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委员建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一系列粮食安全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推动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我国粮食产量从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到2024年首次突破1.4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远超国际公认安全线,中国不仅牢牢端稳了自己的饭碗,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粮食生产能够不断克服资源约束、自然灾害等挑战,实现连年丰收,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察粮情、问农事、谋振兴,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等深刻论断,为做好粮食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启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动粮食安全法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应时而出,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全方位的制度保障。这份对粮食安全的念兹在兹和一以贯之的战略部署,是凝聚合力、攻坚克难、再创佳绩的核心所在。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早稻总产单产实现双增。在稳丰收的背景下,我们仍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这是由我国基本国情、世情农情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求共同决定的。
首先,这是应对发展环境不确定性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地缘政治冲突、极端天气事件、国际粮食市场波动频繁。只有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才能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保持战略主动,“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其次,这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现实需要。我国人多地少水缺,在人均耕地资源稀缺的“硬约束”下,粮食持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肉蛋奶等需求增长间接增加了粮食消费,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将长期存在。必须通过科技进步和内涵式发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挖掘增产潜力。
再者,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巨大的粮食需求必须主要依靠自身生产来满足。没有农业强国的支撑,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没有粮食安全的稳固保障,现代化进程就可能因基础不牢而受阻。粮食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和安全问题,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民生福祉的头等大事。
面向未来,谋划“十五五”,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增强忧患意识,按照系统思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要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必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要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要保数量,更要提质量,加强黑土地保护,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不断提升耕地基础地力,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要着力提升大面积单产水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今年是农业农村部启动全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进入启动实施的第三年,实践充分证明,提高单产是提升粮食产能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必须坚持“藏粮于技”,以“良田、良种、良法、良机”深度融合为核心,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发展智能农机装备,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
要有效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要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稳定农民预期,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等问题。同时,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要大力推动全链条节粮减损。节粮减损等同于粮食增产。要持续在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各个环节强化管理,推广智能化收割、科学储粮、适度加工等技术,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浪费。要深入推进“光盘行动”,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形成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新风尚,打造更高层次、更可持续的“无形良田”。
要不断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和应急保障机制,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和预期引导,确保粮食市场平稳运行。畅通“产购储加销”环节,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提升粮食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同时,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适度进口调剂余缺,深化国际粮食合作,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基础仍需巩固。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筑牢大国粮仓的坚实基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 吴宏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