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进一步加强幼教师资培养 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全国政协“加强幼教师资培养”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9-04-16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普及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规模不断扩大,师资管理逐步规范。同时,学前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幼儿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优、水平不高等问题突出,“入园难”“入园贵”依然是群众十分关心的一大民生难题。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此进行建言资政。现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

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作主题发言

为开好这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多次讨论和研究,并与教育部等几个部委多次交流,组织了赴山东、云南的专题调研。十二位委员结合调研和自身学习实践的体会,作了很好的发言,教育部专门介绍了情况,并与其他部门一起,与委员们进行了互动交流。我结合教科卫体委员会就这一专题所做的工作和委员们围绕如何加强幼教师资培养工作所提出的建议,谈几点意见。

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下,幼教师资培养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又先后出台了有关文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对幼教师资队伍培养作出新一轮的规划和部署。

第二,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学前教育短板情况和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新期盼,幼教师资培养的困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新一轮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建设以及规划于2018年陆续颁发,各级党委政府学习理解、认识消化、贯彻落实、具体实施有一个过程,实施贯彻的成效还未充分显现。

二是发展不平衡,由于学前教育的属地管理原则和县级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加上历史上形成的短板差距,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园际之间、公办民办之间、硬件软件之间差距比较明显。

三是幼教师资编制待遇和幼教财政保障机制薄弱,实质是整个学前教育国家财政保障机制薄弱。

四是幼教师资的数量、质量问题仍然突出。

第三,几点建议:

一是要加大推动已有文件规划规范的学习贯彻落实的力度,总的来看,还是一个各级党委政府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的问题,也需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那么一股劲儿,使中央的政策效应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上体现出来。

二是实现中央明确的2020年目标,即全国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及2035年目标,即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幼儿教育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关键是幼教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保障。要从国家层面出台公办幼儿园的编制标准,推动地方编制的规范和确定,以保障幼师队伍的地位和待遇、质量和稳定,以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好的导向和氛围;要统筹布局学前教育学校和学前教育专业设置,加大本科和专科层次专业设置力度;扩大招生规模,落实招生计划,同时重视学前教育专业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要继续加大对现有幼教师资队伍的培训,以抓紧“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工作促进培训,以抓紧“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工作促进培训,将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同级教师培训整体规划,制定出台统一规范的《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支持学前教育学校与幼儿园合作建立幼教师资培训基地。

三是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发展补短板、不平衡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定位不清晰、不明确,本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逐步开始将其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使其快速发展。但底子薄、基础弱、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国家财政投入仍显不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所占比例明显偏低,与同等普及程度国家8%-10%的比例水平差距较大;同时补短板进程中,主要是补基础设施硬件的短板,软件尤其是幼教师资培养培训、待遇保障相对滞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园际之间、公办民办之间不平衡问题更是显而易见。所以,建议要持续加大学前教育发展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国家层面、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力度,在认真落实国家幼教师资培养现有政策的同时,还应持续研究具体的加大支持力度的政策,以确保到2020年,实现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目标,为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朱之文代表调研组发言: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全面提升幼儿教师培养水平

对学前教育发展,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十分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今年1月,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组成调研组,赴山东、云南就幼师培养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

调研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实现跨越式发展。但由于底子薄、欠账多,学前教育仍是一大“短板”,地区、城乡、园际差别依然很大,教师队伍问题尤为突出。

一是数量缺口大。目前,全国学前教育专任教师缺口52万人。考虑到2020年适龄幼儿新增入园需求,相应需增加专任教师13万人,累计缺口达65万人。

二是培养质量整体不高。幼师专业设置门槛偏低,生源质量缺乏保障。中职招生已占每年学前教育招生的60%,成为幼儿师资的供给主体。但中职培养水平难以适应需求,毕业生参加幼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很低,学前教育不同层次办学定位不清,培养目标雷同,课程设置不合理,育儿知识、育儿能力的培养薄弱。

三是培养机构师资紧缺。现行教师教育体系,难以满足大量新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需求,客观上导致“非学前教育专业人员培养幼儿教师”的现象。

四是缺乏政策支撑。幼儿教师编制问题长期难以解决,发展空间受限,待遇明显偏低。在不少乡村幼儿园,教师月收入不到2000元。在一些大城市,甚至一个保姆的工资就可以聘3个幼儿教师。这一现状,不仅直接导致优秀人才不愿学幼师、学了幼师不愿从事幼教,还导致已有师资不断流失。

调研组认为,迫切需要将教师摆在突出位置。建议:

