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委员风采
2021年,袁风格(左二)在湖南省浏阳市道然湖养蜂基地现场检查种蜂越冬情况。(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袁风格
湖南省长沙市政协委员、浏阳市多友园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三月油菜花,四至五月落叶红花,六月乌桕花,七月半荷枫,十月山桂花……一说起蜜源花种、养蜂技巧、群众工作,村里人称“蜂师傅”的致富带头人袁风格就打开了“话匣子”:
“养蜂这件事,上要关注天气变化,下要关注植被生长,还要处理好追花赶蜜时与当地百姓的关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教他们技能技巧,可不就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懂人文’!”在袁风格看来,养蜂不容易,从曾经的“门外汉”到如今的“万事通”,他一路走来也是在“干中学,学中干”。
1996年,外出打工多年的袁风格决定回乡创业。“家里还有几亩田,加上党和国家政策好,我自己也想在村里干出一番事业。”袁风格做过泥瓦匠、油漆工,养过鸡鸭养过猪,基本上把农村的种养业摸排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养蜂是非常适合湖南山区农民的致富方式。
“湖南气候条件优越,植被覆盖率高,花期长、无污染,开花植物种类多,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花,具有得天独厚的养蜂优势。”袁风格分析,相较传统的养猪、养鸡鸭等养殖业,养蜂投入少,只需种蜂和蜂箱,蜜蜂可以自行觅食,蜂箱可循环使用多年;门槛低,有动手能力的男女老少都可参与,对年龄无特定要求;产量稳定,只要自然条件合适,加上养殖技术成熟,一年可以多次采蜜收获;还环保,一不占田,二不争水,三不抢道路,四不产生“三废”,是实实在在的阳光产业。
从1997年开始接触养蜂,袁风格一路勤恳苦学养蜂技术,在浏阳宝盖寺村创建了自己的第一个养蜂基地。2010年,袁风格在黄桥村成立浏阳市多友园种养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民”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以林中养蜂、林下养鸡为主的产业模式。合作社建有储存蜂蜜的恒温保质库,还有种鸡场、孵化场、育雏场、饲料加工厂等。袁风格则免费帮助农户对接销售平台、联系买主,销售产品的钱都归蜂农。
2015年9月底,湖南省贸促会一位领导带着邵阳城步县铺路水村(现金童山村)驻村干部一行找到袁风格,请他过去帮忙考察发展产业。袁风格拍胸脯就应了下来,10月初他就来到村里,当晚,村里就召集父老乡亲一起开会商量产业发展的路子。
“村里穷,年轻人大都出去务工了,留在村里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孺,当时有部分村民小声议论说,搞产业不如多发点救济金实在。”面对部分村民的“等靠要”思想,袁风格没有选择和他们讲大道理,而是算起了“经济账”:“如果把蜜蜂养好,一箱蜂能年产30斤左右合格蜜,就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靠自己双手双脚致富不比领救济金强?”
为了调动村民的信心,袁风格又放话:“只要你们愿意养,种蜂我提供,不要钱。”他自筹资金40万元,并捐赠100箱种蜂,带着技术员无偿入驻,不仅“连蜂带箱带蜜”给村民,还手把手教他们辨认蜜源植物、摆放蜂群、过箱、分群、抖蜂、割蜜等。受限于自然条件不能养蜂的地方,袁风格也会因地制宜,传授村民养鸡技术。
如今,蜂蜜和土鸡产业成了这个苗寨乡村的特色产业。而袁风格也收获了他的“甜蜜”:“上到八九十岁的老人,下到刚会走路的小孩都认识我。”
2016年至2025年,袁风格累计送出种蜂近千箱、种鸡4000羽,帮扶的足迹遍布长沙浏阳和湘江新区、邵阳城步、株洲攸县、益阳安化等地的15个乡镇。
“吃就一个肚子,穿就一个身子。”这句话袁风格常挂嘴边,从小苦出身的他在生活中不讲究吃穿用度的享乐,但追求知足常乐、助人为乐。对自己培养的技术员,袁风格不论其他,但必有三个要求:“一是必须跟着党走、跟着政府走;二是要认认真真学,把技术学好;三是学成之后一定要把技术传出去,帮助更多人,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
“我也不懂宏大的政策,就只是想着能帮山里的人把蜂产业发展起来,增加收入。”袁风格对“共同富裕”最朴素的解读,就是力所能及地带着乡亲们挣钱,过上勤劳致富的好日子。
2021年,袁风格成为长沙市政协委员。农民、致富带头人、政协委员的三重身份让他拥有更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也让他格外珍惜政协这个发声平台。
“秸秆焚烧不能‘一刀切’,要通过寻找禁烧和焚烧的平衡点,寻求保护农民利益和保护环境的最大公约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建议进一步增强卫星图斑执法规范化,强化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管理保护。”
“搞乡村振兴要稳中求进。选好带头人,才能筑牢基层堡垒,精准落实政策,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改善民生。”
……
说真话、干实事是袁风格的履职风格。他的建议和提案从泥土里来、从村民中来,用他的话说“能将百姓心声摆出来,我心安。”
初心不改,绿水长流。带着这份“甜蜜”事业和自己的“风格”,袁风格稳步迈进在共富路上。(刘洋 王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