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基层动态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广袤的田地里,一排排深蓝色光伏板,正无声地汲取着炽热的阳光,在湛蓝天空下组成了一片巨大的“能量之海”。近日,民革青岛市委会组织党员专家走进这片“能量之海”——青岛市氢能产业园,调研低碳减排绿色发展情况。
“大家现在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光伏电站,更是一个完整的能源循环系统。”青岛市氢能产业园“绿电制氢—光伏一体化”项目技术负责人热情接待了调研组一行,“通过地下管道,阳光照射在光伏板上产生的绿色电力直接输送到制氢车间,用于电解纯水直接制成高纯度的氢气和氧气,全程实现了‘绿色生产’‘零碳排放’!”负责人介绍的同时,中心控制室巨大的电子屏上光伏电站的即时发电功率曲线和电解水制氢系统的产量数据正紧密联动,无声地诉说着这个绿色循环系统的充沛活力。
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有利于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国内清洁能源、绿色服务、绿色制造等相关领域的“含绿量”显著提升,据统计,当前我国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规模已达11万亿元,拥有相关企业超过200万家,绿色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岛作为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担负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突破传统发展路径,开辟一条经济增长与生态改善互促共赢的新航道,是青岛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关键抉择,更是塑造未来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民革党员专家们围绕如何更好地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提出了真知灼见。
“青岛以制造业立市,一批传统产业的发展缔造了青岛制造业‘上青天’和‘五朵金花’的佳话。绿色低碳发展就要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建议对标国际标准,在家电、船舶制造等优势产业推行‘零碳工厂’试点,同时要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等低碳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集群。”民革党员、青岛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张志耀教授就青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青岛港作为世界第五大港口,集装箱航线超过230条,要加强绿色港航建设,加速实施‘岸电入海’,靠港船舶应全面使用清洁能源;同时,大力推广氢燃料电池在港口集卡、龙门吊等设备中的应用,打造全球领先的‘零碳’港口示范区。”就张志耀教授提出的建议,民革党员、青岛鼎世国际货运公司副总经理于洋结合货运工作实际,进一步给出了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工业是绿色转型的主战场。必须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并运用先进低碳技术改造传统钢铁、化工等产业。同时,应设立绿色制造专项资金,鼓励企业研发低碳产品,培育以节能环保、新能源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绿色转型的本质是技术范式的革命。没有技术突破,转型就是无源之水。传统企业要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集中力量在清洁能源、循环利用、材料科学等关键领域攻坚突破,打造‘绿色智能工厂’。”
……
与会专家们紧紧围绕传统工业绿色转型这一核心议题,纷纷建言献策、各抒己见,提出了诸多极具针对性与前瞻性的可行路径。大家一致认为全面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传统产业中注入“绿色动能”,远非简单的环保技术改造,而是一场涉及理念、技术、模式和系统的深刻革命。其核心在于,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理念全方位、全过程地融入传统产业的骨髓之中,本质上是为其安装上面向未来的“新引擎”,推动传统产业在绿色转型中脱胎换骨,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柱。
据民革青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石硕介绍,近年来,民革青岛市委会紧扣绿色发展主线,围绕海洋生态保护、产业绿色转型等重点课题,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基层一线,掌握实际情况,形成多份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调研报告,为推动青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民革力量。(陈小艳 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