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政协

政在协商丨从“写在纸上”到“落在地上”——山东聊城市政协倾力助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商成果转化落实

2025-11-21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政协的建言成果被市政府积极采纳,不仅是对我们委员履职成效的高度认可,更是砥砺我们接续奋进的强大动力。”山东贞元汽车车轮公司董事长胡爱君激动地说。

近日,山东省聊城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市政协此前提出的《关于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的协商报告》,从“纸上蓝图”转化为“落地政策”。

精准选题 夯实协商建言基础

聊城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抓手,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突破关键技术、壮大新兴产业上稳步前行,持续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市政协敏锐捕捉这一发展趋势,将“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列为2024年重点协商课题。

翻开市政协“履职日历”,从产业发展关键节点到民生改善重点领域,随处可见委员深入调研、精准建言的身影。“协商成果要转化为发展实效,首先得在‘选题’环节把准方向。”市政协副主席程继峰点出了政协协商提质增效的关键。为此,市政协创新建立“党政点题、委员荐题、社会征题”课题遴选机制,让协商议题既紧扣党政中心工作,又呼应社会关切,确保每次协商都“议在关键处、参在点子上”。

靶向建言 协商成果加速落地

为让建议更具针对性与操作性,市政协组建专业调研组,采用“座谈会﹢实地考察﹢征求意见”的“三维调研法”。通过与相关市直单位、院校负责人、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深入座谈交流,掌握一手素材;组织委员、专家实地调研,以“脚底板下出真知”的作风摸清基层实情。此外,还通过聊城驻深圳办事处,对接当地产学研机构,学习先进模式与政策,为聊城发展提供“外地样板”。

“当前我市产学研融合中,‘点对点’技术咨询较普遍,但聚焦产业‘卡脖子’难题的攻关不足;部分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脱节,难以满足技能人才需求……”调研中,委员们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剖析发现的各种问题。建立科技创新容错纠错机制,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从“数量积累”向“质量提升”转变;发挥本地高校作用,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市政协梳理出4个方面13条建议,形成翔实可行的协商报告提交市委、市政府。

“报告分析透彻,研究深入,良好的创新生态是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即可实现,要坚持不懈,重塑流程、整合资源……”在批示中,市领导对政协协商报告给予高度评价。

凝聚合力 履职热情持续迸发

此次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吸纳了“优化‘一链一院’机制,鼓励12条产业链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产业研究平台”“提升‘科技副总’实效,为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优惠”等建议,将政协建议转化为具体政策。

目前,市科技局指导校企联合创建了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继续抓好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组织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研发机构、实施研发项目、培养技术人才,推动更多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市科技局局长王相东说。

“重要协商成果转化落地,是对政协工作的肯定,也让政协履职责任更重、底气更足。”市政协主席曾晓黎说,“未来将继续完善协商成果转化机制,推动更多建议从‘纸上’落到‘地上’,让协商成果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融入城市发展,改变城市面貌,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郭秀芳 娄小皓)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