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理论研究
从70年前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到今天大道通衢“一日千里”,从70年前人均寿命30余岁到今天的77岁,从70年前地区生产总值12.3亿元到2024年的2万亿元,新疆的发展巨变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成功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实践,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新疆的面貌、新疆各族人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谱写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生动篇章。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在革命、改革和建设各个历史时期始终牵挂新疆各族人民的前途命运,对治疆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审视、谋划、部署新疆工作,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赋予新疆“五大战略定位”,为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体现了战略定力和战略活力的有机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是总结历史经验、解决现实问题、指引未来发展的科学决策。新时代新疆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引领新疆工作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的强大思想武器,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是新疆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维护了各民族的发展权益,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生动诠释。新疆的民族区域自治传承和发展了“多元一体”的文明基因,着眼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既尊重多元更寻求一体,既保障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也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和区域发展的有限性,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刻反映。70年来,新疆从“驼铃声声”到“铁流穿行”,从茫茫戈壁到座座新城,从闭塞边疆到开放前沿,正是在“两个结合”的指引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展现出强大的治理效能,不仅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增进了各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各民族同胞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以来,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每一名群众用一言一行诠释“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共同体情怀和责任。“党徽大叔”帮助游客脱困拒绝收钱、牧民骑马高举国旗送冬奥健儿出征、莎车县维吾尔族小朋友脱口而出自己是中华民族……这一个个生动的瞬间印证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新疆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新疆发展稳定,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多年来,新疆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要位置,有效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和外部势力干扰破坏,社会大局实现由乱到稳、由稳向治的历史性转变。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新疆把全面依法治国要求落实到工作各个领域,制定了涵盖反恐维稳、民族团结、宗教事务等多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为社会发展创造了安全环境,让各族人民在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中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70年来,新疆取得的各项成就无不印证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这条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更是指引新疆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坚定不移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继续前进,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作者艾易斯系北京社会主义学院讲师、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理事)