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委员风采
曹伟在清秀幼儿园为小朋友们讲述深圳古村落保护的知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曹伟
深圳市龙岗区政协委员,深圳市青年联合会常委,深圳市古迹保护协会秘书长、副研究馆员、高级古建筑营造师,深圳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获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优秀人物、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深圳市两新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天气潮湿得似乎能拧出水来,气压也低得让人喘不过气,喝口凉水都一身大汗。车里的天气预报播报:今年第12号台风将来袭。盛夏,是深圳台风频发的季节,也是曹伟最揪心的季节。
“趁着台风前的平静,咱们去大鹏所城再看看。”曹伟说。他口中的大鹏所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鹏守御千户所城”,是明清两代中国海防的军事要塞。深圳的别称“鹏城”即源于此。
去年6月,大鹏所城南门因持续暴雨导致部分坍塌,“得到消息,第一时间我就冒雨开车赶来了。当时,看着大雨中散落一地的城门砖头,心疼得不得了。”曹伟是深圳大鹏所城风貌保护委员会的专家,对这里所有的文物、古迹了然于胸。
曹伟出生于文物大省山西,大学读的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到深圳市勘查研究院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工作,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具体来说,主要是不可移动文物的勘查、设计、规划、施工……”曹伟一边开车一边介绍。
“我几乎走遍了深圳所有的文化遗产,看到残损的、破坏的、有隐患的,不自觉地就想‘修修补补’。”这份职业自觉,也鲜明体现在他的穿着上——一件浅色棉麻对襟上衣,戴着眼镜,下身却穿着运动裤、运动鞋。“现在不是流行混搭吗?”他乐呵呵地解释道,“我这就属于上半身开会、下半身工地。”
来到大鹏所城的南门,曹伟指着城门左边部分告诉记者,“我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参与了修复施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城门的另一边我们暂时先给打上了钢结构,相当于穿上‘铠甲’。”
顶着正午的烈日,曹伟把大鹏所城所有的古迹走了一圈,走到东门的时候他掏出手机拍照,并在备忘录里记下“城墙上的植物根系可能对文物有破坏隐患”。
下午3点,曹伟坐在大鹏博物馆会议室,参加大鹏新区新大孙氏宗祠修缮方案评审会。南澳大新社区的统战委员何金富介绍,在海外的孙家后代支援过家乡建设,最近他们想出资修缮自家宗祠,刚要施工,宗祠被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希望各位专家给出修缮评估意见和建议,了却老华侨的心愿。经过专业讨论,曹伟在专家意见表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评审会结束,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距离大鹏所城十几公里的土洋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这里见证了广东人民特别是大鹏革命先辈在艰苦条件下英勇抗日的风雨历程。前几年我们做了保护规划方案,最近又做了抢险加固。”曹伟边指着楼体外宽大的钢保护结构边说。
“曹老师!您快来这边看看,这半年,‘电报房’外面地上的裂缝越来越大了。”一位工作人员看到曹伟,连忙招呼他来看最近发现的隐患。
“这个建筑建在悬崖上,地表沉降导致了裂缝,下一步可能会影响房屋结构。”曹伟皱着眉头绕着建筑转了一圈,又仔细查看了周边环境。
“曹老师,您是政协委员也是专家,帮忙呼吁呼吁吧!”工作人员满眼恳切。
“没问题。我尽快带仪器来做勘测,拿到具体数据,论证后我就写提案。”曹伟头也不抬,蹲在地上拿手比划着裂缝。他有点儿担忧又有点儿庆幸,“幸亏今天来看了,发现了问题也发现了新的提案线索。”
多年来,曹伟参与规划、设计、修复的文化遗产很多,有龙岗区的新昇齐楼、环水楼,罗湖区的省港大罢工接待站,宝安区的中共一大旧址,南山区的陈郁故居等。对于标志深圳改革开放历程的孺子牛雕塑与莲花山邓小平铜像,他也同样参与了其保护规划与文保数字化工作。
作为政协委员,曹伟对待履职工作亦如对待本职工作一样,一点儿不含糊。他提交的《关于推进文化遗产宣讲进校园》的提案已经开花结果。在深圳市龙岗区悦澜山实验小学的“四点半课堂·非遗进校园”活动上,孩子们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指导下飞针走线,感受着旗袍制作技艺的魅力。截至目前,“四点半课堂·非遗进校园”活动已走进100多所学校,参与举办公益培训、展演展览、知识讲座等3000多场次,惠及学生50万人次。这一切,正是他提案愿景的生动呈现。
曹伟还来到罗湖区的清秀幼儿园为小朋友们讲述深圳古村落保护的知识。“最小的听众只有四五岁。可别小看他们,他们提出的问题很专业,我也很享受和他们交流的过程。”曹伟希望,让更多的青少年小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和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一提到深圳,大家的印象总是经济特区、高科技产业发达。其实这座年轻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也值得大家关注。”曹伟认为,每保留一处文化遗产,就多保留一份文化多样性,这是深圳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责任担当。
知来处方能明去处。曹伟,这位时光的“修补匠”,正以专业与热忱,为深圳这座面向未来的城市,守护着它来时的路。(记者 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