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王世杰常委代表民革中央的发言:激发服务消费活力 打造“十五五”发展新动能

2025-11-03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十五五”规划建议问题,旨在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十四五”期间,我国强大国内市场优势显著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0%左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特别是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加速向发展型、品质型升级,2020年至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46.1%,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对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的贡献率达63%,为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十五五”期间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等重要部署,我们建议:

一、强化服务消费法治保障。完善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加快填补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人工智能等新兴消费业态法律空白,同步修订电子商务法、广告法等,构建统一法律框架。强化跨部门监管协同、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探索建立服务消费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完善服务消费纠纷诉调对接、行刑衔接等机制,推动纠纷化解全流程在线化、智能化,支持服务消费领域公益诉讼、小额诉讼,有效畅通维权渠道、降低维权成本。

二、完善服务消费配套政策和标准体系。全面梳理清理制约服务消费的政策措施,避免针对特殊群体、违规行为的限制措施扩大化。健全消费统计制度,及时公布服务消费数据,辅助精准施策。优化消费补贴发放机制,适时将文旅、体育、家政、培训等服务消费纳入支持范围。加快服务消费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实施效果动态评估与快速修订机制,确保标准持续适配发展需求。制定消费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发布各地区消费环境评估报告,为消费者提供客观透明的消费参考。

三、创新服务消费场景和平台载体。紧扣数字化、绿色化、品质化发展潮流,进一步健全城乡服务消费网络及功能,着力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与业态跨界融合,加快构建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门店等消费新场景。总结推广“中国农民丰收节”“草莓音乐节”“苏超”等成功经验,鼓励各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强化互动合作,举办特色鲜明的服务消费主题活动。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支持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费环境,引领全国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四、丰富优质多元服务消费供给。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需求,推动医疗、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提质升级,加快培育健康管理、旅居、研学等新业态。顺应个性化消费新趋势,引导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体育运动、餐饮购物等服务向创意性、沉浸式、定制化发展。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拓展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探索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优化入境旅游产品,加强国际化服务能力建设,打造多语种服务平台,加大小语种服务供给,全方位提升境外游客便利度。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