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政协

政在协商丨打通堵点畅通“湖北制造”双循环 湖北省政协月度专题协商会为提升开放能级集智献策

2025-11-04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湖北省正着力破解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中的关键堵点,推动“湖北制造”更顺畅地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在近日召开的湖北省政协月度专题协商会上,与会委员、专家与政府部门负责人围绕“推进湖北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深入协商建言,共谋提升湖北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务实路径。

会议披露的数据显示,湖北省开放型经济呈现稳健增长态势:今年1月—9月,全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176.9亿元,同比增长25.3%,增速在全国经济大省及中部地区均位列第一;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533.95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七。这一“外贸提速、内贸稳健”的格局,为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关于“深化内外贸一体化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并按照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部署,加强顶层设计,相继出台多个专项政策文件。这些政策以清单化管理方式,明确了涵盖制度衔接、主体培育、渠道拓展、平台建设、环境优化等5大方面、12项具体改革任务,旨在系统性破除制约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为提升协商建言的针对性,省政协将“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列为年度重点协商议题并组织深入调研。调研组提出,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对标全国,湖北仍存在外贸依存度有待提高、经营主体竞争力需增强、国内外市场渠道需进一步拓宽、产品质量标准衔接需更顺畅等现实挑战。

针对问题,与会委员和专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建议。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秦宇在主题发言中系统提出3大路径:一是构筑产业与物流生态矩阵,通过实施外贸企业增量育强工程,支持重点供应链平台做大做强,推动光电子、汽车等优势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同时依托花湖机场枢纽优势,发展临空经济,做强跨境电商;二是打通国内外市场渠道,建议组建“湖北国际商会联盟”,持续推进“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行动,同时支持外贸产品转内销;三是强化标准与政策协同保障,大力推动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缩短企业转内销适应周期,探索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研究出口退税与内销税收衔接机制,完善跨境金融与物流等基础设施。

其他委员和专家也从不同角度补充建议:紧扣“51020”现代产业集群构建全流程企业支持机制;制定领跑企业认定与梯度培育办法;构建汽车产业“1﹢N”服务生态;加大茶叶等特色产品出海政策支持;以高质量举办汉交会等品牌活动为抓手;组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联盟,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等。会场协商氛围热烈,委员们与省直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互动交流。

省政协主席孙伟在总结时强调,推进内外贸一体化需立足长远、系统谋划,关键要聚焦堵点难点,着力破除内外监管、市场、标准的“两张皮”现象,培育具有双循环能力的重点企业,建强联通内外的枢纽网络,优化全流程服务生态,最终实现制度规则、经营主体、平台通道、要素保障的“四个一体化”。政协组织要持续发挥优势,为此项工作凝聚更多智慧与力量。

省政府副省长陈平到会听取意见后表示,将认真研究吸纳政协协商成果,在后续工作中强化规划引领、搭建高效平台、推广“三同”标准、拓展多元市场、培育优质主体、优化政府服务、加强经验推广,致力于形成内外贸顺畅转换、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相关部门应认真梳理政协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落实进展。

此次专题协商会有效凝聚了各方智慧,为湖北破解内外贸堵点、提升开放能级提供了清晰的实施路径。未来,湖北有望通过产业赋能、渠道拓展、标准对接三端协同发力,助推“湖北制造”在双循环格局中实现更高水平的畅行无阻。(记者 毛丽萍)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