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今年1—8月,贵州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03.12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排名全国第二、西部第一,已连续8个月实现正增长。省委、省政府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增加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供给,截至8月底,在建项目117个,已完成投资约149亿元。
日前,在贵州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副省长郭成林针对本次常委会会议的协商主题通报了“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关情况。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如何将这份宏大的政策蓝图,转化成老百姓可感可及的鲜活生活图景?省政协在今年5月围绕城市更新开展委员视察,向省委、省政府报送专题报告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委员开展专题调研和议政协商,力求把情况摸得更透、把建议提得更实。
盘活存量、托底安置,不仅是保民生、稳楼市的“关键落子”,更是以存量焕新撬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存量房多为传统高层产品,与‘可生长户型’等新型产品相比竞争力不足”。周华委员建议双向发力破解分化,一方面,严格落实《贵州省高品质住宅设计导则(试行)》,以“功能适配、绿色健康、配套兑现”为核心,按客群需求精准设计户型。另一方面,通过灵活拆改、智能配套、社区服务集成等复合功能,推动未售存量房升级。同时,创新“资金筹措﹢业态植入”模式,打通“旧房改造”品质提升最后一公里。
黄懋委员将视线聚焦逾期项目和安置房建设。他建议,建立“政府主导﹢国企实施﹢社会资本投资代建”模式,将逾期交付项目处置纳入城市更新总体规划,同步提高安置房建设标准,推动从“有其居”到“优其居”,从“将就住”到“讲究住”。
“‘好房子’离不开‘好服务’来维护。”石邦林委员建议,引导房企从短平的“开发销售”转化为持续的“运营服务”,完成从“开发商”向“美好生活服务商”的价值跃升。
邹发明委员从“以质价匹配推动物业纠纷源头化解”切入,指出高收费、低服务等突出问题,建议完善相关制度并提升业主自治能力,构建“质价相符、权责对等”的物业服务新格局,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对“好服务”的期盼。
随着协商的深入,建设贵州“好房子”的理念愈发清晰。它不再是孤立冰冷的建筑单元,而是能与自然共呼吸、与城市同脉搏的“活力细胞”。
“建议构建全龄友好的社区空间……”邓琴委员描绘了“未来社区”的生活场景:“一站式”邻里中心实现“下楼即满足”的便利,智能安防、AI监测守护居民安全,“碳积分”奖励引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技术理性与人间烟火得到平衡,社区成为持续滋养生活的成长性家园。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贵州正从传统旅游观光目的地向高品质旅居生活目的地转型。这里的“好山好水好房子”,不只是本地人的专属,更向四方旅人敞开怀抱。曹鸣凤委员提出,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坚持全省“一盘棋”,统筹布局旅居地产项目。她建议,将农耕文化、传统工艺、风土人情有机融入“旅居﹢”产品体系,探索“规划引领、体系支撑、场景丰富、共治优化、旅居带动”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省政协主席赵永清表示,要顺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围绕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建真言、献良策、出实招,把群众的“愿望清单”变成政协的“履职清单”,助力城市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地发展。(通讯员 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