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陕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奋力追赶、敢于超越,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
“十四五”时期,陕西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持续深化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3.6万亿元、比“十三五”末增加1万亿元以上,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回升向好、稳中有进、动能增强、质效提升的生动局面。
这五年,陕西省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聚焦“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陕西实践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汇聚奋进“十四五”强大合力
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需要三秦儿女勠力同心、团结奋斗。
省政协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为“十四五”时期全省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省政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人,用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鼓舞人,用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感召人,为推动“十四五”时期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主席会议成员带头走访173户省政协委员企业,精心组织开展委员读书活动,引领各界形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共同意志。
改革潮起,击鼓催征。省政协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两次召开常委会会议,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到会参加联组讨论、听取委员意见建议。开展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宣传,举办“画好同心圆 奋进新征程”主题宣讲活动,有力营造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
省政协在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上强化引领,专门召开常委会会议,邀请省委主要领导同志作专题辅导,作出学习贯彻决定,引导各界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给予全省上下的政治关怀、思想指引、奋斗感召、精神鼓舞,团结一心把习近平总书记为陕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聚焦重点工作履职建言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等重点工作履职建言,协商议政质量显著提升。”今年9月25日召开的陕西省委政协工作会议对近年来省政协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十四五”时期,陕西省委聚焦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目标,作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以此作为全省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2023年,省政协将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作为开年第一课题,主席会议成员带队赴全省10个市51个县(市、区)“解剖麻雀”,形成的5份调研报告数据翔实、分析透彻、建议精准,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精心组织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以产业提质增效引领县域经济争先进位”“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在‘提质、保障、排阻’上见成效”“深化运产贸结合,以通道流量推进开放型经济行稳致远”“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系列调研协商成果得到积极采纳和全面转化。
2024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达到1.68万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约57%;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76万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9.5%;进出口增长12.3%,其中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增长48.1%;新建5G基站2.6万座,5G基站累计达到12.2万座……以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为引领,陕西经济正在加速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凝聚着省政协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的不懈努力。“十四五”以来,省政协共组织视察考察调研212项,调研报告累计得到省级领导批示220次。“不认真调查不发言、不深入研究不协商”已成为政协委员的共同履职理念。
精心组织协商议政
有效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
五年来,省政协以“秦商量”协商议政平台为牵引,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商议政格局,累计开展集中协商活动98次。
围绕“强化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紧扣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等问题组织协商,积极探寻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之策,为省委、省政府出台《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关于全面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提供参考。五年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获批建设,“三项改革”实践经验上升为国家改革举措,全省科技创新产出水平指数居全国第4,航空、现代煤化工、工业母机、集成电路、先进结构材料5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培育形成,34条工业重点产业链产值达到2.25万亿元。
围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相继召开“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等协商会议,为缩小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建良言、添动力。“十四五”以来,陕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连续4年在国考中取得“好”等次,2024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居全国第4,三秦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围绕“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就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中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等问题召开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等30多场次。开发陕北水土保持碳汇、建立水权交易市场、提升入黄排污口整改水平等建议转化为“护山、守河、治污”的具体措施。2024年秦岭陕西段生态质量指数达到“一类”最高类别,黄河干流陕西段连续三年全部达到Ⅱ类水质,2023年度、2024年度陕西在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
围绕“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分别就“提升开放平台功能”“加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等问题议政建言,关于开通西安至香港直达高铁的提案落地,《关于加快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推动枢纽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被纳入省级规划……通过在商量中出共识、出办法,助力陕西加快补齐“开放不足”短板,走向中国向西开放的最前沿。
扎实履行民主监督职能
切实助力规划任务落实
五年来,省政协认真落实“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增强民主监督实效”的重要要求,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实施《民主监督工作规划》,全力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落实。
紧盯发展目标,持续跟进监督。围绕省“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目标,连续四年跟踪监督,助推全省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落实落地,今年以来全省设区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8.3%、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9.8%。围绕“营商环境便利度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目标,每年选取“小切口”议题开展监督,召开各类座谈会、反馈会超百场,助推全省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不断深化,34件国家下达的“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部上线,企业开办实现1个工作日内办结。
助力风险防范,守护安全底线。围绕“加强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防范,推进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组织会议监督,聚焦学校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健全和完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等问题及时加强监督,系统助推健全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基层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防范体制机制。
深耕民生实事,情系百姓福祉。“十四五”以来,广大委员持续关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多种方式灵活开展监督,累计立案提案4129件、编报社情民意信息2356篇。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劳动保障工作、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等监督成果有效促进规划的民生任务落地,有力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三秦百姓。
回望“十四五”,陕西发展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迈向“十五五”,陕西省政协将持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定信心、砥砺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陕西实践中更好发挥制度优势、展现新的作为。(通讯员 张欣 记者 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