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理论研究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区域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区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深刻把握“通宏洞微”的治理智慧——以系统思维统揽全局,以人工智能洞察细微,必将推动区域治理范式实现深刻变革,开启现代化治理新篇章。
一、系统思维:把握区域复杂巨系统的治理智慧
系统思维作为“通宏”的理论根基,为理解区域的开放性、复杂性和巨系统性特征提供了科学指引。区域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其内部各要素非线性交互,与外部环境持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在区域治理实践中,必须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理念,将区域发展置于国家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标志着我国已突破传统行政区划局限,将区域视为要素流动、功能互补、协同共进的有机整体。政策制定需全面考量其对区域系统的多维影响,从产业布局到生态保护,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无不要求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充分体现了对区域系统复杂性的深刻把握。
这一思维在具体实践中转化为“多规合一”的治理创新。通过构建统一的时空信息平台,实现各类规划的有机融合,确保各项政策在目标导向、时序安排和空间布局上的协调统一。同时,依托政策仿真系统,开展多情景、多目标的模拟推演,前瞻研判政策实施的系统性影响,这是把握区域系统运行规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人工智能:洞察区域复杂系统的治理利器
人工智能技术为“洞微”提供了强大支撑,是理解和应对区域复杂巨系统挑战的关键工具。依托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智能算法,我们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挖掘规律、预测趋势、识别风险,实现对区域系统微观运行的精准把握。
在环境治理领域,融合多源数据,运用AI算法实现污染源实时追踪、排放热点精准识别,推动治理模式从粗放式管控向精准化治理转变,这是应对区域生态系统复杂性的有效途径。在城市交通治理中,智能信号控制系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动态优化信号配时,显著提升路网运行效率,体现了对城市交通系统复杂运行的精准调控。
三、系统思维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实践
将“通宏”的系统思维与“洞微”的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是把握区域复杂巨系统规律、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创新探索。这一融合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其一,决策支持维度,构建“数字孪生城市群”,通过在虚拟空间创建区域系统的精准镜像,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与发展趋势的模拟推演。决策者可在数字空间进行政策实验,评估不同方案的系统性影响,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其二,执行操作维度,建立智能调度体系。以区域应急管理为例,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系统可自动生成最优救援资源配置方案,统筹调度各类资源,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高效协同,这是应对区域系统突发危机的有效手段。
其三,反馈优化维度,通过持续监测政策实施效果,运用AI算法及时识别执行偏差和系统风险,实现治理策略的动态调整与持续优化。这种“监测—评估—优化”的闭环管理,确保治理体系能够适应区域系统的动态变化。
四、实践路径与未来展望:谱写区域治理新篇章
推进“通宏洞微”治理范式转型,需要着力构建四大支撑体系:一是建设区域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打造感知全面、互联互通的数据基座,为把握区域复杂巨系统运行状态奠定基础。二是构建智能决策支持平台,整合各类AI模型与算法工具,为各级治理主体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决策支持服务。三是完善协同治理机制,打破数据壁垒和行政壁垒,建立适应区域系统开放特征的协同工作流程与制度规范。四是培育复合型人才队伍,打造既精通系统思维又掌握AI技术的治理人才方阵,提升对区域复杂巨系统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展望未来,随着大模型等新一代AI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区域复杂巨系统的认知和治理能力将实现新的飞跃。将构建起更加智慧的区域治理体系,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从分散治理向协同共治的历史性转变。
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治理理念与治理体系的深刻重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系统思维把握区域复杂巨系统运行规律,以人工智能提升治理精准性,我们必将开创区域治理现代化新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武义青系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经贸大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