不方便外出务工的贫困妇女、家庭留守人员、轻度残疾劳动力怎么办?莫荣委员今年跟随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调研组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调研时了解到,临夏州为这些人群创造了就地就近的就业机会,建立了政府主导、覆盖到村、延伸到户的“扶贫车间”。莫荣认为,当前应该对“扶贫车间”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地区梯度转移。

其实,莫荣所说的例子,就是叶建明委员正在做的事。几年前,叶建明在陕西秦巴山区安康市平利县投资了一个手套加工项目,帮助当地从大山上搬下来的农民脱贫。“我做的是社区工厂,在每个镇上设立一个车间,方便镇上的人就近上班。我们招的多数是女性,公司根据孩子上学时间实行弹性工作制,也解决了老人孩子的照顾问题。”不过,叶建明也表示,贫困地区还需要培养社区工厂的管理技术人才,在厂房建设等方面还应给予企业更多支持,让企业坚定扎根贫困地区的决心。

谈到政策支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负责同志回应称,支持贫困地区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并向贫困县倾斜。财政部负责同志也表示,中央财政在产业发展资金和企业减税降费方面已出台优惠政策,推进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