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习近平总书记自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以来,在多个场合强调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一直以来,各地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通过考察调研、提案建议、协商议事等多种方式,为此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
——编者
江西南昌市政协:盘活古村落助力非遗“潮”起来
“华夏笔都·进贤县文港镇的曾湾村以文会友,20余场精彩活动吸引超15万人次前来打卡”“安义古村群引入28处非遗工坊等,租赁闲置老宅发展传统手工艺制作等业态,活化古村资源”……近日,江西省南昌市政协召开“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和利用”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为南昌传统村落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建言献策。
传统村落是守护中华农耕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留住乡愁”的关键资源,更是世界读懂中国的窗口之一。为了开好这场协商会,市政协调研组实地调研南昌市内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并学习考察省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与基层群众、经营业主和职能部门等面对面交流探讨,为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凝聚共识、建言献策。进贤县、安义县政协与市政协“同题共答”,开展协同调研。
进贤县现有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其中有7个集中分布在抚河沿岸。“推进抚河沿岸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是传承赣鄱文脉、彰显文化自信的时代使命,是构建文旅新增长极、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南昌市政协委员周丽建议,将抚河沿岸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纳入南昌市“十五五”发展规划及年度重点工作,统筹布局交通连接线,开发“晏殊故里一日游”大巴专线,实现村与村联动、景与景串联。同时,引导当地村民转型为采摘向导、宣传推广员、民俗讲解员等特色服务岗位,实现产业发展与村民增收的双赢。
走进安义古村群,120余栋明清赣派古民居静静矗立,其中罗田村的世大夫第耗时38年建成,拥有48个天井和108间起居室,堪称赣商文化的实物见证。“对核心文物建筑实行‘原真性保护’,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非文保类古建实行‘活化性保护’,实现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统一。”南昌市政协委员陈伟峰建议,深化文化资源挖掘,系统梳理古村和古建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建立完善的档案和文化数据库。结合VR、数字建筑等现代科技,将文化元素融入游览体验,让历史“活”在当下。
“古村落作为活态的文化空间,与非遗技艺的传承具有天然的契合度。将二者有机结合,不仅能有效保护非遗,更能为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灵魂与动力。”南昌市政协委员袁祥云结合自己在南昌县三江镇古村担任“江西省四个100”非遗导师的实践,建议设立“古村保护非遗经济发展基金”,推广“非遗合作社”模式,设定新增青年传承人数量、品牌知名度等关键绩效指标,探索出一条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江西道路”。
“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的意见建议站位高、思考深、举措实,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充分展现了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应邀参与协商的南昌市副市长江新洪表示,将深入研究、充分吸纳政协的调研成果和委员建议,切实把真知灼见转化为加强南昌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实际举措和政策行动。(王磊 余为强)
陕西省政协港澳委员:要“请进来” 更要“走出去”
