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甘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支持敦煌研究院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好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保护、传承和弘扬甘肃文化,深入挖掘甘肃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研讨会,牵头发起甘肃省南梁精神研究会……“十四五”期间,甘肃省政协牢记殷殷嘱托,始终将助力文化强省建设作为重要使命,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文化资源丰厚的省情实际,主动担当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在挖掘文化内涵、激活文化价值、拓展文化影响的实践中持续发力,为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政协力量。
开展学习研讨
在深学细悟中高举思想之旗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体系,树立起了新时代党的文化旗帜。
甘肃省政协党组高度重视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贯彻工作,多次在党组会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上传达学习,进行交流研讨,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先后开展“努力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等专题调研和课题研究,启动了《人文甘肃(市州卷)》编纂工作。
思想凝聚力量,旗帜昭示方向。2024年5月24日,甘肃省政协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研讨会在兰州举行,就人民政协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强新时代政协文化建设进行协商研讨。
省政协主席庄国泰在作主旨发言时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精准提炼了“文化自信”这一原创性理论,提出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要求,甘肃政协要在深学细悟上展现行动,夯实理论之基,发挥独特优势,坚定文化自信,更好汇聚发展力量,把思想之旗举得更高。
研讨会上,大家表示,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足功夫,一体推进理论学习、研究阐释、宣传宣讲,完整、准确、全面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和实践要求,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赓续文化基因、厚植文化底蕴、助推文化繁荣的实际成效。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甘肃省政协连续多年在“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期间,举办“文化交流与合作论坛”,邀请有关国家部委、部分省(区、市)政协的同志参加。与会嘉宾交流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和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批有创新、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时代号角催人奋进。通过学习研讨,大家深刻感悟习近平文化思想观乎人文、洞察时变的宏阔视野,切实增强践行新的文化使命的责任担当。
着眼典范高地建设
在履职实践中凝聚奋进力量
敦煌,展现着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历经千年岁月沧桑,依然焕发着令人神往的传奇之美,见证着多元文化的交汇融合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023年,甘肃省政协就“努力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开展专项课题调研,围绕典范高地的内涵与标准、交流合作机制建设、人才培养平台搭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扎实的研究。
四季更迭,时光流转,甘肃省政协专项研究课题组几易其稿,最终形成了“努力将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专项研究报告,深刻剖析“典范和高地”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高质量推动“典范和高地”建设的4项13条对策建议,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创造贡献政协力量。研究报告上报后,得到省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
庄国泰先后多次来到敦煌市就文化遗产保护、文旅产业发展开展深度调研。他表示,要聚焦努力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的目标,深入挖掘、研究、展示、弘扬敦煌文化,进一步彰显敦煌在中外交往、文化交流、民族交融中的独特地位,用深沉持久的文化力量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
从敦煌莫高窟到武威天梯山石窟,从礼县四角坪遗址再到黄河文化公园;就文化遗产保护、文创产品开发、秦早期遗址文化公园建设、文溯阁四库全书数字化等提出建议;编纂文史资料5辑约200万字……省政协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献计出力的脚步从未停歇过。
“建议国家层面将建设甘肃先秦文化遗址公园列入文化强国建设重点工程,推进甘肃先秦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重点打造临洮战国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推动在敦煌玉门关汉长城遗址建设长城文化博物馆。”
“建设我省红色基因数据库,建立健全革命文物保护体系,深化创新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积极重塑场景新体验,发挥红色资源的经济效益,在新时代焕发绚丽光彩。”
“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价值促进我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长城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建设先秦文化遗址公园”“大力开发文创产品”……一件件提案正在加速助力甘肃省打造一批具有高辨识度的文化名片,并从中汲取文化滋养,砥砺奋进力量,更好地致力于富民兴陇伟大事业。
践行存史兴文
在守正创新中体现责任担当
文有脉,行必远。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甘肃省政协坚持以守正创新精神,践行存史兴文之责,积极推动甘肃优秀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3年以来,立足系统研究回答甘肃在周文化孕育形成和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周文化对中华文明的独特贡献两个重大问题,将周文化研究作为重点课题,组织省内外有关历史学、考古学专家成立课题组开展深入挖掘和研究,多维度揭示周人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线索和文化脉络,深入发掘周文化的内涵、特质及其价值,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助力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生产力贡献政协力量。
河西走廊作为丝路孔道,是历史上凉州文化圈的核心区域,东汉时期“凉州三不可弃”的争论,五凉政权心系中原的坚持,盛唐时期通都大邑的中西交流与民族融合,元朝时期“凉州会盟”奠定西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基础等,都见证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
为此,甘肃省政协开展“凉州文化”专项研究,坚持以史为鉴,提炼出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史学贡献。这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开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陕甘边人民群众创建和发展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逐步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和特殊贡献。2025年10月13日,由省政协牵头发起的甘肃省南梁精神研究会在兰州成立。研究会将发挥政协存史兴文职能优势,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把研究会建成南梁精神研究阐释和传承弘扬的重要平台,建成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重要阵地。
从敦煌文化的弘扬到红色文化的传承,从文化遗产的保护到文旅产业的发展,十三届甘肃省政协始终以助力文化强省建设为己任,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协商”中凝聚共识,在“建言”中推动实践,为甘肃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了政协智慧与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文化强省建设的不断推进,甘肃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通讯员 王钊 贾庚 唐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