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要闻

本固则枝繁,源远则流长——全国政协“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2018-05-28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5月25日上午,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的十三届全国政协第三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的现状、发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真言、谋良策。

增强文化自信敬畏历史传统

健全法律法规加大问责力度

“文化与建筑,是皮与毛的关系。文化是本、是源,建筑是支、是流,本固才能枝繁,源远才能流长。要敬畏历史文化,尊重历史文化,才能真正做到‘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座谈会上,委员们一致表示。

据住建部资料统计,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公布13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已分6批公布了25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即将公布第7批约6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有24个省(区、市)公布了17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69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各地还探索将各种文化遗产类型纳入保护体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工作头绪繁多,核心问题就是两个:保护和利用。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和利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大拆大建”、“拆真建假”、曲解“修旧如旧”;轻整体保护,割裂旧城格局,重个别古迹保护,周边过度开发;开发建设造成地下历史遗迹或文物破坏;过度商业化,居民搬迁一空等现象。

委员们指出,上述现象多发生于保护与建设发生矛盾时,牺牲“保护”,照顾“建设”的决策所致。

“保护条例1982年就制定了,可是谁来执行?文物部门、住建部门执行管用吗?最关键还在于城市的决策者!”始终致力于古村落保护的老委员冯骥才一针见血地说道。

委员们认为,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决策者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是当务之急。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最大公约数”的自信,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所具有的重要文化价值。

同时委员们也纷纷建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还要健全法律体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严格执法,并加大问责力度。

“我国文物立法和其他国家相比至少晚了半个世纪。”长期做外交与文化工作的丁伟委员说,“意大利将国家的艺术、历史景观和遗产的保护纳入宪法之中;日本、英国早于19世纪即颁布相关法律;法国在1962年率先制定保护历史街区的马尔罗法令,此后丹麦、芬兰、比利时等国纷纷效仿……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法律体系、配套政策仍不健全。”丁伟建议在梳理、借鉴国外成熟立法的基础上,完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律体系。

连玉明委员也建议要尽快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法提上国家立法议事日程,加快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修订。

“还要加大对地方政府的问责追责和考核力度。”委员们提出。

“谁来督查?谁来负责?出了问题找谁?”俞金尧委员表示,一定要职责明确!为此,他建议:要建立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的主体责任制,确立主要责任人;由国家建设规划和文物主管部门设立监督巡查制度,并将监督巡查评估报告作为对地方政府进行主体责任考核的主要依据。

遵循科学化与标准化

避免过度追求规模速度

提升了意识,健全了法制,接下来具体如何保护?保护的过程中应避免什么?遵循什么?注意什么?

“许多崭新的‘古镇’如雨后春笋,与‘千篇一律的城市改造’患了一样的病: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座谈会上,著名作家刘恒常委对过度追求速度和规模表示出深深的忧虑。他说:“我们观察古城镇保护的状态,有的为了政绩完美而拆真建假,有的为了学术完美而标新立异。绕开单纯‘修旧’,加入主观设计风格,形成与保护风貌完全不搭界的所谓‘保护’,要切忌!保护应该回归简约与朴素!”

“名城保护的伟大事业,要量体裁衣,不可因过度追求规模而失控,不能如房地产过度开发一般,使城市的面貌越来越雷同,甚至造成巨大的浪费;要深谋远虑,不可过度追求速度,静下心来思考是必要的。思考,意味着对更好的观点的等待,对更好的策略的等待。真正的保护,放慢步伐的思考与等待,是十分珍贵的!”刘恒说道。

“不要重建!假古董没有价值。如果重建,一定是精神上的,而非景观上的。请尊重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尊严。”冯骥才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如果地震,如何防止佛像、古建被损?”“倒了再建。”这是宋纪蓉委员在调研一座寺庙时向对方提问后听到的回答。宋纪蓉很心痛,何必“倒了再建”?目前已有良好隔震效果的减隔震防护装置。只要运用好这些科学技术,完全可以未雨绸缪,使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屹立不倒!

宋纪蓉作为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在她的倡导下,故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文物医院”。她认为,当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亟须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数字化记录—考古研究—各类文物材质的研究—制定保护修复方案—专家论证—方案实施—保护修复全过程监理—保护修复验收—落实预防性保护措施,全过程和各环节实行科学标准。对木质、夯土、石质、砖混结构,采取不同保护修复标准,达到‘原真性保护’。”宋纪蓉建议,成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标准制定委员会”,制定配套科学修复、科学保护的方法。

“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人和专业工匠是原汁原味保护名城名镇的重要支撑。”周岚委员还指出了营造技艺人才稀缺问题。传统建筑营造是技、艺与体力劳动的融合,学徒时间长,收入不匹配,已后继乏人,“要将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和工匠的培育、认定纳入个人职业资格管理。”周岚建议。

功能复兴为主导活化利用待提升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既要保护好,也要合理利用好。

