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研究

深耕界别责任田 书写履职新答卷

2025-11-19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当好党的政策宣传者、群众利益维护者、社会和谐促进者”。这一重要论述,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陕西省宝鸡市政协以深化认识筑牢根基、创新机制提升质效、服务为民推动发展为主线,不断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进行了创新实践和有效探索。

密切联系界别群众是党赋予基层政协的必考题。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人民政协作为党领导的政治组织,密切联系界别群众既是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延伸,更是党赋予人民政协的重要任务。通过政协委员扎根界别、深入群众,精准对接不同群体诉求,及时把群众心声传递给党和政府,又向群众宣传阐释党的方针政策,让党与群众的联系在各界别中更紧密、更具体。政协委员的履职根基在界别群众,而价值内核则体现在对民生福祉的担当。作为界别群众的代言人,委员的政治身份与履职使命决定了其必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密切联系界别群众,扎根界别,才能准确把握民生痛点的真实图景,确保履职方向不偏离人民立场,同时也是委员履职成绩获得群众认同、体现制度效能的价值所在。人民政协通过界别设置构建了覆盖社会各阶层的参与网络,确保不同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均能通过制度化渠道进入决策视野,避免民主参与的碎片化、形式化,进一步实现从分散意见到有序表达的提升,让更多基层声音在国家治理过程中被听到,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重要体现。

健全联系制度机制是做好界别工作的必选项。界别作为政协的基础单元,其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始终是提升协商民主效能的重要抓手。

夯实责任‌建制度,织密界别联系网。宝鸡市政协出台了《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实施办法》,将28个界别优化整合为12个活动组,每个专委会固定联系1—2个界别活动组,每名委员至少联系3名界别群众,通过“1名党员委员﹢2名委员﹢3名界别群众”的链式结构,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联系体系。‌

聚焦民情优履职,延伸联系覆盖面。聚焦“零距离”联系群众,开展“三走进一协商”活动。走进企业服务发展、走进基层反映民声、走进乡村助力振兴、界别协商献计出力,帮助解决企业家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协商成果以调研报告形式报送党委政府参考。‌

创新平台强服务,畅通互动云渠道。‌针对基层服务载体不足、群众互动渠道有限等普遍性问题,将“宝鸡智慧政协”平台与市政府“12345”市民热线平台进行双向打通,对于委员反映的“微建议”一键推送至“12345”平台交办,形成了“委员在云端、服务不断线、成果有回音”的新格局。‌

量化任务明指标,推动工作促落实‌。建立委员联系界别群众“1234”工作体系,即各界别活动组每年至少开展1次界别协商,各界别委员每年提交2件提案,报送3条社情民意信息,参加4次调研视察、扶危济困等活动。同时,配套制定《委员履职考核管理办法》,推动界别工作从制度走向落实。

服务中心履职为民是检验联系实效的必答卷。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人民政协有效履职的重要课题。宝鸡市政协推动政协履职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交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协答卷。

加强思想引领,以书香聚共识。宝鸡市政协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构建“学习—宣讲—实践”三位一体的思想引领体系。通过政协全委会集中学、常委会专题学、读书会经常学,实现了党的创新理论与社会各界群众的精准对接,形成政协组织影响委员、委员影响界别群众、界别群众影响全社会的辐射式传导链条。

深化界别协商,以民生聚民心。市政协制定《界别协商工作办法》,召开界别协商推进会,确定12项年度界别协商议题。农业界委员聚焦乡村产业振兴议题,针对凤县高山冷凉蔬菜产业发展,主动对接市场资源,推动建成陕西供港蔬菜种植基地,带动当地菜农人均增收3000元。

围绕中心大局,以发展聚力量。市政协引导委员通过联系界别群众精准捕捉发展需求,实现服务中心工作与联系界别群众的深度融合。经济界、科技界委员以多种形式深度参与钛产业强链补链建设,促成多项技术合作与贸易协议,推动全市钛及钛合金产业链实现质的飞跃,总产值跃升至560亿元,为本地打造世界级钛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支撑。

(作者张德科系陕西省宝鸡市政协副主席)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