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要闻

防止返贫:筑堤坝谋长远——全国政协“巩固脱贫成果,减少和防止脱贫后返贫”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2019-07-29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时间节点。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颁布,吹响了脱贫攻坚冲锋号,我们将在2020年消除农村绝对贫困,不让一个人“掉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从这个意义上,今明两年可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期,更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初始期。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巩固脱贫成果、减少和防止脱贫后返贫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但随着2020年的临近,消除绝对贫困后,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减少和防止脱贫后返贫任重道远。

7月26日,全国政协“巩固脱贫成果,减少和防止脱贫后返贫”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举行。在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下,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代表等与有关部委负责同志畅所欲言,共同为防止返贫出谋划策。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全面深入地分析反映问题,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前,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织了3个批次的调研、视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传堂、辜胜阻分别率队赴甘肃、云南开展专题调研,并首次组织党外委员赴青海开展专题视察。调研所到之地都是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能否如期脱贫并巩固脱贫成果,关乎全局、关乎全面实现小康。委员们认为,在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如何减少和防止脱贫后返贫是确保脱贫攻坚战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关键,关注巩固脱贫成果,减少和防止脱贫后返贫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提早做好谋划和准备则非常必要和紧迫。

补短板,筑牢巩固脱贫成果的堤坝

任何分析与对策的提出,都要建立在对问题的充分认识基础上。巩固脱贫,减少和防止返贫,也不例外。掌握症结所在,方能药到病除。

座谈会现场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返贫规模总体不大,新增返贫人口主要来自于西部地区,占60%以上,在导致返贫的13类原因中,排在前面的是因病、资金、技术、自身因素等,容易返贫的群体主要包括:家庭劳动力较少或抚养对象较多、发生大病、教育程度极低以及以务农为主的家庭。

委员们从数据中分析得知,因病返贫排在13类原因的首位。

“根据现行脱贫标准要求,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医疗有保障’依然存在突出问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卢江委员坦言,应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尤其是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全面建立贫困人口制度化的分类救治和保障机制,构建健康扶贫长效机制。

包括基本医疗有保障在内的“两不愁三保障”可以说针对的是脱贫攻坚的“短板”,因为“短板”决定了“全面小康”的桶里到底能装多少水,同时也决定了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的根基是否牢固。

用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罗志军的话说,巩固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水平,就是要建立对因病、因灾、因残、因学、因老等致贫返贫精准帮扶措施,采取“普惠+特惠”的办法,织实“社会保障安全网”,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致贫返贫的突出问题。

其实随着各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户面貌已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在世界减贫史上创造的奇迹更是有目共睹。从甘肃来到北京的东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马秀兰是这个过程的亲历者也是见证人,而她的到来,既是“传经”也是“取经”。

“东乡县在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方面还有两个风险点,一个是部分群众居住分散,在教育和安全饮水上有隐患,再一个就是边缘户问题愈加突出。”能与委员们和有关部委直接面对面协商座谈,马秀兰特别想听听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河北省邢台市委副书记宋华英委员建言的重点恰是马秀兰关心的贫困边缘户问题。在调研和工作案例中,宋华英也发现贫困边缘户群体在这个阶段或许更需要关注。“我们在调研中经常会遇到本身属于非贫困户,但极易滑入贫困的边缘人口。我认为打好这一场防贫和防止返贫的持久战,除了提高整体的经济水平外,首要的是为这些边缘人口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和救助机制。”

宋华英在建议中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合理确定监测范围,建立县乡村三级预警机制以及启动应急救助机制的具体做法。这些兼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引起现场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一番热烈的互动交流,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同志“力邀”宋华英再写一个详细的方案。

其实近年来边缘人口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贫困边缘人口致贫因素的早发现、早处置,是减少返贫和防贫的重要保障。

而针对饮水安全和因水返贫,水利部原副部长蔡其华委员最有“发言权”。她说,今明两年要加快工程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规模化建设,更新改造老旧工程,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建议保持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对贫困地区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中央和地方财政都应给予补助。”

提能力,谋防止返贫长远之计

从脱贫,到稳定脱贫,光“输血”肯定不行,通过完善政策兜底救助保障机制“补短板”,提升贫困和摘帽人口稳定“造血”能力,才能谋长远。

事实上,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产业经营和就业能力的提升,逐步降低对政策的依赖性,将贫困人口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可以说一直被各地作为脱贫攻坚的“牛鼻子”来抓。

广西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陈彩虹委员表示,广西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多样性复杂,农产品多样性居全国前列。之前“靠天吃饭”的广西农民,近年来依照政府因地制宜遴选出的78个特色产业,走上了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贫困地区脱贫不返贫前景可期。

