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现场报道丨以“0到1”破题 用“串珠成链”提效

2025-11-01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把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作出系统部署,这提振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士气,更加明确了未来方向。”10月31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七组分组讨论中,袁亚湘常委围绕培养造就科技领军人才作交流发言。他认为,科研工作要想实现从“跟踪模仿”到“原始创新”的跨越,既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力争实现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也要顺应开放发展的大势,在交流合作中汇聚创新资源。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非‘关起门来搞研究’,而是离不开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有底气、有信心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发挥更大作用。”袁亚湘说。他建议,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化与各国高水平研究机构、科学家之间的交流,让全球的创新资源都能为我所用。要抓住人才培育的关键时期,鼓励更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勇挑大梁,在薪火相传中为科技发展积蓄坚实力量。

侯茂丰常委关注到“十五五”时期如何进一步向海图强,加强海洋科技创新。结合海南的独特优势,侯茂丰建议,利用海南的深海自然条件和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城现有基础,以及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发挥海南自贸港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点作用,使海南成为全国海洋科技国际合作和海洋工程装备原辅料进口最便利、最快捷的地方,建立国家级海洋工程装备生产示范基地和国际海洋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将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城打造成为海洋科技和工程装备国际中心,助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是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徐晓兰常委在发言中表示。

“十五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将蓬勃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要求标准将更高、需求将更迫切。对此,徐晓兰建议,一方面要“化点成珠”,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技术供给,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机制,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后补助”等方式优化项目组织,以工程化路径加快论证和实施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另一方面要“串珠成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衔接,打破资源孤岛,构建跨领域、跨行业的创新组织模式;同时还要“聚链成区”,打造一批示范效应突出的创新高地,鼓励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加快推动一批创新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市场化应用,并进一步实现集群化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进而带动更多区域协同发展。(记者 刘彤)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