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委员建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县域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关键纽带,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刘家强常委在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小组讨论中抛出县域经济这一话题。
“近年来,县域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但在‘十五五’期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面临诸多新形势。”通过扎实的调研,刘家强把县域经济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概括为“三高三低”:传统制造业占比较高、资源依赖型产业占比较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低、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较低、产业链附加值较低。
“十五五”期间,县域经济如何布局才能更好推动强县、兴业、富民一体发展?
“要锚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相关决策部署,紧扣强县、兴业、富民,把准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方向,深化改革,精准发力。”刘家强表示,要以强县为根本保障,筑牢县域经济发展硬支撑,推动县域规划向数字化、动态化、智慧化转型,实现全域规划。
“山东寿光依托蔬菜种植优势,发展种苗研发、精深加工、智慧农业,2024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新突破,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刘家强举例后,聚焦“以兴业为关键支撑,打造县域经济增长主引擎”进行了深入阐释。他认为,首先,立足比较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形成特色差异化的多元发展格局;其次,立足规模优势打造主导产业,从要素供给和市场销售两端发力,提升产业规模量级;再次,立足竞争优势壮大主导产业,强化市场思维和竞争思维,积极打造地域产业品牌。
除此之外,刘家强还认为要以富民为最终目标,彰显县域经济发展的价值。
“要加快县域城镇化建设,明确不同类型县乡村功能定位,合理制定县域差异化发展路径。要依靠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推动各领域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举措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激活城乡发展潜能。此外,还要培育县域富民特色产业,依托农业农村资源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县乡村层级分工明确的产业发展格局,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刘家强说。(记者 方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