“要立足当地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发展特色扶贫产业,这是‘造血’能力提升的关键。”陈彩虹是“农口”同时也是“科技口”,深知科技在特色产业上的重要促进作用。她建议,充分依靠科技发展特色扶贫产业,把先进的高效种养的品种和技术直接送到深度贫困乡村,通过把特色扶贫产业做大做强,推动农户们从脱贫到致富。

说到“造血”,来自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嘉鸿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建明,一年中几乎一半时间都“活跃”在内地贫困地区,他4年前创建的扶贫“社区工厂”被人社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国家级就业扶贫基地。

“2015年在陕西秦巴山区的安康平利县,我们启动了手套加工项目,帮助当地从大山上搬下来的农民解决就业和脱贫问题。”叶建明解释道,社区工厂模式就是在每个镇上设立一个车间,每个车间人数50到100多不等,既安置了当地闲置劳动力,让当地贫困家庭获得固定收入,也解决了照顾老人孩子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如今,类似的“扶贫车间”在贫困地区“遍地开花”,叶建明也有了一些总结和思考。“贫困地区更需要根据本地情况务实招商引资,发展产业,同时地方要加强对本地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一支把技能掌握到自己手里的本地人才队伍才是支撑产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叶建明说。

产业扶贫为什么重要?因为譬如叶建明的社区工厂或者扶贫车间,有产业就有就业,而稳定的就业意味着一份稳定的收入和社会保障,是解决贫困人口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手段,也是贫困人口分享社会发展成果、融入社会的主要方式。

“应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的能力提升,尤其是人均收入3500—5000元的脱贫户的产业经营和就业能力提升,提高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逐步降低对政策的依赖性。”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带领团队做过大量研究,他在座谈会现场呼吁,能力提升不仅是目前减少和防止返贫的重点,到2020后,同样需要作为重要任务来安排部署。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委员参加了今年6月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织到“三区三州”之一的甘肃省临夏州的调研,自己又到天水市、定西市进行了补充调研。作为对产业扶贫实践的一种映照,“人力资源专家”莫荣建议,把扶贫车间逐步培育成为产业或者就业扶贫的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等模式促进农业产业扶贫,加强贫困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培训,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振兴,才能奠定长远稳定的就业扶贫基础。”

而针对两种特殊情况,对于那些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薄弱的地区,以及怎么都难以实现稳定就业脱贫的一部分人,莫荣认为,前者需要推动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有组织外出务工就业,后者可采取公益性岗位就业兜底措施。

贫困地区要从根本上摘穷帽、拔穷根,金融对产业发展乃至就业扶贫的支持不可或缺。根据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周慕冰委员了解的情况,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基础普遍薄弱,缺资金、缺人才、缺配套的问题十分突出,“应抓住产业扶贫这个重点,加强与相关部委、地方政府合作,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促进贫困地区产业振兴。”

“防止”本身就有预防之意,保险业则是以风险保障为“立业之本”,在防止返贫上,农业保险理应发挥出雪中送炭、精准扶贫的属性。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副书记周延礼委员提出,立足完善金融支农惠农体系,继续“扩面、提标、增品”,优化农业保险运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户抵御风险能力,降低因灾、因病、因意外返贫的概率,堵住再次贫困的窟窿。

振信心,防止返贫更需久久为功

在脱贫攻坚中,那些自暴自弃不想干、坐享其成不愿干、缺乏能力不会干、沾染恶习不去干的人,如果不能被“叫醒”,必然影响脱贫成果的巩固。

“不想干”“不愿干”怎么办?罗志军委员给出的建议是通过扶志促进观念转变,提高内生动力。“鼓励和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全面推行移风易俗,注重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同时发挥好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自力更生脱贫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树立依靠自身实现发展,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志气。”

那么“不会干”呢?江西省政协副主席谢茹委员认为,要坚持扶智为本,进一步强化教育扶贫,重点落实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着力补齐技能不足短板,全力做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和贫困家庭孩子职业素质文章。

相对于物质脱贫,稳定脱贫更重要的或许要破除思想依赖,实现精神脱贫。

“那些等靠要、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不良现象,要自治、法治、德治紧密结合,破除不良习俗。”谢茹还建议,要强化村民自治,发挥好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功能,通过群众互帮互助互督互促,让群众做群众工作,探索建立依法治懒、法治扶贫模式,加大教育惩戒力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防止返贫还需久久为功。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防止返贫的起点。在协商讨论中,委员们始终认为不能就事论事,巩固脱贫成果,减少和防止返贫在2020年之后,要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中考虑,建立一种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和基础工作,只有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才能行稳致远。委员们提出,应加强统筹谋划,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无缝衔接。在规划制定上,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让困难群众共享小康社会成果;在组织保障等方面,把在脱贫攻坚中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制度加以总结推广,不断提升推动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