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政协

弘扬英烈精神丨缅怀英烈铸就民族魂 履职尽责汇聚正能量

2025-10-01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编者按:

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决定,每年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国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纪念仪式,缅怀英雄烈士。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的浓厚氛围,才能激励更多的人争做英雄,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各地政协正在用实际行动汇聚力量、持续践行。

天津市、区政协:传承英烈精神 共筑民族脊梁

“信仰之光——天津市红色资源体验线路”近日正式发布,包括“时代足迹”“总理风范”“平津战役”“小楼春秋”“蓟州烽火”“星火燎原”等线路,将天津众多代表性红色资源“串珠成链”,以更好地弘扬红色精神、英烈精神。天津市积极采纳政协委员们提出的打造红色文旅场景、弘扬英烈精神建议,大力发展红色文旅产业。

天津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市、区政协积极履行职责,大力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为传承英烈精神、凝聚民族复兴力量贡献政协智慧与力量。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在他的影响下,周恩来、张太雷、于方舟等一大批天津进步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李大钊毕业于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该遗址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初心。天津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深入调研,组织委员、专家学者交流座谈,形成了《关于保护开放天津百年法政学堂旧址,传承李大钊红色初心的提案》。市政协将该提案列为重点提案,多次组织委员以提案办理协商、界别活动、党外委员视察等多种形式,推动北洋法政学堂旧址保护利用落实落地。2024年10月29日,北洋法政学堂李大钊天津求学遗址修缮竣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在天津市政协委员多年的积极呼吁下,坐落在和平区花园路5号的抗日名将吉鸿昌旧居——“红楼”,于2024年11月24日即吉鸿昌将军就义90周年之际修缮一新正式对外开放,“民族英雄吉鸿昌生平展”在“红楼”正式亮相。

为了让英烈精神深入人心,天津市政协推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每年的烈士纪念日、清明节,都会组织委员和机关干部、社会各界代表赴距离红楼不远的中心公园内吉鸿昌将军横刀立马的青铜雕像前祭扫,表达对英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向默默守护着和平年代繁华盛景的革命先烈宣誓:不忘历史,珍爱和平,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天津市、区政协高度重视英烈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将其作为凝聚共识的重要工作。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专门安排澳门大学生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澳门青年动情地说:“英雄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南开区政协委员建议教育部门将英烈事迹纳入学校德育课堂,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形式,让青少年了解历史,铭记英雄。部分委员为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学生作讲解,自发组织“讲英雄故事,做时代先锋”活动,讲述革命先烈救国图强壮举。

北辰区是“登高英雄”杨连弟的故乡。区政协注重挖掘英烈故事,通过开展口述史研究、编纂书籍、拍摄纪录片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身边的英雄。他们组织委员和文史专家,深入乡村、社区,采访英烈的亲属和后人,收集整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反映北辰区英烈事迹的纪录片播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英烈精神得到发扬光大。(记者 张原 李宁馨)

 

福建省政协:让人人争做新时代铁军传人

绿水如蓝,清波流淌;古榕低垂,荫披两岸。秋分时节的闽东新四军希望小学,处处一派鸟语花香的景象。

“烽火记忆永不褪色,精神传承薪火不息。”近日,福建省政协机关关工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走进闽东新四军希望小学开展“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争做新时代铁军传人”主题活动,通过助学奖教、参观、宣讲座谈交流等形式,推动抗战精神、英烈精神落地生根、浸润人心。

在助学奖教现场,爱心人士将沉甸甸的助学金送给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把饱含敬意的奖教金送到教学成果突出、生活困难的教师手中。“关爱行动让我们明白,传承抗战精神、弘扬英烈精神就要像革命先辈那样拼搏,勿忘国耻,吾辈自强,努力学习,用知识报效祖国!”师生们有感而发。

不少政协委员也红了眼眶,“英雄赞歌,历久不衰。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崇尚英雄,是我们深沉的情感。铭记比言语更有力。我们当铭记,这些永不陨落的星辰将照耀着我们前行,这些永不熄灭的火炬将引领我们奋进。我们要在英烈故事中追寻英烈足迹,在思想共振、心灵共鸣中,凝聚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斗志。”

其间,省政协一行人还走进闽东新四军新希望小学红色文化馆参观。面对泛黄的作战地图、烽火岁月的老照片,伴随讲解员的娓娓道来,大家仿佛置身闽东儿女跟着新四军冲锋陷阵、百姓连夜赶制军鞋支援前线的现场。“千千万万的英烈,或许没有留下名字、没有留存影像,但他们以不朽的事迹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永远留在人们心底。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作出应有贡献!”大家如是说。

在座谈会上,省政协机关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林鸿坚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争做新时代铁军传人”为主题作了一堂声情并茂的讲演,令在场师生深受触动,“接下来,我们将当好红色桥梁纽带,把更多抗战故事融入课堂,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更多学生以先辈为标杆,在学习中攻坚克难,争当新时代‘小铁军’。”几位教师代表说。

