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层动态

民革贵阳市委会建言产业升级 精酿啤酒点亮贵阳“巷弄经济”

2025-10-17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国庆假期,一场以“贵阳精酿·世界味道”为主题的精酿啤酒节在贵州省贵阳市火热举办。活动仅3天就累计吸引近15万人次参与,商铺营收突破150万元,并带动商圈周边餐饮、零售营业额提升约20%。

今年以来,在精酿啤酒的赛道上,贵阳正在进行着一场“小而美”的产业突围。特别是9月成立了贵阳市精酿啤酒行业协会,助力产业迈向规范化和协同化发展新阶段。

在推动这一产业发展的合力中,民革贵阳市委会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年初,在贵阳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民革贵阳市委会作了题为《挖掘贵阳市背街小巷精酿文化 打造城市消费新IP》的大会发言。发言得到中共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系统研究、加快落实。在市级统筹推动下,市文化和旅游局、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协同响应,将精酿啤酒纳入生态特色食品产业重点规划,拟定中长期发展路径。

建议的采纳缘于精准的眼光和深入的调研。贵阳市政协委员、民革贵阳市委会主委滕晓君说:“随着贵阳‘一河一道两片’城市更新工作持续推进,背街小巷逐渐成为城市漫步(City Walk)的热门路线,隐藏其间的1200余家精酿酒吧不断走入公众视野,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

此后,民革贵阳市委会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聚焦产业链条短、宣传推广弱、专业人才缺等短板,提出延链补链、独辟赛道、长短结合三大发展路径,推动本土农产品如刺梨、花椒、糯米等融入精酿研发,做大生态特色食品产业;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提升国际知名度;加强人才培育与政策支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滕晓君认为,精酿啤酒深藏背街小巷,成为观察贵阳城市更新的独特切口。精酿酒吧的兴起为贵阳城市更新注入了新活力,不仅提升了社区的经济价值,还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如今,在贵阳市委、市政府持续推动下,本土品牌不断推陈出新,打造出融合酸汤、布依族糯米等地方元素的特色产品,形成“一店一特色、一酒一故事”的多元格局。精酿文化节、博主探店等活动陆续开展,贵阳精酿的知名度与吸引力持续提升。

从一次大会发言引发关注,到一项产业全面萌动,再到一张城市名片的逐步成型,民革贵阳市委会通过扎实调研和高质量建言,推动精酿啤酒实现从巷弄文化向城市IP的跨越。精酿啤酒有望成为“爽爽贵阳”的又一张亮丽名片,为贵阳文旅商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新动能。(记者 黄静)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