如何利用?首先要判断是否适宜活化利用。委员们认为,对于已经失去功能的古迹,不适宜活化利用;仍然发挥着日常生活功能的古迹,原则上可以活化利用。

“有些古建、院落被端着、锁着;有些传承,过度演艺化、展示化,历史文化被抱着、养着;还有些过度开发……许多名镇为古人、别人、游人活着。”张复明委员说,对于可以利用的,要以“功能复兴”为主导。他举例,乌镇戏剧节、全球互联网大会使得乌镇融入了当代经济体系之中,城镇活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通过战略规划、政策引导、选址布局、投资补助、购买服务、授权举办活动等方式,大力支持名镇开展会议、会展、论坛、文化展演活动,设立教育培训、文化交流机构和非遗传习基地等,壮大名镇新职能和新业态。

吴洪亮委员也提到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等范例,就是以一个项目带动了整个城镇发展,成为全球品牌。

“保护在相当程度上需要有活化的支撑。”对此,张颐武委员持相同观点。他举例,位于北京西城区的万松老人塔建于元代,是北京城区现存唯一一座密檐式砖塔。西城区文委选择正阳书局为委托运营方,打造公益性质的“北京砖读空间”。在不破坏本来建筑格局和内部状况的前提下,进行活化利用,取得很好效果。

“要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历史遗存活化利用的多元路径。”周岚委员讲述了南京如何克服历史资源“孤岛式保护”的弊端,提出把历史资源“找出来、保下来、串起来、亮出来、用起来、活起来”的保护彰显和活化利用路径,将历史资源“碎片”用城市绿道、滨水蓝道、文化步道等有机串联,形成体系化的魅力特色空间体系。

“要切忌重物质遗产、轻非物质遗产;重经济价值、轻精神价值;重投资者现实利益、轻民众公共及长远利益。”贺云翱委员说,调研中发现的“原居民完全迁出型”模式在全国仍属突出问题,失去原居民的名城名镇成为物质性的“躯壳”,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和宝贵的“乡愁”价值也难以保护和传承。

贺云翱在调研中也看到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木渎古镇、陆巷古村等采取“原居民完全保留型”和“原居民部分迁出型”模式,当地居民参与度高,获得感强,游客众多,实现了保护利用双赢。

2017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到重点任务时,特别提到“深入阐发文化精髓”(第8条)。委员们认为,对于名城名镇最大的利用,是对遗产的深度解读,讲可以引起人们共鸣的故事,使容易被忘却的历史成为永久的记忆。“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都因故事的力量“再生”。历史遗迹,历史城镇,没有故事,就是砖、就是瓦,就是道路,有了故事,就成了文化。

退出还是增补造血还是扶持

座谈会上,有共识,也有交锋。

“2011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全国调查,发现当时有13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消失,18个城市只保留一个历史文化街区。相关地方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条例明确规定,要有2个历史文化街区才有资格进入历史文化名城,为什么不退出?”

“但如果是规定本身太教条,也可以修改。”

座谈会上,一些委员与俞金尧委员强调的名城名镇的退出机制“较真儿起来”。

马东平委员就认为,西部地区,因自然、社会、历史等多种原因导致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堪忧,但是像敦煌这样在历史上曾是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汇之地,在中华民族开疆拓土和民族交融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名城,因街区而被取消历史文化名城资格,这在寻求国家历史记忆和彰显民族文化方面时,将是莫大的缺憾。

她继而提出,对于各民族交流交融发生地,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示范地,可考虑作为申报标准的增项。

冯骥才认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义和内涵,需要重新认定。这份名城名镇的“清单”制定已经过去30多年了,现在还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人故居等反映历史文化内涵的部分添加进去。

一些委员强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要具备造血功能,但是也有委员提出并非所有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都具有发展产业的条件。对于地理形态处于边缘的名镇名村,委员认为仍要保护,而且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张妹芝委员提到河北一些名镇名村多在贫瘠的太行山区,政府投入成为瓶颈。她建议中央财政应建立专项补助资金,分门别类,逐层分担这些城镇的保护责任,对在名城名镇保护作出贡献的居住者也要予以扶持。

而扶贫也成为此次座谈的关注点。李修松委员注意到在全国13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有6县(市)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他建议国家对这6县(市)应予以支持,促使其抓住机遇,发展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摆脱“双困”,实现“双赢”,走出一条锐意创新、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之路。

为满足更多委员希望参会的需求,会议在主会场附近另设了分会场,邀请11位对此关注的委员通过视频直播参与了“旁听”。

此次双周座谈会还采取了一种新形式——“网络议政”,以广泛吸纳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委员可将建议发送至指定邮箱来共同参政议政。此次座谈安庭、陈伟忠、登巴大吉、郭媛媛、吉平等委员发来“网络议政”,安庭委员还被邀请出席并发言,他呼吁尽快开展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原生态居民”的入户调研,并形成阶段性的数据,为相关保护措施的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