“‘请进来’意味着要把游客吸引过来,建议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增设口岸,开通面向东南亚、日韩等地的国际航班,增强文旅吸引力。‘走出去’意味着要推广传播丰富的文化资源,建议以民间艺术为核心,加强与国内外乐团的合作,常态化开展海外演出,借助艺术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日前,陕西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组织港澳委员,围绕“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主题在延安、榆林开展视察活动时,省政协委员、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大公报》副总编辑郑旭荣建议。
延安是此次视察的第一站。走进延安曲艺馆,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弹起三弦定起音,众位明公仔细听……”陕北说书声在馆内回荡,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婉转悠扬。“陕北说书是黄土高原上老百姓情感表达的一种形式,宣传推广陕北说书不仅要保留其形,更要激活其神。形即表演形式,神即文化内涵,要在形神兼备的基础上创新,让陕北说书焕发新光彩。”省政协常委、澳门陕西同乡会会长宋凤山说。
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委员们聆听了一场以“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为主题的党史讲座。通过观看泛黄的文献、老照片和还原历史场景的影像资料,委员们直观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
15年前,省政协委员、澳门龙辉投资有限公司董事罗杰信参加澳门青年骨干班时,曾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习一周。再次回到这里,罗杰信说:“还是这么熟悉,一来我就想起当年学唱红歌的情景。延安红色资源丰富,希望能通过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吸引更多人来延安。我从事澳门青年工作十多年,以后有机会要带澳门青年来延安,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靖边统万城遗址矗立在沙海之中。“以前对匈奴的了解仅停留在书本和电视剧中,没想到在这儿亲眼见到古城遗址,一下子让历史变‘活’了。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知道陕北有这么多值得看的地方。”省政协委员、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潘志威感慨地说。
绥德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内,匠人们正演绎着指尖的艺术:石雕师傅凿刀翻飞,青石上跃出憨态石狮;剪纸艺人手腕轻转,红纸间现出猛虎娃娃;泥塑传人十指揉捏,黄泥瞬化金刚蛟龙……
“剪纸艺术令我印象深刻,不用打稿即可剪出栩栩如生的作品,这手艺绝对称得上艺术家级别。”省政协委员、香港华营建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财务董事方璇说,陕西文化资源丰富多元,但存在区域文化认知度不均衡问题,应解决目前陕西地市港澳政协委员配置不足问题,密切港澳委员与各地市的联系,发挥港澳委员作用,助力地市文化资源宣传推广。
郑旭荣委员补充道,要积极发挥港澳开放前沿平台的作用,通过香港实现文化内容的有效转化与传播,助力陕北文化走向世界,展现其独特的魅力。(记者 路强 通讯员 白瑶)
辽宁营口市政协:以好故事凝聚振兴之力
辽宁营口有讲故事的传统。书法家沈延毅用笔墨讲故事,表演艺术家袁阔成用评书讲故事,皮影戏传人林世敏用小皮影儿讲故事……本届营口市政协,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在辽宁省政协讲好“辽宁故事”、展示良好发展预期界别组活动的号召下,创立了“政协人聊营口”活动品牌,将中国好故事从营口讲向世界。
以今年为例,“营口政协”微信公众号“政协人聊营口”栏目中的好故事层出不穷。9月15日,辽河全新渡轮航线正式开通,“老港渡口站”和“营口渡口站”喜迎八方来客,轮渡的汽笛声重燃营口人深深的乡愁。在营口市政协委员葛华讲述的故事里,有1907年的小火轮、新中国成立前的小舢板,有新中国成立后的汽车渡轮和客运渡轮,也有如今可以载客200人的“营口号”游船,“这条连接老港渡口站与营口渡口站的新航线,既是营口市民东西向出行的灵活选择,也是外地游客深度感受营口辽河风情的绝佳方式。”
在市政协委员王旭升讲述的故事里,“中国镁都”灰蒙蒙的天空重归澄澈。他说,2025年上半年,大石桥市PM2.5累计浓度降至41.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4.6%;优良天数137天,占比达78.3%,彻底退出了全省大气污染“双20”重点区域。天蓝水清的背后,王旭升看到的是全城人十年如一日的攻坚和守护。
