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委员风采
张士宏(中)在非遗工作室开展“非遗﹢研学”活动。本报记者 胡方玉 摄
张士宏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政协委员,寿州豆腐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注册中国烹饪大师,中国徽菜大师,获中国烹饪协会“金厨奖”、淮南市“五一劳动奖章”。
两寸见方的豆腐,被承托于手掌之中,一把菜刀上下翻飞,顷刻间,豆腐上部千丝毕现。入水后,细如发丝的花瓣随波荡漾,迸发出勃勃生机。
这是作为“中国烹饪大师”的张士宏,对国宴菜品“菊花豆腐”的演绎;
这也是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政协委员的张士宏,对委员履职的理解和呈现。
当传承两千多年的美食与历史文化名城的标签相遇,当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政协委员的身份叠加,在情怀和使命交织之际,张士宏探寻着本职工作和委员履职相互赋能的更多方式。
绵延起伏的八公山,让安徽省淮南市寿县频频出圈。
公元前241年,八公山下的寿春(今寿县),成为楚考烈王的国都。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上无心插柳,让豆腐成为餐桌名角;东晋时期,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八公山,又在军事史上成就了以少胜多的传奇……
这些典故,构成了寿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底色,让在八公山下土生土长的张士宏尤为自豪。
自豪之余,是自问:在文旅融合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要力量的今天,如何更好地擦亮寿县作为千年古城的金字招牌,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和力量?
“答好这个问题,是作为‘寿州豆腐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责任,也是一名县政协委员的使命。”张士宏这样理解。
2022年1月,张士宏成为县政协委员。履职伊始,县政协的工作人员就告诉他:委员要建言献策,还要凝聚共识,“你可以立足岗位,把寿县的文化故事讲好,助力提升家乡美誉度。”
这对于当时的新任政协委员张士宏而言,如同找到了一把打开履职之门的钥匙。
钥匙如何使用,他有自己的方式。
“这豆腐菊花的刀工太不可思议了,栩栩如生……刘安点丹、风声鹤唳,这些传统元素怎么都搬上餐桌了?”
在古城寿县的一家餐馆中,类似的赞叹时常听到。
赞叹过后,食客成了看客,看客成了播客。大家都起身拍照,拍视频,发到各类网络平台。
融媒体时代,传播效应迅速,餐馆和餐馆老板张士宏,都成了“网红”。
“我不是什么‘网红’,只是寿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里的一个厨师。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把发源在这里的传统文化与美食融合,让更多人记住历史,了解文化,爱上古城。”张士宏说。
15岁学艺的张士宏,是中国烹饪大师。他练就的“豆腐穿针”“萝卜雕花”等技艺,是很多文旅活动的保留节目。
随着活动越来越多,他渐渐发现美食在文化推广方面有明显优势。于是,他便有意识地挖掘豆腐之外的文化内涵。
寿县是晚期楚文化的中心之一,文化底蕴丰厚。他翻阅大量资料,甚至常去博物馆、报恩寺听故事,回来后反复试验,将“淝水之战”“楚鼎生香”“时苗留犊”等历史典故化作一道道菜品。
这些美食不仅折射出文化底蕴,还被赋予了教育意义。
如“时苗留犊”这道菜,背景是东汉县令时苗离任时留犊于寿春的廉洁故事。张士宏结合雕工,将豆腐做成牛车造型,以白色豆腐寓意“为官做人也要清清白白”。
经过不断摸索和改进,张士宏推出了60道创新菜肴,极大丰富了“豆腐宴”的菜品阵容。
很快,这些美食成了全县文旅IP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寿县旅游,席间看到的景象,几乎是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展览,十分震撼。”外地的游客这样说。
实际上,这种“美食﹢文化”的履职场景,并不囿于席间。
日前,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开幕。张士宏应邀在现场展示“花开富贵”等厨艺文化,吸引了海内外观众的目光——类似的活动不胜枚举,他总是积极参加,“期望通过这些推广,让更多人来寿县打卡,感受千年古城的文化。”
而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士宏的履职方式仍在拓展。
入秋时节,一场“非遗﹢研学”活动在张士宏的非遗工作室展开。参加研学的孩子们体验着豆腐制作工序,并围在张士宏的身旁看他运刀如飞。
近年来,寿县充分挖掘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豆腐宴等非遗融入美学教育之中,通过开展“非遗﹢研学”等活动,拓展文旅体验新空间,丰富文旅新业态。
张士宏热烈响应。在他看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能直观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匠心精神。“美食终会消化,但文化的滋味永驻心间。”
值得一提的是,以这个工作室为重要载体,张士宏先后培养出近百位优秀学徒。
除了言传身教,张士宏也将履职付诸笔端。
“他每年都会围绕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建言。”寿县政协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在今年县政协全会上,张士宏提出《擦亮“千年古县”金字招牌,助力寿县古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提案,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他提出深入挖掘全县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以及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与联动,提升寿县古城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等建议,助力寿县锚定寿州古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目标,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县和高品质旅游强县。
一块豆腐,一桌菜肴,一段历史,一城文化……张士宏用自己的方式,打造着助力文旅发展的新名片。
“我生长在古城,被古城的文化滋养着。我要把这份滋养,化作更多人碗里的温度,化作助力发展的不竭力量。”张士宏说。(记者 胡方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