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天津市政协:擦亮助餐“津”字养老招牌
“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民生工程,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刘伟委员建议,要进一步推动老人家食堂可持续发展,提升老年助餐服务水平,优化老年助餐配套政策等。
“‘助老餐桌’成为社区养老的重要内容。”黎阳委员建议依托“津牌养老”智慧服务平台发展智慧老年助餐服务,并为“智慧老年助餐服务”引入优质医疗资源,特别是针对失能失智失独老人提供个性化康养等服务。
……
委员建言展现责任担当。多年来,天津市政协坚持履职为民,着眼“老有所养”,持续聚焦居家养老、社会适老化改造等议题,召开“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专题协商会,围绕居家老人吃饭、购药、家政、健康护理等建言,推动出台天津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标准。
市政协副主席张金英牵头社法委深入和平区、静海区、滨海新区等实地调研,赴市失智老人康复照料中心开展专题民主监督性视察和重点提案督办。尤其是在天津市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App“网络议政”专栏中创建了9个养老相关议题,200位委员关注,提出建议93条。“组团式板块调研”与“监督式专题调研”相结合,“线上建言”与“线下议政”相融合,“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专题协商会广泛听取民意,找准问题、提准建议,取得了良好效果,调研报告报送市政府相关领导,助推出台符合天津市情的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标准。
“养老机构供餐营养健康水平有待提升。”民盟天津市委会调研提出,养老助餐企业营养供餐水平与标准亟须统一,建议根据年龄和疾病分层分类实施营养餐食服务。
九三学社天津市委会调研发现,老年餐质量有待提升,缺乏个性化服务,缺乏营养专业人员,行业监管缺位。建议提升老年营养健康服务能力,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老年人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干预纳入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项目。
天津市积极采纳政协建议,11个市级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从扩大补贴对象、优化补贴发放、增强供给能力、发展农村助餐、完善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现阶段全市老年助餐服务的优化举措。已建成老人家食堂1852家,逐步将助餐服务打造为“津牌养老”服务品牌的“金字招牌”。2025年,还将老年助餐服务纳入20项民心工程,市民政局从明厨亮灶、数据可查、食材可溯、智慧可感、文化可融、营养可及、安全可查、服务可持续8个方面,拟定了示范型食堂的工作指引。(记者 张原 李宁馨)
云南省政协:在“银发浪潮”中托起幸福“夕阳红”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近年来,云南省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耕老龄事业,截至今年8月19日,全省已累计完成6961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013个(农村817个、街道196个),老年幸福食堂(助餐点)760余个;高龄津贴“免申即享”惠及百万老年人,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稳步增长,“银龄人才万人计划”让老年智慧持续闪耀。
在云南老龄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云南省政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履行职能,为养老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时间指针拨至2023年8月,省政协和农工党中央共同主办的“同心促健康——提高云南人均预期寿命”协商研讨会召开。这场研讨会汇聚了1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卫生健康、统计、人口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的知名专家,以及省政协委员、省内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大家围绕主题研讨,为提高云南人均预期寿命把脉会诊、对症开方。会上,参会人员纷纷感慨,省政协建言建到了需要时、议政议到了点子上。
2024年3月,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与民革云南省委会组织部分委员、专家,围绕“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保障体系”专题赴昆明市、玉溪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展调研。4月,“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保障体系”专题协商会在昆明召开。会议现场,10位政协委员、专家等围绕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等重点关注内容深入协商对话。在养老服务方面,与会人员提出“进一步合理布局养老机构建设,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区域和城乡均衡发展,提高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的匹配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智慧养老、智慧医疗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加快智能终端设备开发和适老化改造,努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等多条建议,助推解决“一老一小”难题,让民生保障更好地惠及千家万户。
提升适老化服务质量,是保障老年人权益、增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今年云南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黄云波、陈百炼提交了《关于以身份证替代老年人优待证为切入点,全面提升云南省适老化服务质量的提案》,该提案被列为省政协重点提案之一。为推进提案办理,省民政厅邀请督办单位、提案委员、会办单位“碰头”反复沟通交流。经过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以身份证替代老年优待证的共识。与此同时,依托云南省政务服务平台和云南省政务数据直达系统,推进部门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双向共享,力争打通身份识别与优待政策兑现的数字通道,建立以身份证号为唯一标识的省级老年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老年人年龄、健康状况、优待资格等信息的动态归集与实时调用,提升服务效率与精准度。这件提案的办理落实成效明显,为老年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是政协提案转化为民生福祉的生动写照。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云南省政协以实际行动诠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为助力老年人安享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添砖加瓦。(通讯员 吕金平 董荣蓉)
