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国政协民宗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委员座谈会侧记

2025-10-17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总纲,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由之路。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总结运用历史经验,立足我国宗教工作实际,强化系统观念,加强体制规范建设,加强综合治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0月11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举行委员座谈会,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座谈交流。委员们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重大意义和重点任务,既有理论上的创新也有实践上的新要求,既提供了“任务书”又明确了“路线图”,进一步深化了对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性认识,完善了新时代宗教工作的顶层设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全面、完整、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强化系统观念,坚持系统治理,立足政协实际,为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凝心聚力。

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促进宗教和顺、民族和睦、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和关键路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胡雪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历史意义与实践要求,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宗教界自我变革与依法治理的目标任务。“要积极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继续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增进‘五个认同’,自觉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树立主动作为和自我变革意识,在佛教教义教规、管理制度、礼仪习俗、行为规范等方面,进一步适应时代要求,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张高澄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就宗教工作相关内容进行集体学习,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宗教工作的高度重视。全国道教界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立足道教实际,进一步完善教制、精严教规、严肃教风,提高全面从严治教的行动自觉,系统推进我国道教中国化,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夯实道教健康传承根基,为促进宗教和顺、民族和睦、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是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最新指引,我们要自觉深学笃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我国伊斯兰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五观’,不断增进‘五个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矢志不渝地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驻会副会长阿地里江·阿吉克力木表示,要进一步强化文化润教,重点做好《古兰经》译解工作,深入推进伊儒会通思想的创新转化与运用,更好彰显我国伊斯兰教的中国精神、中国品格和中国价值,推动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宗教必须与其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相适应,才能更好地生存与传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天主教主教团驻会副主席郭金才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推动我国宗教健康传承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进一步发挥好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广大神长教友不断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要系统推进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扎根中华大地,浸润中华文化,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指出了我国宗教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找准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又提供了解决的方法,是我们下一步系统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吴伟庆表示,全国基督教界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方法和路径,持续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水平,全面从严治教,完善教会内部规章制度,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着总书记对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宗教工作的深刻洞察和深邃思考,进一步提高了党对宗教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丰富和完善了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陈宗荣表示,要全面完整准确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深化对宗教工作战略性、基础性、现实性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丰富内涵和原则要求,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导,及时研究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化对宗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研究,运用“两个结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积极构建中国自主的宗教学知识体系。

“党的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关系信教群众思想认同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保密局科技委主任吴世忠表示,要创新党建引领,让基层宗教工作“有魂”,不断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五个认同”;创新科技赋能,让基层宗教工作“有智”,用科技推动宗教事务治理;创新文化浸润,让基层宗教工作“有根”,用中华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使宗教既“守住根脉”,又“跟上时代”;创新法治保障,让基层宗教工作“有序”,把基层基础工作做“实”、把综合治理做“活”,以有力的基层治理,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冠梓看来,当前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短板,应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深入开展宗教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张冠梓表示,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以法治为抓手推动宗教工作领域深化改革,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宗教问题,构建高效的宗教事务工作格局和跨部门协同治理体系。

“全面推进宗教工作法治建设,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贯穿始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潘毅琴建议,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执法程序,创新执法方式,不断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创新发展。(记者 孙金诚)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