第一,完善培养体系。深化幼儿师范教育改革,进一步明晰不同层次幼师培养机构的目标定位、培养规格和素质要求,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开放式培养,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的通道,拓宽幼师成长空间。逐步提高培养层级,推动形成以专科层次为主培养幼师的格局。

第二,全面提升培养质量。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针对不同层次分别制定完善与各自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严格学前教育专业设置,在师资、场地、课程等方面严格把关。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着力培养幼师健全人格,强化职业理想。改革幼师培养模式,加强幼师教材建设,注重实习实训,增强保教能力。

第三,加强在岗幼儿教师培训。建立幼师定期全员培训制度。所有从事学前教育的非学前教育专业人员,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对幼儿园从业人员进行摸排,对没有教师资格证、不具备保教能力的要加大培训力度,取得教师资格。对确实不适应的,予以妥善分流。

第四,加强培养培训机构评估。对已有幼师培养培训机构,建立评估机制,加强监管,督促不断提高培养培训质量。对质量存在突出问题的,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对确实难以达到幼师培养基本要求的,责令退出。

第五,落实教师保障政策。加快解决幼儿教师编制问题,落实公办园在编教师工资保障政策,对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实行同工同酬同待遇。高度重视乡村幼儿园教师保障问题,指导民办园参照公办园水平合理确定教师待遇标准。完善幼师资格考试,实行以分层培养相适应的分级考试制度。加快学前教育立法,依法保障幼师权益,切实增强幼师职业吸引力。

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努力办好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实现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

我国学前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学前三年在园幼儿4600万人。面对社会对高质量学前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目前幼儿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优、水平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作为培养幼儿师资主力的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尚存在以下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培养结构不够合理,培养规模小且层次低。二是生源质量差,专业吸引力不强。三是内涵建设滞后,办学条件有待改善。为切实办好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建议:

一、提升培养规模与层次。扩大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招生规模,实行学前教育提前批次单独录取。开展学前教育专业三级认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设置准入标准。鼓励支持优质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与高水平师范大学联合开展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试点。选择一些质量较高的幼儿师范学校,扶持其升格为幼儿师专。鼓励支持优质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办成幼儿师范学院乃至幼儿师范大学。建议国家加快修改《教师法》,将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提升至专科以上水平。

二、制定吸引优秀生源的幼师招生培养就业政策。扩大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规模和范围,实行幼儿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保障幼儿教师编制,逐步增加幼师毕业生进入幼儿园事业编制的比例,认真落实工资待遇保障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学前教育,培养一批爱学生、懂学生、专业精的优秀教师队伍。建立“学生+学校教师+幼儿园导师”专业成长共同体,让学生“入学即入园”。

三、加强分类指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幼儿师专人员编制按规定的师生比例核定,扩大中高级职称比例,按办学规模和办学成本提高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学校用地优先供应等,并对重点发展项目给予融资和贴息方面的优惠,保证事业发展专项支出的供给。设立幼儿师范教育发展专项基金,专项用于支持幼儿师专事业发展,提升幼儿师专内涵建设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幼师专业素养

当前幼教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不能很好依据幼儿特点施教,究其原因,有职前培训、职后培训、教研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从实践工作者角度,我认为幼教缺乏课程方面支持和指导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全国幼儿园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纲领性文件引领下明确学前教育方向、理念和标准。如何在理念和幼儿全面发展之间搭建桥梁,需要科学、系统的课程指导来帮助老师,使党的教育方针和正确教育理念真正落在每个孩子发展上。

幼儿园没有统一的课程大纲和统编教材,教师在课程安排上主观性强。我所在的幼儿园由老师们自己设计方案教案,查找资料、寻找资源,自己制作玩教具、创编游戏、自制课件。对于大多数幼儿教师,特别是新教师、转岗教师、非专业教师来说,完全自主设计和实施课程很难。因此,幼教队伍整体素养的提升应多管齐下,课程建设是重要一环,应打包整合以整体构架支持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三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对课程建设的统筹规划。在国家课程指导下,地方政府根据实际制定地方课程指南,有针对性开发学前教育课程资源。各幼儿园进行园本化课程开发与实践,实现国家、地方、园所三位一体共同支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质量的构架。同时由政府部门牵头,研究机构和专家介入,加强对不同层面课程建设过程性指导,共同把关确保三级课程体系逐层落实。

二、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和教研力度。进一步加强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幼儿园、不同层面幼儿教师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分层次培养,切实提高幼儿教师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幼儿园要做好园本培训和培养。同时增加各地区学前教育研究人员力量,发挥不同层面教研指导和支持作用。

三、建立健全课程准入和监督机制,确保课程质量。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课程的审批和监管,把好意识形态关、理念关、质量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改革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