四川德阳市政协:满足多元需求 守护“银龄”幸福
满足老年人需求,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既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所系。
据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四川省德阳市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106.6万人,占总人口约1/3,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
为助力答好这道事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答题”,今年,德阳市政协将“德阳市老年人需求调查和对策研究”列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之一,组织行业专家和政协委员成立专题调研课题组,深入各区(市、县),走进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和群众家中,针对老年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和走访访谈。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人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特征。”带队调研的市政协副主席吴泳介绍,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大数据分析,老年人在健康医疗、精神慰藉与心理关怀、教育文化与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最为急迫。
如何破解健康管理服务需求难题?委员们赴旌阳区东电社区颐养服务中心求解。走访中了解到,该中心设有中医保健康复中心,致力于打造集医疗、智慧、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颐养中心,提供居家上门服务、中医康复等服务。参加调研的市政协社法委主任刘刚建议,要制定医养结合服务标准,促进医疗与养老资源共建共享。探索和推动医院与养老院共建医养结合联合体,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养老一体化服务。
如何满足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在旌阳区丁香苑社区养老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组织老人们进行插花教学。轻松欢快的氛围让刘庆芳委员有感而发,她建议积极发展“嵌入式”养老中心,打造家门口的“医、养、食、娱”共融空间,满足老年人多元化服务需求。
“要发挥我市智能制造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养老产品研发应用,推广智能化家居和智慧健康产品,开展居家养老安全风险预警和防范服务。”就在调研报告定稿前,参加调研的任关军委员经过持续思考,主动联系课题组建言献策。
10月10日,这份带着群众期盼的《关于我市老年人需求调查与对策研究的调研报告》被呈送德阳市委。报告围绕进一步优化老年人需求服务提出了6个方面共25条意见建议和工作举措,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九届市政协以来,我们围绕德阳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情况、老年助餐点建设情况等持续开展协商调研、民主监督活动,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响应,撰写了一大批高质量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市政协主席何明俊表示,市政协还将围绕进一步优化老年人需求供给这一命题,组织开展各类协商、调研、视察活动,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关心关注老年人需求,提出更多富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记者 韩冬 通讯员 刘颖霖 杨绪磊)
重庆市政协:让养老服务可感可及可期
养老服务事关千家万户,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补短板、固底板、惠民生、防风险,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覆盖城乡、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成型。
“9月初,我市出台了《重庆市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构建更公平更适配的‘渝悦’养老服务体系,这令人倍感振奋。”市政协社法委负责人介绍,为助力全市养老服务发展,按照市政协年度重点履职工作安排,今年5月以来,市政协社法委牵头围绕“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调研。
提升15分钟养老服务圈品质、扩大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深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养老服务数字化平台……16个子课题调研组陆续分赴20余个区县,深入养老服务机构、银发经济企业等扎实开展调研,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和养老服务短板弱项建言献策。
李麒麟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开办在社区内的小微型(家庭式)养老院具有投资较小、个性定制、收费灵活、探视方便等特点,满足了差异化养老需求,但目前仍存在监管盲区。他建议,充分尊重市场需求,在有序安全的前提下,引导规范小微型(家庭式)养老院良性发展,丰富差异化社区养老服务供给。
“发展银发制造业,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马骁委员通过分析研究全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情况,提出强化市域科技创新顶层布局、大力发展养老科技、激发设计制造新思维、培育壮大银发经济科技企业、建设银发经济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议。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持续加速,涉老案件的数量与类型日益多元,成为观察老年人权益保护现状的重要窗口。“未来老年人权益保护要注重风险前置干预主动预防,向社会协同转型,构建社区预警﹢家庭监测﹢机构宣传的预防体系。”刘秀荣委员从强化风险防范、提升维权能力、构建友好型社会三个维度提出建议。