《从漆黑村路到灯火暖家》的故事是委员深入基层联系界别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务实之举。在《鹅芝双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的故事里,委员通过议政建言,帮助当地农民通过网络营销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筑基、产业兴村、文化赋能”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一束光,照亮老边的文化夜空》的讲述人、市政协委员汤寿阁感叹:“当委员的智慧脚踏实地汇入地方发展的脉搏,便能点燃如老边这般璀璨的‘星光不夜天’,它不仅照亮了一处角落,更富足了一方百姓。”
故事精彩纷呈,呈现形式也愈发多样。今年,营口市政协以“致敬英雄 砥砺前行”为主题,以营口本土抗日人物或事件为原型,制作了10期系列抗战故事短视频《辽水壮歌》。市政协委员王福泽则融合AI技术,围绕营口的老建筑制作了“百年系列”短视频。好故事因影像而愈发生动,赢得网友纷纷点赞。
年初至今,营口市政协微信公众号共发布委员讲述的图文、视频故事81篇,总浏览量超30万次,10余篇好故事单篇阅读量破万。
在营口,市政协主席李红莉不仅是“政协人聊营口”活动的部署者、推动者,也是参与者。不久前,她讲述的故事《以创新创造活力“营”未来》就登上了“辽宁政协”微信公众号被广泛传播。故事中一个个近年来出自营口的科技创新成果,让读者感受到这座创新城市的澎湃动能。李红莉表示,要切实增强深化“政协人聊营口”活动的内在动力,以匠心打造“政协人聊营口”凝聚共识品牌,持续推动“政协人聊营口”工作提档升级。(记者 王金晶 通讯员 李丹阳)
浙江嘉兴市海盐县政协:让世界在“浙”里读懂中国
近日,塞尔维亚青年访问团来到作家余华的故乡——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对眼前这面矗立在沈荡谷仓文化产业园的“世界版余华文学墙”频频发出赞叹,认为这是中外游客触摸文学与连接乡愁的情感纽带。书墙落成的背后,正是海盐县政协探索“议事国际范 协商在‘县’场”工作,以国际化视野助力农文旅发展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海盐县政协依托海盐与高校共建的“乡村课堂”平台,邀请美、英、俄、韩等国家的40余位外国留学生和“洋”居民走进乡村、走进政协,感受中国式协商民主在基层的鲜活实践。
外籍人士先后来到海盐县各乡镇,体验采茶炒茶、古法酿酒、海盐滚灯等传统技艺,并在海盐县政协联系界别群众服务站,倾听协商故事。作为通元镇丰义村“矿山蝶变”专题协商的亲历者,俄罗斯留学生袁违星对委员、部门和群众面对面协商的模式印象深刻。今年以来,丰义村引入灯塔餐厅、彩虹餐厅等10余个新业态,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网红打卡点,同时新建停车位1200个,完成景区全域双语标识设置,累计接待游客超13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800万元。
外籍人士的深度参与,为海盐发展拓宽思路,更推动中国故事实现从“向外讲述”到“以外传外”的二次传播:伊朗籍学生波汉将协商体验推向国际社交平台,累计浏览量破百万;巴基斯坦留学生高州制作的短视频《茶香里的中国密码》,入选省委宣传部“HI CHINA!我的中国故事”展示活动;外籍人士来海盐参与协商活动作为学习案例,被用于柬埔寨奉辛比克党干部网络研修班授课,成为协商民主国际传播成果转化的生动注脚。
从沈荡的“余华书墙”到通元的“矿山蝶变”,从武原的“日出经济”到秦山的“古村新韵”……海盐县政协为讲好中国式协商民主故事提供了“浙里协商”的鲜活样本。
“让外籍人士从见证者、倾听者转变为讲述者,是我们推动履职实践本土化和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海盐县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县政协将不断拓展协商民主的对外传播形式,让每一场基层协商、每一处城乡风景,都能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窗口”。(通讯员 沈甜 沈之易 记者 鲍蔓华)
四川省政协委员:用非遗续写对外传播新篇章
泱泱中华,文明博大。四川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上,由四川省川剧院创排的变脸街舞《古蜀天边行》以川剧唱腔、渠县耍锣鼓等非遗元素,混搭尺八、电子核、爵士乐等,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独特的歌、舞、音盛宴,向世界展现了古蜀文化的千年底蕴与当代川剧人的创新精神。
“让非遗延续下去,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精彩的表演也让四川省全国政协委员、省川剧院院长、《古蜀天边行》艺术总监陈智林激动不已。他介绍,接下来,该节目还将开启更为壮阔的国际征程——前往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欧洲国家演出,让世界领略川剧的独特魅力与创新活力,续写巴蜀文化对外传播的新篇章。谈及创作该剧的初衷,陈智林表示,希望通过文化元素的多元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如何让非遗在守正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实现现代化传承与发展?许多省政协委员也在不断思考和实践。
