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中的提案故事丨扫除创新路上“拦路虎”——《关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提案》背后的故事

2025-10-22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2025年,民进中央围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上海开展专题调研。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十四五”规划将创新置于具体任务的首位,明确要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擘画了到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远景蓝图,为我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助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对“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破解长期存在的基础研究短板、打通协同创新梗阻,助力“十四五”时期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等目标的完成?“科技创新是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和新机制的关键,是应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风险和挑战的‘破局之钥’。”聚焦科技创新这一“国之大者”,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民进9组提交的《关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紧扣“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的部署要求,聚焦基层创新实践的现实需求,获评“全国政协2023年度好提案”。

这件提案是深度合作的成果。

记者从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了解到,自2016年3月民进中央与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院建立合作交流机制以来,双方每年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持续交流研讨。长期从事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的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会副主任张凤,全程参与其中。

2022年11月,民进中央向张凤发来了《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提案约稿函,她欣然接受。此前,她曾受中国科学院委托,承担了“关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大问题”的课题研究,多次带队走访科研院所和企业,访谈20余位专家学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随后,张凤带领团队梳理近两年的研究工作,提交了“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素材。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将张凤团队报送的材料,与民进江苏省委会有关调研成果相结合,最终形成《关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提交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

聚焦“十四五”规划指出的“基础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问题,该提案深入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体系效能存在的不足:2022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重为6.57%,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国内科研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不足1%,而国外主要创新型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超过6%;科技攻关项目“点源汇集、分布零散”,难以聚力突破“卡脖子”技术;产学研主体缺乏长期稳定的深度合作,供需信息不对称导致创新资源配置低效。

针对以上问题,提案从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在突破基础研究短板方面,建议“健全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在完善协同创新体系方面,建议设立“产学研协同专门化领导小组”;在破除成果转化障碍方面,建议构建“政府﹢专家﹢市场”互动平台……

提案提交后,提案承办单位之一的科技部高度重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认真办理、研究采纳其中的建议。张凤和她的团队也看到,科技部在推进一系列工作中,很多部署与提案建议高度契合。例如,“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基础研究,加强重点领域超前部署”等。

“高质量的提案,必须踩准政策的鼓点,必须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张凤有感而发:“提案建议不能泛泛而谈,一定要有解决方案,目的是有效推动发展。”

令无数科技工作者倍感振奋的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工作屡屡开创新局面——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稳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年居世界第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新成果,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位列第11位,科技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这些新变化、新成就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任务任重道远。“有些问题不是立竿见影就能解决的,需要提案者持续跟踪,结合新情况不断提出新建议。”张凤说:“提案的办理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接下来,民进9组的委员们还将围绕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领域继续建言献策,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记者 刘彤 见习记者 肖一笑)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