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委员风采

王东升(左一)现场调解宅基地建房纠纷情况。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东升: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政协委员、清河驿乡后王村党支部书记。
“王委员,十字街北街又堵死了!昨天俺送孩子上学差点迟到,堵车堵得走不动!”
“王委员,俺爸去街上买菜,到十字街北街那个地方,差点让车碰着,你帮忙想想办法!”
9年政协委员履职路,15年村支书扎根史,像这样带着焦急的呼声,时常传到王东升的耳边。从道路交通到设施建设,从人居环境到婚俗民风,王东升始终怀揣着“为民发声、为民解忧”的赤诚初心。
写提案为民发声
办实事为民解忧
2023年前,群众口中的“十字街北街”,是压在王东升心头的“老大难”。
作为政协委员,王东升经过细致调研,发现了症结所在——北街是乡域核心路段,不仅汇集农贸集市、大型超市和20多个商铺,更是周边4个村庄到镇区购物、接送学生的必经之路,特别是有农贸集会时,小商贩的三轮车、接送学生的电动车、过往小轿车和货车挤在仅6米宽的道路上。
“得修一条分流路。”王东升连续一周早出晚归,走遍后王村、西店自然村周边地块,最终提出《关于修建西店自然村至清东路道路的提案》。在提案中,他对道路规划及建设意义充分说明:“这条路全长2.56公里,其中1.8公里经过后王村,建成后能分流北街60%的车流,还能带动沿线4个村的农产品运输。”该提案在西华县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提交后,县交通局作为承办单位,清河驿乡人民政府协同配合,实施宽7米的柏油大道修建项目。
项目刚启动,新问题就来了:后王村有42户村民的耕地在规划路线上,有的村民担心“补偿款不到位”,有的村民“舍不得土地”,拒绝放线施工。
存在阻力怎么办?还得商量着来。王东升立即在村室召开“有事好商量”议事会,把规划线涉及土地的村民、施工方、乡干部请到一起:“修路是为了大家出行方便,想一想将来去县城、送学生不再担心堵车烦恼,不是一件好事吗?大家担心的补偿问题,我跟相关部门沟通,按政策执行,请大家相信我!”
他的诚恳打动了在场的人,经过协商,所有占地村民都在同意书上签了字。2023年10月,柏油大道顺利通车,“王委员办了件大实事,现在出门再也不用担心堵在路上了!”
众人议事聚合力
难题破解有妙招
白墙黛瓦写意水墨,村头浅塘水清岸绿,村民在文化广场、树荫游园拉家常、话收成——如今走进后王村,这幅和谐图景让人很难想象,一年前这里还是850平方米的坑塘,一下雨就积水,黑臭水味能飘半条街。
此前几次整治,要么因“填塘建啥”意见不统一而搁置,要么因整治后管护不到位而反弹。
“村里的事,得让村民说了算。”王东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指导,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琢磨破解之道。“填了建停车场?”“搞养殖会不会再污染?”“如何转化利用才能增加集体收入?”经过充分讨论,最终经“四议两公开”程序定下方案:填平坑塘转化提升,通过公开竞租进行发包搞种植。如今,昔日的“垃圾带”变成了“增收田”,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还为村集体增收7.2万元,集体资源真正活了起来。
靠着这股“商量着来”的耐心劲,后王村累计拆除违建房屋2处,整治坑塘3个,纠治违规合同1份,收回集体土地7亩,经公开竞租后增加村集体收入40余万元。有了资金活水,村里又顺民意办实事:清淤沟渠4公里,建设桥涵35座,扩宽道路2800平方米,栽植绿化树200余株,基础建设更强,生态环境更美,后王村变成了远近闻名、治理有效的“明星村”。
用“商量”代替“评判”
纠纷化解不“升温”
“村民吵架声就是‘预警铃’,慢一步,小矛盾就可能变成大疙瘩。”这是王东升15年村支书生涯的“调解心得”。无论是常见的土地边界纠纷,还是棘手的宅基地矛盾,他总能赶到现场,用“商量”代替“评判”,让双方心服口服。
“你家庄稼种到俺家地界里干啥?”“这明明是俺家的地,俺都种了几十年了,凭啥说是你的?”今年春天,王大爷和王大叔因土地边界起了争执,吵得面红耳赤。听说吵架的消息后,王东升骑上电动车,5分钟就赶到了现场。
“别吵别吵,都是老邻居,为半垄地伤和气不值当。”王东升先按住双方火气,随即叫上熟悉情况的老党员、村民代表,取回分地时的原始底册,在众人见证下用卷尺重新勘边定界。划清界限后,王东升转头向村民劝道:“种地不易,互相让点方便,比啥都强。”一番情理交融的调解,两人脸上的怒气渐消,最终握手言和。
今年以来,王东升累计调解各类纠纷32起,从宅基地边界到田间排水,从邻里口角到家庭矛盾,每一起都做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村民们常说:“有矛盾找东升,他办法多、处事公正,总能把‘疙瘩’解开,还不让人记仇。”而王东升总说:“咱是政协委员,也是村里的当家人,化解矛盾不是‘压下去’,而是‘疏开来’,让大家都满意,村里才能和谐。”(通讯员 吴梦迪 记者 王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