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对于安徽而言,创新发展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安徽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上持续发力,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
助力持续擦亮“金字招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考察安徽,始终聚焦创新发展,为安徽发展擘画了“三地一区”战略定位。
近年来,安徽始终把打造“三地一区”作为最大政治、最大动力,推动全省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新质生产力加速壮大,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迸发。
9月28日,安徽发布“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数据显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三五”末的3.87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06万亿元,连续跨越了4万亿、5万亿两个台阶。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安徽进入了经济大省的行列。
与此同时,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的安徽,业已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布局重地——合肥国家实验室“总平台”“总链长”地位不断夯实,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成,在建大科学装置数量翻番,五大研究院组建运营,合肥滨湖科学城实体化改革加快推进,未来大科学城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全国首个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获批,这些都有力提升了安徽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位势。
蓬勃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激发着人民政协的履职热情。
5月26日至27日,安徽省政协召开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资政会,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和委员们共商创新发展。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是“三地一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徽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
在“科技创新策源地”这面金字招牌之下,近年来安徽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加快建设,“人造太阳”、稳态强磁场等运行刷新世界纪录,九韶内核软件、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等打破国外垄断……
而招牌的持续闪耀,需要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赋能。今年伊始,“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被列入安徽省政协年度重点协商计划。委员们围绕基础研究的合理布局、成果转化的短板补齐、企业主体的培育壮大、创新生态的优化完善等方面提出真知灼见,最大程度凝聚智慧和力量。
会议形成了92篇会议发言,彰显着人民政协情系发展的情怀和智慧。除此之外,全省牢记嘱托、砥砺前行的共识进一步凝聚。
会议认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安徽的重大任务。大家一致表示,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做好“新”“强”“补”三篇文章
在资政会召开3个月后,安徽省政协的另一场协商“大戏”,再次聚焦“三地一区”建设。
8月28日至29日,安徽省政协召开“科学谋划‘十五五’重点产业发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专题协商会。
在这场同样是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上,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与委员们共话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安徽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感恩奋进、实干笃行,推动产业发展高歌猛进。
产业规模“大幅跃升”、产业创新“蓬勃兴起”、制造强省“阔步前行”、传统产业“提质焕新”、新兴产业“集群成势”、未来产业“令人瞩目”、经营主体“活力迸发”、外向型经济“增势强劲”、产业地标“声名鹊起”、产业生态“近悦远来”……安徽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位势显著提升,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彰显。
面向“十五五”,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安徽应如何面对重点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是委员们关注的重点所在。
会前,省政协组织调研组和广大委员围绕主题深入开展调研,形成了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会议在主题发言中指出,谋划全省“十五五”重点产业发展,要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牢牢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变革走向,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交汇叠加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势。
具体而言,就是做好“新”文章,培育具有领先优势的新兴支柱产业;做好“强”文章,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做好“补”文章,构建更加完整全面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委员们建议,要坚持向“新”而行、以“质”致远,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制造、机器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量子科技、安全应急等产业,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催生一批“发家产业”。
与此同时,要聚焦“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目标,坚持“招大引强”和“培大育强”两手抓,锻造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形成诸如汽车、装备制造、智能家居、先进光伏和新兴储能、新型建材、钢铁、有色金属、新型化工、绿色食品等一批“当家产业”。
此外,要积极顺应数智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大势,下气力在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绿色低碳产业、适老化产业、新型消费、外向型经济等领域补齐补强产业短板。
除委员们的发言之外,会议形成的主题报告,按照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提出的47个“创新之问”,立足安徽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创优势,从筑新板、锻长板、补短板的角度,对24个重点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肯定。
在同题共答中展现作为
47个“创新之问”,是安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7月30日,安徽省季度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此前,围绕为什么要创新、怎么抓创新、如何保障创新,聚焦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内需,构建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新格局等7个方面,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提出了47个需要思考和破解的重大问题。强调要解放思想、打开脑洞,主动领题、专注破题、全力解题,以创新开路、靠创新破局,奋力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当前,全省各地各行业奋力书写解题“答卷”。在此期间,人民政协主动作为,同题共答。
“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理应在答好‘创新之问’上发挥优势、展现作为。”省政协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要紧紧围绕编制实施全省“十五五”规划做好“四个凝聚”工作,优化履职安排,在答好省委提出的“创新之问”上广集众智、广谋良策、广聚共识。
今年以来,安徽省政协把建言“十五五”规划当作履职的重中之重。结合年度重点工作,把制定实施“十五五”规划的相关重点问题纳入视察考察调研、协商议政、民主监督、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中去,切实把省委的新部署新要求贯穿到政协各项履职活动之中,努力建有用之言、献有效之策、成有益之事。
在此过程中,省政协先后制定了建言“十五五”规划研究课题方案和47个“创新之问”工作方案,确定10项重点研究课题,7个方面47个问题,由研究室和各专门委员会领题解题,组织委员们积极参与。
截至9月底,已“答题”31个,获得省委书记、省长批示32次,其中省委书记批示18次。
9月29日上午,安徽省政协举办第七期“政协讲堂”,围绕“深入研究,科学谋划,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开展专题讲座,为“创新之问”的破题解题进一步凝聚共识。
参加讲座的省政协委员及机关干部纷纷表示,要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认真消化内化转化讲座内容,自觉把安徽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全局中思考谋划,找准国家所需、安徽所能、群众所盼的结合点,切实提高建言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为科学谋划全省“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记者 胡方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