我国2015年开始实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从目前情况来看,考试的通过率极低。分析原因:一是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国幼儿师范学校办学学历水平多样化,从高中水平的中职中专、大专水平的高职高专,直至大学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不同学历水平,课程设置不同,学生专业化发展水平也不同。但是,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要求统一考试,其结果必然是学历水平越低,通过率越低。极低的通过率,不利于激发学历层次低的学校提高办学质量。二是教师教育的质量问题。现在幼儿教师缺口很大,各地大干快上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很多高职高专,在没有一个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情况下,也在上马学前教育专业。三是课程设置问题。教育部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设置了职前课程指导方案,但里面只是划了几个模块,列了几个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下,每个不同学历层次应该教什么,比如中职中专应知应会的是什么,没有细的教学大纲。

建议:一、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准入考试可以分成教师助理、初级教师、主任教师三个层级,对每个层级考核既要有学历水平又要有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把保育员作为一个专业来培养,可以称为教师助理,让中职中专的教师至少能够毕业时获得教师助理资格证。打通上升渠道,在分层资格考试的基础上为他们设计一个独特的职称评定晋升系统,鼓励和激发幼儿园教师终身学习。二、大力提升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把培养和培训纳入到“国培”系统中。目前在各级幼儿师范院校里任教的教师应纳入“国培”当中做全员培训。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胡卫:创新提高幼师待遇机制不断增强幼教职业吸引力

在学前教育阶段,一位合格幼师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遗憾的是,教育界有个“幼不如小,小不如中”的问题,幼师收入水平、社会地位长期偏低,导致现在幼儿园的教师岗位人难招也难留。

为此,建议:

一、优化政府财政投入结构,切实提高学前教育的经费比例。各地要视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幼儿园的生均经费标准和财政拨款额度。在教育费附加中划出一块用于幼教事业,允许从中列支幼师的福利待遇。对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人口稠密的乡镇,要加大学前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施专项补助。

二、要花钱买机制。可以探索PPP(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大力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同时还要鼓励和吸纳多元资金投入学前教育事业。

三、坚持同工同酬解决幼师的不同身份问题。参照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标准制定幼师工资的指导线,特别是要加大对非编教师的补助力度,缩小收入差距。在编制比较紧的情况下,关键是要用好和盘活存量编制,优先解决骨干教师的编制问题。

四、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实施职业年金制度。采取“政府补一点、学校出一点、教师贴一点”的形式全面建立教师职业年金制度,消减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后顾之忧。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府教育总督学潘惠丽:关于解决公办幼儿园编制问题的几点建议

公办幼儿园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如果没有机构编制,就享受不到国家任何政策,公办幼儿园教师没有编制,其待遇、权益就得不到保障,教师队伍就不稳定。由此可以看出,公办幼儿园编制问题已成为制约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面临的困难:

一是缺少相应编制标准,地方难以执行落实。1987年印发的《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已不适应当前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教育部为了回应各地呼声,在中央编办未出台新的编制标准情况下,2013年出台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但只是配备标准,并非编制标准,各省份编制部门并不以此为依据安排幼儿园编制。

二是幼儿园编制没有单列,增加编制比较困难。各省份下达的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数基本未单列,而是纳入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额管理,实行总量控制。这也导致一些地方在中小学超编情况下,幼儿园教职工编制主要用于消化富余中小学教师。

三是地方财政投入要增加,但部分地方承担不起。增加公办幼儿园编制,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必然相应增加,没有充足财政的支持,解决公办幼儿园编制问题无法落到实处。

几点建议:

一、出台编制标准。中央编制部门出台新的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规范各地编制核拨和使用行为。将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单列核定,逐步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数脱钩,制定合理的增长比例,满足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

二、及时开展核编。教育部督促各省市结合中央编制部门出台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尽快核定公办幼儿园机构和教师编制总量。

三、加大财政支持。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制定相关政策,保证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比不低于一定的比例,并规定投入的一部分专门用于教师培养培训及提高教师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完善专业认证制度从源头把好质量关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培育高质量师资队伍的“首要关口”。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学前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本身是好事,但与现有各种针对院校专业的督导、检查、评估、评价叠加,院校忙于应付,院校办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管理受到影响。二是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不够科学,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幼教师资“小学化”倾向。

对此,建议:

一、政府将学前教育专业认证与其他管理措施合并同类项,通过认证的不必再重复迎评迎检,将办学者精力集中用在抓培养质量这个刀刃上。

二、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调整认证标准,从幼儿保育和教育规律出发,突出幼儿教师教育特性,增强人文教育“软”内涵,强化师资心理素质健康教育,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强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提高专业认证标准科学性。

