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研究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

2025-10-20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五年规划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作出许多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

五年规划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自1953年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起,至今已编制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其中改革开放以来编制了9个。这些规划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基本国情是“一穷二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一辆汽车、一辆拖拉机都制造不出来”。我们党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把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的目标。1951年,党中央决定自1953年起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目标是推进国家工业化的建设。之后,除了1963—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有间断外,编制和实施了“二五”至“五五”计划。这个时期,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化国家。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进程。我们党在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部署,明确提出“三步走”战略。五年规划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显。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五年规划的内容和形式也相应调整。“六五”计划将国民经济计划更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十一五”规划将“计划”更名为“规划”,以更好地发挥五年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业大国,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更加巩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建议起草组组长,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五年规划工作,就五年规划编制提出一系列要求。“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这个时期,在五年规划的引领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通过长期实践和探索创新,我们党形成了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这一独特而有效的治国理政方式。每一次编制五年规划,党中央都要召开全会,提出关于制定五年规划的建议,阐明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使五年规划更好体现党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意图。与此同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使五年规划充分反映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这既是充分表达民意的过程,也是凝聚社会共识的过程。五年规划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彰显社会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越性,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五年规划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五年规划的内容、形式和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伴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丰富完善。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五年规划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调整完善。从规划性质看,从早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指令性计划调整为指导性计划,再调整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战略性、纲领性、指导性规划;从规划理念看,从追求发展速度转向注重发展质量,再到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从规划内容看,从经济建设到经济社会发展,再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规划指标看,从以经济指标为主,再到吸纳更多社会、文化、绿色发展指标;从规划实施看,从政府主导转变为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有利于构建有效市场的运行机制。五年规划将党和国家的发展理念、战略意图、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统一发布,给市场经营主体明确的发展方向和预期。五年规划加快市场基础设施联通,推动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五年规划将发展和改革统一起来,提出发展目标任务与改革重大举措相结合,既通过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又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是党领导下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特色鲜明的实践。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个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如此持续不断地制定五年规划。五年规划凝聚全社会共识,激发全体人民奋斗力量。如今,国际社会在解读中国发展成功的密码时,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五年规划,认为“中国善于长远规划值得学习”。

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五年规划保持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连续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的共同目标,就是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向现代化目标迈进过程中,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施工蓝图。五年规划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确定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又是每一个五年期的施工蓝图,确定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重要举措,促进全社会协同发力,引导各类资源优化配置,按照施工蓝图砌筑中国式现代化宏伟大厦。

五年规划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接力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的伟大长征,实施五年规划是新长征路上的接力跑。中国人民正是抱着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念,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棒都要为下一棒跑出一个好成绩。五年规划体现了中国人民雄心壮志,体现了中国人民奋斗精神。依靠这种精神和力量,中国必将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一个规划接着一个规划,一个五年接着一个五年,每个五年都让人们知晓“未来5年,建设这样的中国”,每个五年规划,都激荡起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奋斗激情,汇聚起中国人民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必将把中国式现代化推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作者王一鸣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