“四川非遗资源富集,从上古神话的神秘到川剧变脸的灵动,从蜀锦织造的华美到羌族刺绣的精巧,从彝族火把节的炽热到都江堰放水节的浩荡,非遗不仅是蜀中文化瑰宝,更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在省政协十三届十次常委会会议前,多名文化艺术界委员向会议提交了《推动“非遗﹢旅游”深度融合书写巴蜀文旅新篇章》的建议。委员们提出,大力引导非遗企业与科技、时尚、影视等行业跨界合作,拓展产业链,针对年轻人客群,创新开发具有四川特色的非遗剧本,打造“能出片”和“有故事”的爆款剧本。委员们还建议,在高校旅游专业开设非遗课程,培养非遗传播专业人才。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文化性,更具经济性。”来自民盟界别的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截至2024年,中国非遗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4500亿元。针对目前四川非遗传承链条存在“断裂”风险、数字化保护与新媒体传播程度较低、使用价值和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他们呼吁,积极布局“非遗﹢研学”“非遗﹢康养”“非遗﹢文创”“非遗﹢时尚”等新业态,加快开发非遗数字藏品、VR非遗体验等新场景新应用,通过实现非遗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全省非遗文旅经济火起来。(记者 韩冬)
湖北荆州市政协:古城活化利用让文旅“破圈”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湖北荆州古城迎来高光时刻:791.6万人次游客涌入,古城核心区单日客流量激增290%,A级景区游客量增长56%,全市旅游总收入达65.3亿元,全网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23亿。这组亮眼数据,标志着荆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现文旅“破圈”,也成为荆州市政协持续多年履职建言的重要成果体现。
荆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古城的保护与活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市政协将古城文化传承与振兴纳入年度重点协商议题,围绕古城申遗、护城河水体治理、文物修缮利用、文旅融合等深入调研,所提建议多次被市委、市政府采纳,转化为具体政策举措。随着古城人口疏解、5A级景区创建等工作的推进,古城保护与活化进入深化实施新阶段。
2023年,根据市委点题,市政协围绕“妥善处理城市改造开发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关系”开展专题考察,赴山西学习借鉴成功经验。通过对比分析,调研组指出荆州古城存在文保与利用矛盾突出等问题,并从发展定位、规划报批、功能更新、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市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并在专题推进会上再次听取汇报,推动建议落地。
随着课题深入,委员们的关注点进一步延伸至古城人口疏解后的闲置资产利用、“小切口”样板建设等领域。《关于提高古城闲置资产活化利用效能的建议》等提案被列为2024年重点提案,由市委主要领导领办督办。同年,市政协召开以“大力推进活化古城,赋能荆楚文化保护传承核心区建设”为主题的双月协商座谈会。
“活化荆州古城,核心是要做好楚文化、三国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展示。古城‘活’起来,发展动能才会更足。”
“荆州不应只呈现某一历史片段,而应依托整座古城,梳理千年文脉,通过片区化、场景化方式,将历史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实景。”
协商会上,委员们就理顺历史脉络、精准展示古城价值形成广泛共识。
相关建议有效助推古城更新与文旅提升工作。今年6月,在第二届楚文化节筹备启动前夕,市政协再次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聚焦文旅业态升级、景点内容供给、文化IP打造、数字旅游矩阵等关键问题,强调要以文化铸魂,推动古城文旅高质量发展。市委书记汪元程对会议专报作出批示,要求充分吸纳委员意见,在古城规划与保护中持续深化活化利用,努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随着四大城门同步开放,荆州古城首次完整呈现其深厚的历史格局与文化积淀。这场期待已久的“出圈”,既是荆州文旅发展的新起点,也为市政协下一步履职注入了新动力。(通讯员 金高亮 记者 毛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