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政协要闻
“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分阶段有步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是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新变化、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需要,是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要求、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意义重大。”中共中央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在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
“十五五”时期,中国怎么干?如何准确理解并把握“十五五”时期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与“十四五”时期相比,“十五五”时期会进一步围绕哪些主旨展开、聚焦哪些重点议题?这场发布会透露出诸多重要信息。
全会最重要的成果
江金权介绍说,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的起草是在党中央领导下进行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文件起草组组长,亲自擘画、全程指导、把脉定向,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他介绍说,《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抓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为分论,分领域部署“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第三板块主要部署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等任务。
“全会召开期间,与会同志对《建议》讨论热烈,给予高度评价。普遍认为,《建议》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纲领性文献,指导方针科学精准,发展目标清晰明确,任务举措求真务实,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江金权说。
明确“十五五”时期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介绍说,《建议》准确把握我国发展历史方位,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韩文秀介绍说,《建议》强调,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他说,《建议》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韩文秀说,“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7个方面:一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二是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四是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五是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六是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七是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韩文秀表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是需要优先补上的最大短板。《建议》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中国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了12项战略任务,明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第一条,足以说明实体经济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分量。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说:“中国经济靠实体经济起家,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如何进一步壮大实体经济?郑栅洁用“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这4个关键词进行了详细阐释:
对于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建议》提出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举措。作为我国产业体系的“基本盘”,传统产业增加值在制造业中占比80%左右。郑栅洁表示,初步估计未来5年会新增10万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释放出巨大的发展动能和民生红利。
对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建议》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郑栅洁说。
对于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建议》提出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等举措。这将加快促进经济生态重塑优化、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打开经济增长新空间,这又是一个巨大的新市场。
对于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议》提出加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举措。我国已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邮政快递、电力、宽带等基础设施网络。这些举措将更好地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融合、安全高效发展,发挥更强支撑保障作用。
对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重要部署
“面向未来5年,《建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发布会上说,《建议》突出国家战略需求,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十五五”时期,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阴和俊介绍,《建议》从4方面作出部署: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突出国家战略需求,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阴和俊表示,《建议》部署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增强体系化攻关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更多国家科技攻关任务。
阴和俊指出,《建议》部署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协同育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阴和俊说,《建议》部署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谈到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目标,阴和俊表示,将持续加强“十五五”人工智能顶层设计和体系化部署,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力开发新的模型算法、高端算力芯片,不断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根基。推动国际交流合作,让人工智能成为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推动普惠共享。
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大机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了专章部署,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发布会上表示,这体现了党中央对开放工作的高度重视,释放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强烈信号。
《建议》从四方面对“十五五”时期的开放工作作了重要部署:一是积极扩大自主开放;二是推动贸易创新发展;三是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四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对于“十五五”时期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吸引外资的安排,王文涛指出,下一步,在开放和引资方面,我国都不搞损人利己、零和博弈,而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主要从两个方面发力:
一方面,要把中国大市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中国现有14亿多人口,未来十多年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市场潜力巨大。“我们将大力提振消费,打造‘购在中国’品牌,让商品和服务消费都‘火’起来;我们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利润场;我们将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许多跨国公司告诉我们,‘投资中国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王文涛说。
另一方面,要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大机遇。“外企不是外来客,而是一家人”,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也是外企的机遇。比如,我国实施的以旧换新,以汽车为例,全面落实国民待遇,外资品牌销量占了汽车以旧换新的1/3。我国将按照“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要求,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王文涛还透露,服务业是接下来开放的重点,要扩大增值电信、生物技术、外商独资医院等开放试点,有序扩大教育、文化领域自主开放。商务部将持续优化服务,办好外企圆桌会,把企业的“需求清单”变成我们的“服务清单”,擦亮“投资中国”品牌,让外资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共享中国发展新机遇。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左右”
“十四五”以来,中国的卫生健康和人口发展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同时,卫生健康发展和人口公共服务还有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发布会上介绍说,《建议》立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对卫生健康和人口方面又作出了进一步的谋划和部署。
雷海潮表示,在加快建设健康中国方面,《建议》重点部署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发展与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为民众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和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雷海潮介绍,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方面,《建议》重点部署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议》明确倡导积极的婚育观,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政策,发挥育儿补贴、个税抵扣等政策的综合作用,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补助示范试点,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化服务,有效降低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建议》部署推动老有所养。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
《建议》部署推动老有所为。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的年龄限制政策,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雷海潮称,希望通过五年的努力,能够使得中国人口的人均预期寿命从2024年的79岁基础上再提升1岁,达到80岁左右,这对于满足和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新期待,将是一个标志性的工作,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成效。“我们分析,这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记者 王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