据了解,调研组部分成员还围绕该主题赴外省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制度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医养融合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从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制度供给、大力推进三级服务网络融通贯通、因地制宜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积极发展医养康养共同体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考察报告获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重庆市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市政协将组织开展专题协商,深入剖析重庆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和盲点问题,深度集纳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意见建议,助力《重庆市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更好落地落实,形成养老服务兜底有保障、刚需有服务、普惠有供给、高端有选择、权益有保障的良好格局,促进养老服务更加可感可及可期,推动全市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高质量发展。(凌云)
湖北丹江口市政协:家门口为老解忧
重阳节前夕,湖北省丹江口市政协委员、市行政复议中心主任张玲在委员“双服务”(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活动回访时,再次来到均州社区王大爷家中,老人激动地握住她的手说:“以前跑大医院排队累得够呛,现在家门口就能找专家看病。家庭医生团队连降压药都帮我开好送到家,这服务太贴心了!”自2025年丹江口市政协委员“双服务”行动开展以来,像王大爷这样受益的老年人不在少数。
此前,张玲在走访中发现全市城乡社区独居、空巢老人较多,慢性病就医咨询、用药指导等日常医疗需求与日俱增,而与之对应的养老服务内容还比较欠缺。经深入调研,她提交《关于构建多层次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建议》,被市政协列为2025年重点督办提案。
“积极整合社区卫生服务站资源,为老人提供定期巡访、应急响应等一站式服务,真正让居家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照料。”9月24日,在市政协重点提案督办座谈会上,政协委员与提案承办单位围绕优化养老服务体系、丰富养老产业、发展银发经济等方面交流互动、建言献策,推动提案从“纸面”落到“地面”。
在市政协的推动下,市卫健局将家庭医生签约与居家养老深度结合,深入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项目,通过组建“1﹢1﹢N”家庭医生团队、组织专家下沉、开展医共体协作等方式,做优做实“五病三高共管”医防融合服务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配齐家庭医生团队192支,惠及签约老年人5万余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高达84.03%。独居老人杨奶奶感慨道:“现在生病不用愁,一个电话医生就上门,心里踏实多了。”
近年来,市政协紧盯老年群体需求和短板问题,督办《关于在各社区开展“关爱空巢独居老人公益日”活动的建议》等爱老助老类提案约13件,报送《关于推进“无陪护”病房试点,缓解家庭照护负担的建议》等社情民意信息4篇,形成关于《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发展特色银发经济》专题协商报告1篇,通过多层次议政建言,助推市民政局、发展改革局等部门出台配套政策,不断优化全市养老服务布点规划。
老年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需求之一。三官殿街道蔡湾村作为集山区、库区、坝区于一体的移民安置村,共有731户2752人,其中60岁以上的接近500人,许多老人因行动不便等原因,面临“吃饭难”问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市政协动员在蔡湾村下沉的12名委员,通过定期组织“家在蔡湾里”讲堂、“小板凳”院场会、村湾夜话等活动,与村民协商明确建设幸福食堂,优先解决高龄、失能老人用餐这一民生事项,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形成“协商﹢自治”双轮驱动模式。
与此同时,市政协坚持内引外联,今年组织各界别委员,联动社会志愿服务队和爱心组织开展走访关爱老人、健康义诊、老年权益科普、送文化下乡等服务活动18场次。(通讯员 易晓凤 赵济民 记者 毛丽萍)
河南周口太康县政协:“服务队来了,真开心”
10月的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空气里处处弥漫着谷物的清香。
“姐姐,走吧,到礼堂听戏去。”清晨,太康县政协文艺志愿服务队的20多名志愿者,来到逊母口镇久康养老院忙碌。摆放音响、搭建舞台,为老人表演文艺节目做准备。
政协文艺志愿服务队由太康县政协于2024年建立,吸纳各类志愿者210多人,涵盖文艺表演、理发、义诊等志愿服务项目。“一个星期来养老院表演2场戏,让我们过足了戏瘾。”说起政协文艺志愿服务队的优点,83岁的丁耀申老人笑声爽朗。
“2024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物质条件富裕了,老人追求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意愿特别强烈。”太康县政协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时昶向记者介绍。为此,2024年县政协全会期间,李红、孙振江、岳恒旭等委员提交了“加速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提案。采纳委员建议,太康县迅速组建了由文艺爱好者、理发师傅、医护人员等参加的政协文艺志愿服务队。两年来,服务队积极开展演出进村、进养老院、文化入户等志愿服务活动,满足了老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政协文艺志愿服务队的指导下,今年久康敬老院成立了“银龄文艺团”,文艺团吸纳养老院10名高龄文艺爱好者加入。目前,“银龄文艺团”自编自导了10多部赞颂党的好政策、弘扬中华孝道文化的快板、评书、戏曲剧目。“我们每天聚集在一起,自娱自乐,生活惬意。”86岁的李美荣老人笑着说。
这边演出热闹非凡,在50公里外的太康县高朗乡高北村居村联养点,理发、义诊服务同样温暖人心。
“爷爷,你喜欢啥样的发型?”“小伙子,给我来一个平头吧,好打理。”志愿者孙文龙将85岁的郭玉岭老人扶到椅子上坐下,系上围裙,细心地询问老人的需求。根据老人的个人喜好,孙文龙很快给他剪出满意的发型。
在义诊区,每个点位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医护志愿者耐心地为老人测血糖、量血压,对常见病、慢性病进行了初步筛查、诊断和治疗,并向老人讲解了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有文艺演出,还有义诊、理发,住在这里真开心!”联养点89岁的王翠花老人笑容化在皱纹里。
据统计,2024年以来,太康县政协文艺志愿服务队已在全县23个乡镇120多个行政村、62个养老机构开展文艺演出、理发、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270多场次,为8万余名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整合多方资源力量,举办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为老人送去欢乐与温暖,让老人们真切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尊重与关爱。”太康县政协主席朱希炎表示。(通讯员 王青俊 焦高园 记者 王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