三、对于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及其他人员参加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的,设立必要先修课程,由通过专业认证的院校提供必需的教师教育,保障幼教师资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雷鸣强:关于探索实施“男幼师培育关爱工程”的建议

现在我国幼儿园的专任教师当中男幼师的占比大约是1%,远远小于荷兰的6%、日本的8%、美国的10%。这种幼儿园“女教师一统天下”、“男教师百里唯一”的局面,在我国普遍存在,对幼儿身心发展和幼教事业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一是在幼教品质上,对幼儿的教育培养“阳刚教育”不足,培养出的孩子一般具有柔弱、依赖的女性柔性特征,像自主、勇敢、幽默、动手等阳刚特质明显不足。二是幼儿园成为清一色的“女儿国”,由于长期缺乏男性同事的分工合作、互补调和,容易形成保守、封闭的园所文化,既不利于幼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幼儿园的管理发展。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幼师职业社会地位不高,待遇较差,对男性从业吸引力不够;二是社会上认为,幼教就是“看孩子”,是女性“阿姨”的专属工作,男性作为“阿姨”既不擅长、更不体面;三是对男幼师的培养还停留在女幼师的培养模式上,性别特色和优势没有得到彰显。因此,幼儿师范院校很难招到男生,招到了也容易流失。

为实现幼教高质量发展,建议教育部门从招生就业倾斜、探索因性别施教、实行按性别设岗、对男幼师实施特别关爱等四个方面大力实施“男幼师培育关爱工程”。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要更多关注学前教育质量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总体水平还是很低的,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提三点看法:第一,除了关注学前教育规模的发展,要更注重其质量的发展。第二,教育是有两面性的,学前教育更是这样,不当的学前教育对孩子的伤害是极大的。教师是关键,教师的待遇对于吸引优秀的人才担任幼教教师很重要。目前,幼教投入有限,要加大软硬件的投入。第三,幼儿师资不仅是老师,还有保育员、保健员、营养员,在实际工作中要系统考虑。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杨文:解决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和社会保障问题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率达到80%。这意味着幼儿园总量中只有20%是盈利性民办幼儿园,其余的民办幼儿园都将转为普惠性幼儿园。我了解山东济南的一个幼儿园集团,他们原来收费是每月2400元,转为普惠性幼儿园之后只能收900元,有的区给300元的政府补贴,有的区落实不了。由于定价低于原来收费标准,补贴也不到位,所以会出现教师工资待遇降低的情况,也会造成教师流失。很多园大概的比例是70%收入用于支付教师工资,这样办园经费就出现缺口。除了教师队伍稳定问题外,在教师培训方面、社会保险缴纳方面,幼儿园自身难以保障。我想给财政部和人社部提两个建议。

关于培训方面,2018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到要依法保障和落实民办教师的业务培训,享有和公办教师同等待遇。有政策,但实际执行过程中,民办幼儿园接受到政府资助、政府购买的在职培训、学历培训比较少。尤其是转为普惠性幼儿园之后,他们更难以对教师进行培训,建议在这些方面设立专项资金,进一步落实公办、民办教师平等接受培训的问题。

关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社会保障问题。《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谈到,完善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师的社会保障机制。我看到的现象是,民办幼儿园有一些按照最低标准给老师缴纳社会保险,有的不缴纳社会保险,这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稳定很不利。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校长梅国平:人工智能时代幼教师资培养要有新举措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一是站在现实的鸡蛋上,与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要求相比,学前教育还有缺人、缺钱、缺学位、缺质量等问题。二是站在历史的鸡蛋上,老祖宗没有把学前教育当教育,只是把孩子拉扯大,幼儿以家庭赡养为主。现在要把学前教育当真正的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就需要明确: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所以必须站在第三个鸡蛋上,站在未来的鸡蛋上。

人工智能时代扑面而来,将深刻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由此去看,教育是与技术的一场赛跑,赛赢了就有红利,赛不赢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人工智能时代,学前教育如何存在?幼教师资如何培养?其实是大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徐彬:推动老少边穷岛地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

老少边穷岛地区首先要解决幼儿园“有”的问题,其次是解决“有”的情况下办得起来的问题,最后是要办得好的问题。其中,办得起和办得好的关键是师资问题。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在老少边穷岛地区需要政府主导,幼儿园才能办得起来。因为民办教育在老少边穷岛地区无法收费,所以也没有人愿意去办幼儿园。在老少边穷岛地区,幼儿教育的特殊意义不仅是办好教育,而且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点,所以政府需要花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短板中的短板,提两点建议:一、对老少边穷岛地区在幼师编制上给予一些倾斜政策。通常编制是县一级控制,但是因为县里各方面都需要编制,上级政府又没有明确说法,导致幼教编制很难落实。二、针对老少边穷岛地区增设“农村学前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参照义务教育阶段“特岗计划”实施。