“对抗战历史的每一次回望,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对先烈先辈的每一次致敬,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委员们希望,要深耕红色沃土、厚植红色基因,持续完善烈士褒扬政策体系,夯实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阵地,打造沉浸式思政大课堂,推动红色教育系统化。同时,做好烈士遗属服务保障,不断丰富纪念缅怀活动的形式内容,让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激励更多人争做英雄,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记者 王惠兵)

 

沈阳市政协:赓续英烈精神 塑造英雄城市

近日,沈阳市政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委员讲堂活动在沈阳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霍步刚与政协委员们共同聆听了一堂生动的、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

讲堂上,通过委员宣讲、现场连线、情景诵读等多种形式,将“抗战先声”“铁血忠魂”“灯塔延安”“山河淬火”“烽火归程”“正义审判”6个主题串联起来,讲述了全体中华儿女共赴国难、浴血奋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光辉历程。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的真情讲述深深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沈阳是抗日战争起始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英雄的沈阳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霍步刚表示,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守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汇聚一往无前、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弘扬英烈精神,贯穿于沈阳市政协“两支队伍”的建设之中。

今年清明节前,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党支部、委员工作委员会党支部、机关党委办公室全体党员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汲取奋进力量;“七一”前,市政协组织机关各党支部赴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沈阳劳模纪念馆、沈南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9月,市政协机关各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博物馆、市档案馆等举办的专题展览,激励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激发推动改革创新、振兴发展的激情和斗志……

十六届沈阳市政协履职以来,对于挖掘传承弘扬沈阳的英雄历史、英雄业绩、英雄人物、英雄精神做了不少细致而有效的工作。

2022年,市政协围绕“打造英雄城市特色名片,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组织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活化英雄文化资源、拓展宣传推介渠道、动员社会共建力量、激发文艺创作活力”等建议。

2023年至2024年,市政协组织编撰了《英雄儿女——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123位英烈的故事》,真实叙述了一位位抗美援朝烈士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编撰了十卷本的《沈阳文化丛书》,其中《峥嵘岁月》以凝重的笔触为英雄立传,为信念放歌。

委员们还先后提交了《关于加强沈阳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讲好沈阳革命故事,塑造沈阳英雄城市精神风貌的提案》《关于依托口袋公园宣传矩阵助力沈阳塑造英雄城市的提案》《关于以特级英雄杨根思、黄继光的名字命名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周边街路的提案》等10多件提案,其中很多建议被采纳,为赓续英烈精神、塑造英雄城市贡献了政协的智慧和力量。(记者 王金晶)

 

浙江舟山市政协:让海岛英雄故事不再“沉没”

“老祖宗说了,海上有难,必救!”近日,电影《东极岛》盛大公映,将1942年发生在浙江舟山附近海域的“东极岛救援事件”,通过壮阔的篇章、逼真的视觉效果,重现于观众眼前。

时针回拨至一年前,基于同一事件的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在国内上映后,声量与口碑齐升,荣获第37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片,但一直未能在海外公映。在故事发生地舟山,民进舟山市委会积极走访外事、文广等部门,调研征求意见后向上级政协报送相关社情民意信息,呼吁尽快争取纪录电影在英国及相关国家公映,得到了相关国家部委的重视办理。

一则“小信息”跨越重洋后引起“大”回响。今年3月,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成功在英国伦敦首映,将这段跨越84年的中国渔民英雄故事搬上国际银幕,并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前夕再度重映。

“以纪念碑承载这段历史,是对‘里斯本丸’沉船营救事件的最好归结和精神物化。”在今年舟山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召开期间,张高俊委员通过提案呼吁在东极建立纪念碑。在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今年5月,18位从英国远道而来的“里斯本丸”沉船营救事件英军战俘后代登上东极岛,共同见证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落成。

丰碑不仅是石质的纪念,更是精神的象征。多年来,市政协持之不懈以协商议政、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文史研究等履职方式,早已将无形的丰碑矗立于东海碧波之上,助力这段历史记忆的打捞与传承。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往事如沉船般被封存海底,连大多数舟山本地人甚至东极岛渔民后代都不知晓。而40年来,舟山文史专家却开启一场传承海上英雄无畏精神的“接棒之旅”:从最初报刊资料中只言片语的线索,到田野走访几经波折的探查,直至民间组织联动推进材料更新……时任舟山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的包江雁是舟山第一批开展“里斯本丸”沉船营救事件研究的人员之一,第六、七届舟山市政协委员,文史研究专家孙和军历经4年编撰后出版报告文学作品《东极之光——“里斯本丸”实践纪实》……在政协委员和文史专家的接力协作下,这段历史逐渐拨云见日。

东极岛依旧潮起潮落,纪念碑上“大爱无疆 海岳流芳”8个大字熠熠生辉。在这场叩问历史、传承精神的履职实践中,舟山政协人将接力奔跑,进一步讲好“里斯本丸”故事、舟山故事、中国故事,让海岛英雄的精神转化为一道光束,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路照亮。(通讯员 赵梦露 记者 鲍蔓华)

 

江西上饶市政协:在《可爱的中国》里汲取奋进力量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在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怀玉山清贫园,上饶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和90余名市县两级政协委员、政协干部整齐列队在方志敏清贫碑前,齐声诵读《可爱的中国》。90年前方志敏写下的滚烫句子,今天化作滚烫回声。

