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委员建言
汽车之于消费端的意义,向来为业内人士强调。当前,互联网企业和大量资本纷纷投向智能汽车产业,不论是我国还是外国,对于“未来汽车”的热情,均可在其中窥见。不论是传统汽车制造商,还是新兴造车势力,都纷纷沉浸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厮杀中。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为题,将这一当下热点,复杂面广,贯穿过去与未来、科技与环保、政策与资本的“大话题”,摆到了协商的平台上。
话题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协商与讨论的触角能够伸出多少,伸出多远。座谈会的现场,从方方面面,也证实了这一点。
参与会议的委员和专家,既来自传统汽车制造商的东风、北汽,也来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比亚迪、蔚来。他们既来自汽车制造商,也来自新能源科技公司;既有汽车安全和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还有研究氢能源的专家,更有研究经济规律的学者……
大家的话题也在不同的身份和对行业理解感知中衍生开来。
“加快出台使用环节的接续政策,抵消补贴政策退出”的话题,在房爱卿、苏波、王传福等委员、专家和相关部委负责人之间互相传递和接招。
“电池技术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性作用,电量是不是越大越好”的争论和技术细节也在欧阳明高、李斌、曾毓群等人中梳理和明确。
甚至充电设备的建设问题也在许家印、黄丹华常委的数据、现实分析里解惑释疑。
不仅是汽车的供给侧,还有李稻葵常委从需求侧消费者角度,从自己过往的故事出发,对于购买汽车的经济学心理“赤裸裸”地剖析……
过去多为十五六位委员和专家的会议,为了让位于“更加充分有效的协商讨论”,减至12人。却在减量中收获了更深入丰富的探讨氛围,甚至会议长度也比往次多上了一截。
一减一加间,见证的是委员和专家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共识的深度肯定,也是对于这一话题的高认知,还有十三届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在持续的“微改变”中,不断升高的协商温度。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已成为大家眼里面向未来不可逆的行动“大势”。而一场肯于铺开问题枝枝杈杈的充分协商,也无疑是这场大迈进中,一次加温的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