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察调研工作动态

调研现场丨“学术荣誉”与“产业报国”也可兼得

2025-10-21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一张博士学位证书,一份体制内的稳定工作——这是大多数人给博士规划的人生路径。在记者跟随全国政协“支持民营企业系列政策效应”视察团视察的路上了解到,泛锐熠辉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栋嘉的选择却与众不同。这位西北工业大学培养的材料学博士,在苦读14年之后,毅然选择了一条产业报国路。

姚栋嘉表示:“在高校里,我们能看到很多非常好的研究成果,技术指标很先进。但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论文和实验室阶段,真正能够转化为市场产品的比例并不高。我们投入了那么多研发资源,如果不能真正服务于产业发展,大量宝贵的创新成果因转化‘最后一公里’不畅而被束之高阁,实在可惜。”

姚栋嘉于2016年博士毕业后返乡,并在河南巩义创立了泛锐熠辉复合材料公司。他深知材料技术的突破对制造业升级的意义,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搭建生产线,攻克工艺难题,成功将实验室里的“黑科技”转化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材料产品。

当姚栋嘉向视察团介绍硅基气凝胶材料样品时,其“水湿不了、火烧不了”的特性引起大家的关注。“气凝胶是目前已知导热率最低的固体材料,”姚栋嘉介绍,“在实验室做出一个样品,与在工厂实现稳定批量的生产,完全是两回事。我们需要解决无数在实验室里遇不到的问题:工艺稳定性、成本控制、市场对接……”

姚栋嘉发现,民营企业吸引高端人才面临一个现实瓶颈——职称评定。在传统职称评定体系下,离开高校和国企的科研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变得模糊,这成为许多博士“不敢下海”的重要原因。

“我们要让科学家在民企也能获得很好的职业环境和发展空间。”姚栋嘉推动公司在全省率先建立起与国有单位对接的职称评定体系,并开创了企业博士职称评审绿色通道。这一突破性举措,为十余位博士解决了高级职称评定问题,让他们能心无旁骛地投身科研一线,不必再在“学术荣誉”与“产业报国”之间艰难抉择。

一位团队核心成员感慨:“在这里,我们既能专注科研,职业发展也有保障,真正实现了‘鱼与熊掌兼得’。”解除了人才的后顾之忧,团队迸发出惊人的创新活力。他们聚焦国家急需的关键材料,成功打破了美国在气凝胶技术领域的长期垄断,让实验室的创新成果真正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程中,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科技工作者正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力量。姚栋嘉和他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报国之路,条条皆通衢。(记者 肖楠)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