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研究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5-11-14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继续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人民政协作为党领导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中肩负重要使命。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政治责任,运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优势,以高质量履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推动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一、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精准把握经济运行内在规律,作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历史性判断,推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格局实现系统性重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动力完成深层次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十四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经济规模迈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三个大台阶,2025年预计可达140万亿元;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14位上升到第10位;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实体经济根基巩固壮大;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稳定的动力源。这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成果充分印证,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抵御风险挑战的关键点。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高质量发展是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点,直接关乎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的如期实现。全会将“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列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第一条,更凸显其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纲举目张作用。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交织叠加,我们更要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持续激发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效能,在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国际竞争中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强劲的动能。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要紧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谋划推进工作,以高质量建言资政、高水平凝聚共识的实际行动,彰显专门协商机构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政治担当。

二、紧扣“十五五”时期战略任务,深刻把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重点

全会着眼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对“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部署,涵盖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国内市场、区域协调、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对于夯实现代化建设物质基础、破解发展深层次瓶颈、把握未来发展战略主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推动全会部署落地见效。

(一)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推动技术改造升级、培育优质企业集群、增强质量技术基础能力。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便利化发展,助力形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生态。

(二)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全会立足“十五五”时期发展关键任务,提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等部署,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清晰路径。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优化有利于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的环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筑牢技术根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三)助力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全会强调“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十五五”时期要把发展立足点更多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统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要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

(四)助力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这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确保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五)助力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本质要求。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战略部署,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这五个方面重点内容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等相互贯通,既立足当前破解发展难题,又着眼长远夯实战略支撑,共同描绘了“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统筹协同,在实践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三、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强调:“希望人民政协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全会精神上持续下功夫,以更高站位把准方向、以更实举措精准履职、以更强担当凝聚合力,为做好“四个凝聚”工作作出贡献。

(一)紧紧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议政建言。牢牢把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坚持把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履职主线,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质生产力培育、强大国内市场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等重点任务,找准履职切口,系统谋划明年协商议政、调研视察、专题研究等重点工作,形成一批有数据支撑、有案例分析、有可操作性的建言成果,为党中央科学民主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完善协商成果转化机制,对协商形成的意见建议加强跟踪研究和推进,切实把协商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

(二)广泛凝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共识。推动《建议》高质量落地见效,必须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起广泛思想共识。我们要履行好促进大团结大联合的重要政治责任,充分发挥“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小组学习交流、谈心交流、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委员履职“服务为民”等载体,广泛宣传全会精神,引导社会各界深刻理解《建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针对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委员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界别群众充分认识发展成就、正确看待经济形势、增强改革发展信心。

(三)引导委员投身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政协委员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经济委员会和工商联界、经济界委员中有不少企业家、经济学家,应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界别优势和资源优势,深入企业一线调研,把企业的发展困境、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针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重点群体,通过政策解读、资源对接、建言发声等方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积极推进履职能力建设。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是新时代新征程政协委员情怀所在、职责所系。我们要把牢正确政治方向,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切实落实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认真落实“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重大要求,加强委员学习培训,强化使命和责任担当,引导经济委员会和工商联界、经济界委员自觉投身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第一线的具体实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 王国生)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