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政协要闻
10月23日胜利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即将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是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
全会闭幕后,全国政协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10月31日至11月1日,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在京召开,围绕“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议题,全国政协常委和政协委员们紧紧围绕“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部署上来。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学习探讨中,与会常委和委员们一致认为,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就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助推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高质量发展则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面对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我们更要保持战略定力,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做强国内产业链,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不确定性。”全国政协常委马建堂从新的历史方位出发,深刻解读我国“十五五”时期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
风云变幻中,方向至关重要。在常委和委员们看来,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十五五”规划建议一脉相承地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
“编制‘十五五’规划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完成,实施‘十五五’规划也必须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全国政协常委王晓东认为,实施“十五五”规划是宏大系统工程,工作千头万绪,只有抓住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个“总纲”,方能纲举目张、行稳致远。
“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路径。”全国政协常委冯正霖表示,“十五五”时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激发经营主体创造力和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高质量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全国政协常委胡泽君体会颇深的是,只有在“质”上进行结构优化,经济方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只有“量”上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才能得以支撑,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从质和量两方面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
会议现场,“高质量发展”是高频词,更是同心曲。
“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来自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所在。”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科学的方法论,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科学的方法,扎实稳妥做好各项工作。”
……
共识如山,信心如磐。常委和委员们一致认为,“十五五”时期突出高质量发展,既是遵循现代化建设规律的长远之策,也是应对风险挑战、夯实发展基础的现实之举,要以扎实行动为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的落地见效献计出力。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夯实实体经济之基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实体经济强是我国发展优势所在、根基所在。规划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置于战略任务首位,凸显了实体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立身之本”的核心地位。
小组讨论时,全国政协常委林毅夫对“因地制宜”四个字感受颇深。他说,“在有优势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时也要认识到‘十五五’时期以及更长的一段时期,传统产业依旧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基本盘,要结合地方禀赋条件,通过科技创新持续推动其转型升级乃至弯道超车。”
民进中央在调研基础上聚焦的也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通过大会书面发言建议,深化传统产业基础性作用认识,提升转型动力和信心,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转型合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四中全会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全国政协常委钱锋看来,全面推进“十五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战略机遇,深入推进工业生产全要素创新性配置,不断创新制造业生产方式、制造流程和产业模式。
无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都是发展的核心引擎,是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途径。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求标准更高、需求更为迫切。”全国政协常委徐晓兰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根技术供给,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链接,打造一批示范效应突出的创新高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撑。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十五五’规划建议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全国政协常委南存辉感慨道,民营企业负责人要带领企业深耕先进制造业,积极投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常委和委员们来自不同领域,但对高质量发展的拳拳之心相通。全国政协常委陈小平道出共同心声——要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横向上注重推进高质量政策协同,平衡好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在纵向上畅通宏观政策与微观企业的传导机制,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需要”。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常委和委员们深刻认识到,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是我国提振居民消费、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选择。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深化市场端改革攻坚,优化生产端供给结构,强化流通端链路建设,细化消费端权益保护,进一步促进消费市场提质扩容。”全国政协常委燕瑛表示。
在全国政协常委王路看来,区域协调是坚持全国“一盘棋”的重要一环。“要深化区域协同和产业梯度协同,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建立健全跨行政区合作的收益共享、要素有效配置机制,尤其要加快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等重点事项攻坚。”王路补充道。
如何激活内需潜力?全国政协常委刘家强将视角放在了县域经济上,“在深化城乡联动发展上,通过健全要素市场配置、完善就业政策、发展农村电商、培育富民特色产业等举措,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
从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角度,全国政协常委刘艳建议,要创新与老龄社会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引导耐心资本进入银发经济领域,释放潜在红利,形成可持续的银发金融产业生态。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让中国新发展成为各国的新机遇,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更多确定性。”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说。
“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面向全球、充分开放的中国大市场将形成对全球先进资源要素的强大引力场。”这成为与会常委和委员们的共识。
蓝图徐徐展开,号角催人奋进。与会常委和委员们一致表示,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提振信心,为推动“十五五”规划建议描绘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发展实效贡献智慧和力量。(记者 包松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