这是上饶市政协“诵读《可爱的中国》,激扬奋进的力量”主题读书活动的现场。今年正值方志敏烈士英勇就义暨《可爱的中国》创作90周年,上饶市政协把诵读活动写进年度履职要点。市政协29个界别全动员,委员、群众一起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爱国情怀。6月至9月,市县两级政协同步启动,1200余名政协委员、政协干部在横峰县葛源红军操场、弋阳县方志敏纪念馆、德兴市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红色地标接力诵读,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读书不是“念文件”,而是“闯心门”。“一场诵读活动、两堂‘委员讲堂’、三本红色书籍、四次主题党日活动,向方志敏烈士献礼。履职舞台延伸到哪里,读书声就跟进到哪里。”弋阳县政协主席江俊介绍,委员们把《可爱的中国》节选配上弋阳高腔,在方志敏故居门口唱给游客听;又把《方志敏100个故事》送进园区企业,让红色IP变成“扫码即听”的音频墙。

“声音”很快变成“建言”。婺源县政协先后聚焦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等主题开展专题协商,着力通过民主监督、协商议政等渠道,让方志敏烈士笔下的诗意想象,化作触手可及的家园美景。县政协主席汪学群说,“将群众的‘盼心事’办成‘放心事’,把‘问题清单’变为‘幸福账单’,让方志敏烈士为可爱的中国献身的崇高理想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芒。”

诵读经典悟思想,亦能探寻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点子”。“不止步于案头书页的静态品读,而是以书为媒打通履职经脉、疏导社会风气——让《可爱的中国》里的赤诚信仰,化作履职时的为民初心。”万年县政协主席程学江介绍,组织委员走进赣东北苏维埃政府旧址进行现场学习,开展“每周学深悟透一篇经典原文”的理论积淀,将读书所得转化为提案和基层协商的实践锋芒,成为凝聚共识、服务发展的“金钥匙”。

上饶市政协委员、政协干部履职能力专题培训专门安排《为了“可爱的中国”》课程;政协委员读书心得转化为履职的具体实践,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余件……让读书声始终伴随履职脚步,“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通过多种形式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助推全社会树立敬仰英雄、学习英雄的良好风尚,激励各界群众汲取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奋进力量。”市政协主席俞健表示,要把从《可爱的中国》《清贫》等红色经典中汲取的信仰之力,转化为“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持久动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上饶实践的新征程上,续写更加可爱的中国。(王磊 饶菲)

 

 江苏宿迁市政协:挖掘历史记忆 传扬英雄史诗

“乙未之役,三万清军与台湾民军抗击日寇,数万人死伤,‘姓氏无闻,谈者伤之’。杨泗洪作为每战必先、血洒宝岛的高级将领,他的功绩和事迹,应共山河永忆、被世代缅怀。”9月19日,位于江苏宿迁东关口历史文化公园的“杨泗洪生平事迹展”如期开展。

杨泗洪是宿迁籍抗倭名将,在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危难关头,他坚持统一、誓守台湾,以“不要官、不要家、不要命”的决绝,毅然投身轰轰烈烈的反割台斗争。作为黑旗军的副帅和台湾抗日义军的核心指挥者之一,杨泗洪既身先士卒、骁勇善战、屡挫日军,又推动建立覆盖“官、兵、绅、民”的抗日保台同盟,最终在1895年9月的嘉义大莆林保卫战中壮烈殉国。

东关口是当年杨泗洪告别家乡、登舟赴台的壮行之地,也是英雄骨归故里、魂系宝岛的安息之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杨公墓就坐落在这里。展览通过大量历史图片与翔实的文献资料,分“武勇铸魂”“忠勇御侮”“英勇长存”三部分,全景反映了杨泗洪跌宕起伏、慷慨悲壮的一生,生动呈现了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以及两岸民众携手捍卫民族尊严的英雄史诗。

鉴往知来、存史育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台湾光复80周年,也适逢杨泗洪将军殉国130周年。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为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两岸同胞共御外侮、血脉相连的历史联结,市政协围绕纪念杨泗洪开展协商调研,倡议提升杨泗洪纪念设施、增设生平事迹展、开展宣传宣讲、举办座谈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加以落实。

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赴广西钦州等地考察学习,挖掘征集杨泗洪文献史料,会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召开专题座谈会,邀请两岸文史学者,共同回顾刘永福、杨泗洪等爱国将领与台湾同胞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光辉历史,深入阐释抗倭保台斗争的重大意义、历史意蕴和深远影响。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迫关头,杨泗洪以满腔热血和赤胆忠心无可争辩地证明,他是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志士,是团结各方、共御外侮的杰出将领,是坚志拒敌、以死报国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迹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守护家园的共同见证,也是争取民族独立自强、凝聚祖国统一共识的重要精神纽带。”市政协主席卞建军表示。

近年来,市政协充分发挥文化文史的功能优势和委员读书的溢出效应,以史料为基、研究为魂、教育为脉,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常态开展“守住根脉、薪火相传”优秀历史文化宣讲,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更好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通讯员 许田静 班业新 记者 江迪)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