■部委回应

教育部副部长孙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部署,教育部会同有关部委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强了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当前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1.扩大幼儿园教师队伍规模。近年来,幼儿园教师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专任教师平均每年增加19万人,平均增幅约10%。

2.加大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一是支持高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二是将幼教师资纳入国家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扩大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招生规模。三是实施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四是实施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

3.严格教师准入制度。一是发布《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建设,保障师资培养质量。二是开展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工作,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关。

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幼儿园教师需求的急剧增加带来供给不足。按照专任教师与幼儿的配备比1∶15测算,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缺口约52万人。

2.幼儿园教师质量亟待提高。由于编制不足、待遇不高等原因,部分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聘用了大量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低学历、没有受过正规学前教育的人员担任幼儿园教师。

3.幼儿园教师队伍编制和投入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2013年以来,国家实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政策,迄今为止,国家层面尚未出台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补充在编教师难度非常大。

三、下一步工作的考虑和安排

1.办好一批学前教育专业。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引导支持有关高校合理确定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和比例,对学前教育等优势特色学科重点支持。

2.创新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继续推动地方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深入推进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前移培养起点,大力培养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人工智能等助推幼儿园教师教育培养培训改革,提升效率和效果。

3.开展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加大幼师国培力度,示范带动各地实行幼儿园教师定期培训和全员轮训制度。研制出台《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支持师范院校与幼儿园合作建立培训基地,引导各地进一步探索教师研修与师范生实习联动的培养培训机制。

4.进一步严格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全面实施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要求各地逐步做到把持有教师资格证作为幼儿园教师招聘使用的前提条件,逐步将幼儿园教师学历门槛提升至专科。

5.强化幼教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推动各地出台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加强幼儿园教师配备。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创新投入方式,鼓励地方采取政府购买岗位、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提高生均拨款等方式,实现编内编外教师同工同酬,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与公办相当。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中央财政积极支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2011年以来支持和引导地方先后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多渠道扩大普惠性教育资源,建立健全幼儿资助制度,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上述政策对普惠性民办园是一视同仁的。对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专业和学历提升方面,一是有政策,二是有拨款。一方面,通过实施“国培计划”,安排引导性资金,支持和引导地方加强幼儿教师培训,重点是乡村幼儿教师,提升教师保教能力。另一方面,在教育部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公费师范生教育,由中央财政承担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并给予生活费补助,地方也结合实际实施了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幼儿教师想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历,可以参加相关考试,考试通过会获得相应资助。对于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民办幼儿园教师接受培训少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配合教育部指导和督促地方切实把相关政策落实好。

对于委员建议将“特岗计划”向学前教育延伸,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教育部对此事进行研究。特岗老师还是要本乡本土比较好,第一是下得去,第二是留得住,第三是教得好,三者要更好地结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

关于民办园教师的职称评定问题。在政策上,民办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定上享受同等待遇。2015年,人社部和教育部在全国范围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其中明确包括民办幼儿园在内的民办学校教师可参照执行。2016年,中办、国办专门印发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民办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与公立机构在职称评定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指导各地落实好有关政策,畅通民办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的申报渠道,优化评审标准,提供更好的职称评审服务。

关于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社保问题。目前,公办幼儿园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按规定执行不同的社保制度,公办幼儿园教师参加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民办幼儿园一般注册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参加企业社会保险。在养老保险方面,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并轨,参保政策、缴费政策和计发待遇办法都一样。差别是,公办幼儿园按照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统一建立职业年金。民办幼儿园可执行企业年金制度,但不是强制的。我们鼓励和支持民办幼儿园为幼师建立企业年金,关键有一个投入问题。

关于工资待遇问题。公办幼儿园执行事业单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标准,幼师和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享受了高定10%的倾斜政策。至于绩效工资,公办幼儿园是在核定的总量内自己来分配。还有一个就是津补贴,主要是教龄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公办幼师和其他事业单位、义务教育学校执行统一的政策。民办幼儿园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工资制度、分配形式、分配水平完全是自主确定。人社部门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指导包括民办幼儿园在内的非公企业和单位,建立以工资集体协商为主的工资增长机制;二是根据市场调查,发布幼师工资水平的市场价位,来引导民办幼儿园合理确定工资水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相关工作,进一步指导民办幼儿园完善工资制度,尤其是建立幼师民主参与的工资决定机制,提供市场工资水平等信息服务。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